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警惕小麦上危险性病害的发生何文兰宋玉立(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郑州450002)小麦上有多种病害,常见的如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叶枯病、赤霉病等已被普遍重视。近年来我省一些地区发生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并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52.
为了便于指导防治,必须加强对病害的监测和预报。目前的测报办法主要在于病情的测查预报,至于病菌生理消长或毒性变化和品种抗病性变异以及防治效果和产量损失估计,尚未纳入测报系统。1现行小麦白粉病预测预报方法根据农业部作物病虫测报站于1982年颁布的麦类白粉...  相似文献   
53.
小麦白粉病及其防治Ⅷ.小麦品种和小麦白粉菌的相互作用何家泌宋玉立何文兰张忠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1小麦白粉菌群体对小麦品种的毒力频率何家泌、王锡锋等在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和小麦白粉菌不同菌株的相互关系中,根据不同菌株分别接...  相似文献   
54.
1对小麦白粉病采用综合防治的必要性70年代以前对小麦白粉病很少进行过大面积防治,1980年之后,由于病害日益扩展,引起了各地的重视,相继开展了防治白粉病的研究和实践。根据该病害的特点采用综合防治是完全必要的。这是因为:第一,小麦白粉病是靠气流传播的,...  相似文献   
55.
56.
河南省西部山区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揭示河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起源及进化关系,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南省西部山区4个小麦产区的35个小麦白粉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ISSR和AFLP分析均将35个菌株分为3个组,组Ⅰ包括来自卢氏和灵宝的大部分菌株;组Ⅱ包括来自栾川、卢氏和巩义的菌株;组Ⅲ由4个地区的个别菌株组成,同时包含1个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获得的菌株。ISSR分析出菌株遗传距离分布在0.0139~0.6592之间,扩增多态性比率为64.83%,各菌株间的Shannon指数为0.2749;而AFLP分析所得的各菌株遗传距离变化幅度在0.1257~0.9322之间,扩增多态性比率为82.68%,各菌株间的Shannon指数为0.5100。可见,河南省小麦白粉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所用的2种方法均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AFLP分析小麦白粉菌群体表现出更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7.
1991-1993年,在郑州市、安阳市、洛阳市、漯河市、信阳市设置统一病圃,对不同来源的86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抗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为主的综合抗病性鉴定,筛选出82个多抗或单抗抗源材料。其中有应用价值的:PKBL1516,Zg7059/71,NS-12-01、Keyaleopre、84158、S4、S8等。对30个推广品种的抗病性评价表明,目前品种的综抗能力较差,大部分品种只抗一种病害或对三种病害均感染。  相似文献   
58.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何文兰宋玉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麦纹枯病在我省近几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特别是肥水条件好,小麦产量水平高的麦田,其发生危害尤为严重。受害麦田,一般减产5%~10%,重者可达40%左右,为此,特将小麦...  相似文献   
59.
小麦品种资源抗纹枯病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1997年在省内5地设置病圃,对310份小麦材料进行抗纹枯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抗的材料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54个,生产上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种中抗病品种只占1.74%,中抗品种占13.6%,而感和中感品种则占8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