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利用40个鉴别寄主对河南省5个小麦产区的44个单孢子堆纯化分离的小麦白粉病菌进行毒性鉴定分析,并采用多基因家系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供试群体对Pm8、Pm1、Pm3a、Pm3b、Pm3c、Pm3f、Pm3e、Pm5、Pm6、Pm7、Pm17、Pm19、Pm34等抗病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达到90%以上,已不能再作为抗源利用;对Pm12、Pm16、Pm21、Pm18、Pm2、Pm2+6、Pm2+MLD、Pm5(Mli)、Pm23、Pm30、Pm4a等基因的毒性频率低于15%,仍可以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河南省的小麦白粉病菌存在地理之间的差异,同时病菌在地区之间有自西南向东北/东方向的传播。表明省内群体中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2.
6种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用20%烯肟.戊唑悬浮剂(有效成分,下同)60,40,20 g/hm2、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 g/hm2、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0 g/hm2、25%阿米西达干悬浮剂150 g/hm2、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g/hm2和5%SYP-1620乳油40 g/hm2进行叶面喷雾,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1%,73.4%,60.9%,74.2%和72.4%,64.8%,55.2%和51.7%。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杀菌剂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烯肟.戊唑悬浮剂和戊唑醇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33.
小麦品种(系)综合抗病性鉴定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赤霉病是河南省小麦的主要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985年赤霉病大流行,1990年白粉病和条锈病大流行都造成了很大损失。小麦病害越来越成为小麦增产的严重障碍。选用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而抗病品种有计划的培育和合理利用则依赖于大规模准确的抗病性鉴定。为了筛选抗性稳定的多抗或单抗的抗源材料和了解河南省当前推广品种及后备品种的抗病性,我们于1986—1990年连续5年,对多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以抗白粉、条锈、叶锈和赤霉病为主的综合抗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种籽和花粉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资料,指出种籽传播病毒的特征.目前已知的在分类上属于23群的108种和未归类的9种种传植物病毒中,我国已见报道的有17种,花粉传播的植物病毒共10种,其中9种分属于3个分类群,另有1种尚未归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多种过去被误认为是种传的病毒、同物异名的种传病毒、隐性病毒、未经证实的种传病专以及通过花粉和种籽传播的“类病毒草”等.  相似文献   
35.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筛选对小麦白粉病有效的防治药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7.5%氟环唑乳油、50%醚菌酯干悬浮剂等13种杀菌剂进行喷雾,25d后调查发病情况.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为40.5%~86.8%.其中50%醚菌酯干悬浮剂、7.5%氟环唑乳油、25%丙环唑乳油3种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分...  相似文献   
36.
3种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叶锈病发病初期,用5%SYP-1620乳油有效浓度20、40、60 nag/kg叶面喷雾,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6%、91.9%、93.6%;对照药剂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40 mg/kg和25%ICIA5504悬浮剂40 mg/kg的防效分别为92.3%和93.3%。结果说明这3种药剂对小麦叶锈病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及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优缺点,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中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以及作为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8.
硫磺胶悬剂是无机硫杀菌剂中的一种新型保护剂。它不仅对麦类、瓜类白粉病和棉花红蜘蛛、果树叶螨等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具有使用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在全国新农药药效测试组织的安排下,有关单位就共同使用广东省江门农药厂出产的45%~50%硫磺胶悬剂对小麦、瓜类白粉病以及枸杞锈螨等进行了防治效果的测定,以期应用于生产。 参加试验的单位有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  相似文献   
3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种籽和花粉传播植物病毒的重要资料,指出种籽传播病毒的特征,目前已知的在分类上属于23群的108种和未归类的9种传植物病毒中,我国已见报道的17种;花粉传播的植物病毒共10种,9中分属于3个分类群,另有1种尚未归类,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多种过去被误认为是种传的病毒、同物异名的种传病毒、隐性病毒、未经证实的种传病毒以及通过花粉和种籽传播的“类病毒”等。  相似文献   
40.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全蚀病 (Take allofwheat)是由禾顶囊壳菌 (Gaeuman normycesgraminis)侵染引起的根基部病害。在我国西北、华北等地麦区发生普遍。我省于 2 0世纪 90年代初首次报道 ,扩展迅速 ,目前在许多地区点片发生 ,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全蚀病一旦发生 ,蔓延速度很快 ,一块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 ,只需 3年左右时间 ,危害严重。发病地块轻者减产 1~ 2成 ,重者减产 5成以上 ,乃至绝收 ,是一种毁灭性病害。1 症状小麦全蚀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部 15cm以下。病株较健株稍矮 ,分蘖较少 ,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