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9篇
综合类   87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11.
毒死蜱对土壤中三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3种浓度毒死蜱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0.5 mg/kg、2.5 mg/kg和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影响不同.0.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是激活作用,2.5 mg/kg、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是抑制-激活-恢复对照水平的过程,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最高激活作用时间比2.5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向后推移.在土壤培养1~7 d,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且25.0 mg/kg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土壤培养7~28 d,脱氢酶活性迅速增加,至28 d时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脱氢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28 d后脱氢酶活性逐渐减弱并恢复至对照水平.3个毒死蜱浓度处理对脲酶活性影响主要在培养1~21 d内的抑制作用,而后对脱氢酶活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2.
辛硫磷和氰戊菊酯联合杀虫作用及其神经毒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辛硫磷和氰戊菊酯联合应用对棉铃虫的生物活性及对蜚蠊中枢神经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强的增效杀虫作用,共毒系数为237;辛硫磷和氰戊区酯联合应用加药后10min,蜚蠊中枢神经动作电位是歇性发放,而且振幅和频率明显加强,平均发放振幅国1.3mv,最高发放振幅达1.7mv。  相似文献   
113.
农药拌种处理已成为农药精简化使用的重要手段,农药拌种后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和分布会直接影响农药的利用率以及安全性,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噻呋酰胺和三氟苯嘧啶3种农药拌种后在土壤-水稻系统的迁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种子拌农药播种后15 d时,分别有0.43%、0.84%和0.03%的氯虫苯甲酰胺、噻呋酰胺和三氟苯嘧啶分布于水稻植株中。此时,3种农药的消减率分别达到了39.39%、49.83%和97.21%,表明在育苗阶段拌种的农药已有较大程度的损失。移栽后,3种农药在水稻植株、根际中的含量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收获时,水稻根际和稻谷中3种农药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表明3种农药拌种处理对生态环境友好,稻米食用的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拌种农药的利用率和保障其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采用田间喷药和室内模拟加工方式,研究变温压差膨化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桃脆片过程中,毒死蜱、多菌灵和吡虫啉的残留动态,为桃脆片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以及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消减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去皮是去除桃果实中毒死蜱残留的关键步骤,去除率高达84.7%;清洗和去皮是去除桃果实中多菌灵残留的关键步骤,去除率分别为48.8%和44.0%;清洗、去皮和热烫对桃果实中残留的吡虫啉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分别为21.0%、29.5%和32.5%.变温压差膨化处理的桃脆片中毒死蜱、多菌灵和吡虫啉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12、0.06和0.92,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桃脆片中3种农药的加工因子分别为0.06、0.14和2.26,真空冷冻干燥法造成桃脆片中吡虫啉残留富集.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变温压差膨化法和真空冷冻干燥法加工的桃脆片中毒死蜱、多菌灵和吡虫啉的膳食暴露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15.
施用农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十分盛行的作物保护手段。研究作物对农药的吸收及转运机制对促进农药吸收、提高农药利用率以及创制新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以三氟苯嘧啶,氯虫苯甲酰胺,噻呋酰胺为供试农药,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水培结合抑制剂(水通道抑制剂、离子通道抑制剂、代谢抑制剂、蒸腾抑制剂)分析水稻各组织中农药含量及转运系数。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主要富集器官为根系,TF(转移因子)<1;噻呋酰胺的吸收转运与其质量浓度无关,在1.0 mg/L和10.0 mg/L质量浓度处理下没有显著差异;在1.0 mg/L质量浓度处理下,水稻根系对三氟苯嘧啶的吸收是多通道参与的主动过程,对氯虫苯甲酰胺的吸收转运则是不需要通道蛋白以及载体协助的过程,对噻呋酰胺的吸收需要能量,可能依赖阴离子通道以及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116.
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的青菜(Brassica rapa var.chinensis)中筛选获得1株编号为W34的内生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该菌进行鉴定,并研究W34对6种PAEs的共代谢降解特性,优化共代谢降解条件,初步探索共代谢基质对W34降解代谢PAEs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生菌W34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能以6种PAEs为碳源生长,可同时降解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 6种PAEs。其中,该菌对DBP和BBP的降解能力较强,20 mg/L质量浓度下DBP和BBP的降解半衰期均小于0.33 d。添加D-纤维二糖为共代谢基质,W34对DMP、DEP、DEHP和DnOP的降解率均显著提升。吐温-80添加量、碳源种类、碳源质量浓度和接菌量对这4种PAEs的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该菌的吐温-80最佳添加量为0.025%,最佳碳源为蔗糖(浓度为...  相似文献   
117.
土壤邻苯二甲酸酯(PAE)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均构成威胁。为实现PAE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明确共代谢基质对微生物降解PAE的影响机制,从PAE污染的大蒜中筛选获得能降解PAE的内生菌。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其种属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内生菌对6种PAE的共代谢降解特性,优化了共代谢降解条件,初步探索了共代谢条件下内生菌对PAE的降解代谢途径。结果表明:从大蒜中共筛选出3株能降解PAE的内生菌DGB-1、DGB-3和DGB-8,经鉴定3者皆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3株菌株均能以6种PAE为碳源生长,但处理3 d后PAE的降解率仅0.89%~10.40%,降解能力较弱。添加D-纤维二糖为共代谢基质后,3株菌株对6种PAE的降解率均显著提升,其中菌株DGB-1和DGB-3处理3 d后能完全降解20 mg/L质量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以DGB-1为供试菌株,发现吐温80添加量、碳源种类、碳源浓度和接菌量对6种PAE的降解率均有显著影响,最佳降解条件为吐温80添加量0.025%,碳源为D-纤维二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