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1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索适宜滴灌骏枣提质增效的水肥耦合方案,以南疆典型自压灌区昆玉市224团10 a成龄骏枣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实践生产,以灌水量770 mm、施肥量1 125 kg/km2为对照,采用水(W1,540 mm;W2,630 mm;W3,720 mm)、化肥(F1,562.5 kg/hm2;F2,810 kg/hm2;F3,1 080 kg/hm2)双因素三水平进行小区试验,探索南疆滴灌骏枣的新梢、枣吊、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灌水、施肥和水肥交互作用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 2浓度(Ci)、新梢和枣吊的影响均表现为灌水>施肥>水肥交互作用;对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均表现为水肥交互作用>灌水>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PFP)影响表现为水肥交互作用>施肥>灌水;对单果质量、骏枣纵横径表现为施肥>灌水>水肥交互作用;对果形指数影响表现为施肥>水肥交互作用>灌水。结果表明:W3F2处理的骏枣新梢、枣吊最优,W2F3处理的产量、IWUE最优,W2F2处理的PnTrGs、单果质量、骏枣纵横径、果形指数最优,W3F1处理的PFP最优。  相似文献   
52.
以“津绿30号”黄瓜为试材,研究绿豆、苜蓿、萝卜、芥菜、茴香、茼蒿、蒜苗等植物伴生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以及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萝卜、芥菜与黄瓜伴生可增加土壤中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改善微生物群落;黄瓜植株的根系活力明显增强;黄瓜单株结果数增多,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由此可知,萝卜、芥菜与黄瓜伴生能够平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显著提高黄瓜产量,可作为大棚黄瓜的伴生植物。  相似文献   
53.
饲喂频率是指单位时间(1 d)内对饲养动物的饲喂次数,是影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因素。同时,饲喂频率在动物营养物质代谢和氮素利用中也能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探索合适的饲养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缓解饲料浪费,对生猪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有关饲喂频率对猪采食量及氮素利用影响的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产实践选择合理饲养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依托黄土塬区4 a绿肥填闲种植田间定位试验,开展不同填闲作物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各组分有机碳在团聚体中分布影响的研究,为阐明填闲种植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库的物理保护机制提供依据。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冬小麦夏闲期种植长武怀豆(SB)、苏丹草(SG)、怀豆/苏丹草混播(Mix)和裸地休闲(CK)。利用干筛法将全土筛分为>5 mm、2~5 mm、0.25~2 mm和<0.25 mm等4个粒级,分别测定土壤和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进而计算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及有机碳贡献率。结果表明:绿肥种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有显著影响,各绿肥处理均有利于0~1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但对亚表层土壤团聚结构影响较小。与CK相比,在0~40 cm各土层,SB、SG和Mix处理均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颗粒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提高幅度分别为7.9%、8.0%和7.9%,其中SB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固存,且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两者与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处理下土壤团聚体各有机碳组分含量存在差异,与CK相比,SB和Mix均显著...  相似文献   
55.
为系统梳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群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以2007-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针对生物炭调控土壤微生物的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文献的年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论文数量和质量来看,近年来以生物炭为主题对土壤微生物研究的发文数量呈现急剧增长趋势,发文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文献排名TOP 10的科研机构有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作者分析显示科研团队之间存在深入的学术交流。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研究主题热点集中在不同材质、温度等条件制备的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细菌和古菌的影响。该领域未来应更加注重生物炭改变土壤微生物的内在机理研究,提高生物炭和土壤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关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