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45篇
综合类   12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无论是大田生产还是保护地种植的辣椒幼苗,只要是生长发育正常,一般移栽之后缓苗早、伸展新叶快,开花、结果也可有序地进行. 但在辣椒的生育过程中,特别是塑料大棚保温栽培的辣椒幼苗,在育苗的苗床上或在移栽幼苗时,由于肥水管理不善,或者气候发生突变,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生长的情况,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徒长苗.植株肥大,叶片大而薄,茎干浅绿细长纤弱,叶色较淡,叶柄较长,先端的嫩叶有些凸凹不平.  相似文献   
32.
33.
正据笔者一行近期到湖北省孝感、襄阳、荆州等市乡镇、村组调查,由于去年棉花减产减收,有些农户打算将原来种棉的大田改种夏茬大豆,但在前茬小麦、油菜收获后种植大豆,时间十分紧迫,在温、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杂草很易伴随着大豆快速生长,与其争肥、争水、争光、争生长空间,常会抑制大豆正常生育而影响产量与品质,因此,农民朋友对于杂草的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早选用优秀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34.
所谓包衣棉种,就是将作种用的毛棉籽经过泡沫酸脱去短绒后,再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种衣剂包装制成的棉种.这种新工艺制成的棉种,除了节省用种、发芽率高外,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杀死棉种上附着的及土壤中残存的病菌,促进棉苗快速生长.近年来,包衣棉种在棉花生产上已经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并为广大农户所认可.包衣棉种的抗病能力虽然不错,但其防治苗期病害的效果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35.
同样种植优良棉花品种,甚至种植同一棉花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不同村组、不同农户之间其产量往往表现有很大的差异,分析原因,密度布局合理与否常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6.
<正>棉铃虫曾经给棉花生产造成过灾难性的为害,许多农民一般把棉铃虫只看成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其实,棉铃虫是杂食性的害虫,它可以为害200多种作物,其中,番茄也是被害的重要作物之一。棉铃虫对番茄的为害,在不同的器官上表现是不一的。一是对成熟的果实只蛀食果内的部分果肉,但常因蛀孔在降水或喷灌进水溃烂;二是幼果先被蛀食,然后逐步被掏空;三是幼小的蕾被害后,萼片张开,进而变黄脱落;四是蚕食部分幼芽、幼叶和嫩茎,常会使幼嫩  相似文献   
37.
棉花收购价格的上扬,激发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2004年棉田面积将呈现继续恢复性增长的趋势,有些农户少则扩大20%的棉田面积,多的扩大30%~50%,还有些农户的棉田面积将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38.
棉花的“二次生长”会使棉花产量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种的是同一个棉花品种.出现“二次生长”的棉花.比正常生长的棉花要减产20%左右。所谓“二次生长”.是指在棉花结铃高峰出现之后.在棉株上部又滋生一批无效果枝.或从上部果枝果节的叶腋中又萌发出营养枝.有的无效果枝和营养枝长达30-40厘米,着生大批无效蕾、花和幼铃.使棉田的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39.
要提高棉花良种的播种质量,实质上就是要为棉花良种的安全播种出苗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为此,一是要及早精细翻整营养钵苗床,使其做到充分凌晒、土泡草净、上虚下实、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二是适量施用底肥,防止化肥用量过多烧苗,最好用清水粪或腐熟的生物有机复合肥作底肥:三是对营养钵土和盖钵土都要用杀茵剂消毒:  相似文献   
40.
今年10月19日下午,雨后放晴,我同汉川市刁东棉花原种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肖彬,去泥湖大队五中队植棉大户马想林家里访问,想林指着肖彬对我说,他是我们村的财神,村民们都非常欢迎他来指导。肖主任笑着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是我们的责任。想林说,他家5口人,一个老人,两个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