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4篇
  3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4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Cu、Pb对上海青幼苗毒害效应及叶片下表皮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上海青为原料,研究了Cu、Pb不同浓度胁迫下幼苗的形态、生理指标变化,并对幼苗叶片下表皮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Cu、Pb浓度的增加,上海青幼苗受毒害症状逐渐加剧,鲜重、抗氧化酶活性先升高再降低;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另外随着Pb浓度的增加,细胞微形态损伤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32.
小麦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阐述了小麦植株的源、库理论;讨论了源、库、流之间相关效应及源、库、流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小麦源、库、流协调发展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及实现小麦高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究根施脯氨酸对铬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轮选988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30 mg/L脯氨酸对160 mg/L Cr3+胁迫下的小麦根系的生理影响。【结果】Cr3+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生长。与单独Cr3+胁迫相比,根施脯氨酸后,小麦幼苗根长、株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上升了49.4%、 17.9%、 21.7%、 35.4%、 52.0%和38.7%;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分别升高了8.51%、4.50%、8.19%和9.74%;引起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含量、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下降了60.32%、24.56%和34.20%;根系活力上升了1.67倍。【结论】根施脯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根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小麦的抗逆性,缓解Cr3+对小麦根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34.
花碱地土壤含盐量变化无常,很难选择适合种植的小麦品种,能否利用多基因型混合品种来稳定提高小麦产量,国内外迄今未见报道。本文是在滨州市天王堂村重花碱地和滨州地区农科所轻花碱地上种植小麦混合品种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35.
小麦穗部不同粒位籽粒重量的差异性及其后代产量表现初探傅兆麟,王广杰(山东省滨州地区农科所,256615)据许多试验研究资料(沈天民,1990;中国农科院情报所,1977;葛察明,1986)表明,小麦同一个品种内的种子大小对后代产量有显著的影响,大粒种……  相似文献   
36.
赤霉素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赤霉素与小麦生理型雄性不育的关系,以新型小麦化学杀雄剂SQ-1作为诱导剂,西农1376为材料,构建了西农1376不育和可育生理系,通过扫描电镜、荧光定量PCR、气相质谱等技术,研究了小孢子花粉形态、TaGAMYB和CYP709C1基因表达、硬脂酸和赤霉素含量和花粉育性。结果表明,化学杀雄剂SQ-1诱导的生理型雄性不育系花粉粒畸形,TaGAMYB和CYP709C1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硬脂酸含量显著上升,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可育系。赤霉素对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有一定逆转效应。  相似文献   
37.
38.
39.
从不同粒位对籽粒性状影响的研究和粒位效应形成的机理2个方面对小麦穗部不同粒住的粒位效应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有效利用粒位效应提高小麦品种的选种效果、延长品种的利用寿命和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煤生0308于2008年4月28日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08004.该品种兼超高产稳产于一体,是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半冬性组区域试验审定品种中增幅最大的品种.根据有关试验研究资料,对煤生0308的主要农艺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