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4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宫晶  傅兆麟  孙丽娜  余薇  何丽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77-11979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穗重、千粒重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62.
小麦全田均匀精旋播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兆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30-1330,1333
小麦全田均匀旋耕播种技术,是经过多年研究成功的一项高效实用新技术。介绍小麦全田均匀精旋播种技术的原理与要点。  相似文献   
63.
64.
小麦定位选种技术山东省滨州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傅兆麟所谓小麦定位选种,是指根据小麦穗部籽粒着生位置的不同,选择那些强遗传势粒位上的种子。利用强遗传势粒位上的大粒种子作种,会更大幅度地提高小麦产量。利用这种方法进行选种,不仅能够保证优良品种的纯度,防止品...  相似文献   
65.
66.
<正> 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科技成果载体,选好种、用好种是一项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因此,不断改进选种技术,提高选种效果历来受到科研工作者和作物种植者的重视。在全息胚生物学理论指导下的全息胚定位选种技术已在我国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初步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是我国乃之世界作物选种史上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息胚定位选种  相似文献   
67.
<正> 所谓全息胚,是指生物体上,在内部结构和功能方面有相对完整性,具有生物整体的全部信息,且能发育成新个体的那些相对独立的部分,如植物的枝、叶、种子和组织、细胞等。生物体上不同部位的全息胚对于生物体的某个性状具有不同的表达能力,即使同一部位,由于全息胚所处的发育时期不同,对生物体特定性状的表达能力也不同,这是植物全息胚定时选苗移栽和定时选种的基础。据研究,全息胚定时选苗移栽和定时选种增产效应均十分显著。现对该技术作一介绍,供蔬菜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68.
伴生栽培小麦是品种混杂退化的重要种质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兆麟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182-183
研究发现,伴生栽培小麦是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的重要种质源,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资料,对伴生栽培小麦的定义、形成的途径、生存机制、引起减产的原因和防除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小麦线粒体与细胞质雄性不育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表明CMS是线粒体基因与细胞核基因互作的结果。线粒体基因组是细胞质育性因子的载体,其突变和重组与CMS有直接关系。本文综述了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线粒体DNA多态性、线粒体基因转录、线粒体多肽差异和线粒体细胞学超微结构等几个方面与CMS的关系,并对小麦CMS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清晰揭示CMS形成的分子机制及最终对CMS三系杂交种选育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不同灌浆期小麦种子发芽能力与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不同灌浆时期小麦种子的发芽能力及活力,以4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不同灌浆时期种子的发芽能力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灌浆期的推进发芽势和发芽率不断增强,4个基因型6个不同灌浆期处理中以5月8日发芽势和发芽率为最低,平均发芽率为85%,此后各期均超过93%以上,说明小麦种子在灌浆初期就已经具备较强的发芽能力。各灌浆期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4个基因型6个灌浆期处理的千粒种子蛋白质含量在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5月8日测定结果平均值为0.76 g,6月1日为3.1 g,前者为后者的23.5%,说明蛋白质含量达到种子总含量的1/4左右时,种子就具备了较强的发芽能力和较高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