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130篇
  61篇
综合类   329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外来入侵生物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和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据统计,美国每年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我国每年因几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2.
皱纹盘鲍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养殖品种,但随着养殖规模与密度的不断扩大,因种质退化等原因导致暴发性病害频发。因此,皱纹盘鲍的遗传改良研究对于皱纹盘鲍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生物学特征、微卫星标记、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皱纹盘鲍遗传育种的方法和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3.
真空集热管是槽式太阳能光热系统聚光集热器的关键部件,其热损失的大小直接影响系统的光-热效率。利用稳态平衡的方法测出了抛物槽式太阳能金属管内径、金属管外径以及玻璃管外径对热损的影响,为金属管性能试验提供了重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金属管内径越大,热损失越小,并且热损失减小的速率越快;金属管外径越大,热损失越大,但是热损失增大的速率减慢;玻璃管外径改变,热损失基本保持不变。根据试验结果,选取一组较优参数:金属管内径为62 mm,金属管外径为72 mm,玻璃管外径为120 mm时,此时热损失为12.95 W/m。试验参数可为真空集热管的设计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4.
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埋深及管径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索高效节水的暗管排盐技术,通过田间灌溉排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排水暗管不同管径(50、90 mm)、和不同埋深(0.6、1.0、1.4 m)对土层含盐量分布及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次灌水后各土层脱盐效果差别较大。0~60 cm土层脱盐程度较高,土壤含盐量已降至12 g kg~(-1)以下中度盐化水平,100 cm以下土层脱盐效果不明显;暗管0.6 m埋深脱盐效果优于1.0、1.4 m埋深,总体盐分减少14.34 g kg~(-1),相比未铺设暗管对照减少了13.32 g kg~(-1)。增加暗管埋深至1.4m对暗管降盐效果无显著影响;暗管管径对各土层盐分的影响相对更加显著,90 mm管径相较50 mm管径暗管脱盐效果明显,50、90 mm管径暗管不同埋深0~1.4 m土层脱盐率分别在20.69%~30.20%和34.59%~57.04%之间。暗管埋深0.6 m、管径90 mm时,两次灌水后0~60 cm土层已降至轻度盐化水平(3~6 g kg~(-1)),暗管排水排盐效率较高,为北疆盐渍土的暗管排水最优埋深与管径布设参数。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究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热环境和棉花生长对灌溉水温与施氮量的响应机理,旨在确定北疆滴灌棉花合理的灌溉水温和施氮量。【方法】以新陆早42号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灌溉水温:15℃(T0)、20℃(T1)、25℃(T2)和30℃(T3);3个施氮水平:250 kg·hm-2(F1)、300 kg·hm-2(F2)和350 kg·hm-2(F3),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灌溉水温条件下施氮量对棉田土壤水热环境、棉花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常规灌溉水温与低氮处理降低土壤温度,抑制棉花生长,单株铃数降低并导致籽棉产量下降。适宜的灌溉水温和施氮量可以改善土壤水热环境,促进棉花生长发育,提高籽棉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与15℃常规灌溉水温相比,增温灌溉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0.58—3.30℃,土壤储水量降低1.2%—7.2%,土壤呼吸速率显著提高5.7%—28.0%;随灌溉水温升高,棉花株高、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先增高后降低,在灌溉水温为25℃时达最大。随施氮量增加,土壤储水量降低3.3%—6.7...  相似文献   
146.
保护性耕作对我国"藏粮于地"战略的顺利实施有重要意义,为了揭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决策机制,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基于辽宁省"百村千户"的调研数据,以种粮大户为例分析技术示范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种粮大户而言,通过技术示范可降低其风险预期,提高预期收益,进而会提升种粮大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的概率。本研究更换模型、方法和样本也表明该结论是稳健的。政策启示是在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过程中,技术示范户的推广、示范有显著的作用,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7.
PBAT生物降解膜覆盖对绿洲滴灌棉花土壤水热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为应对农田残膜污染,探明基于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材料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普通塑料地膜与滴灌结合在棉花滴灌上应用效果,于2015-2016年在新疆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分别设置4种不同厚度和降解诱导期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塑料地膜共5种不同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对滴灌棉花土壤温度、水分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可降解膜降解性能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2a试验结果表明,覆膜60~80 d开始出现降解,至覆盖180 d后出现均匀细纹并未完全降解,0.012mm可降解地膜覆膜180 d仅仅出现裂纹,降解速度较慢.0.010mm和0.012mm厚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棉花苗期土壤0~25 cm平均温度较对照分别低0.94℃和1.34℃(P<0.05),但随着作物生长两者差异逐渐减小.4种类型可降解膜覆盖在棉花生长前期均能提高土壤土壤水分,但随地膜降解和棉花生长后期则显著降低,与普通塑料地膜相比土壤水分显著降低1%~3%.总体而言,覆盖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处理2a平均产量较CK减少2%~3%,水分利用效率减少4%左右(P<0.05),净收入少1 858.5元/hm2 (10.2%),4种类型可降解地膜产投比相比,厚度较薄0.010mm处理应用经济效果较好.可见,目前全生物降解地膜若要代替普通地膜,解决残膜污染,仍需进行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8.
149.
58份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58份美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方法进行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连续两年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差异较大,抗病和感病自交系各占50%。其中B90、LH38和IRF240等10份自交系表现为高抗,在抗病育种中可优先利用;B105、B108、B103等13份自交系表现为高感,在抗病育种中应改良后利用。  相似文献   
150.
 保护地连作是根结线虫为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评估连作年限对根结线虫数量及其与土壤线虫数量关系,选择典型的不同连作时间的保护地(种植番茄),研究番茄生长期间根围土壤不同土层的根结线虫二龄幼虫(second-stage juveniles,J2)与自由生活线虫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根结线虫J2数量随连作年限增加而增多,0和5-year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少,平均根结线虫数为1.1和2.1条/100g干土,8、10和12-year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平均值分别为154.9、68.3和861.8条/100g干土;在0~30cm土层,根结线虫J2数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主要分布在20~30cm土层。土壤自由生活线虫数量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多,连作对自由生活线虫数量无显著影响。0和5-year土壤中根结线虫群体占土壤线虫总数的比例小,属稀有类群,在土壤线虫中处于稳定的群落结构状态。连作8、10和12-year的土壤中根结线虫J2为优势类群,土壤中自由生活线虫数量与根结线虫数量呈现相反的趋势,根结线虫J2占土壤线虫总数的比例增加,自由生活线虫与根结线虫J2数量的比值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