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9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51篇
综合类   4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叶面喷硒对沾化冬枣富硒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用富硒农产品是最安全有效的补硒途径。冬枣是天然的含硒植物,增施硒肥可以提高冬枣果实中硒的含量。为了筛选出适于冬枣的高效叶面施硒方案,从而给冬枣安全有效地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于沾化冬枣果实膨大期,在其叶面一次性地喷施了不同含硒量(0、25、50、100、20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就不同浓度的喷硒处理对冬枣果实中的硒含量、硒有机化程度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硒的处理浓度≥50mg·L^-1时,冬枣果实中硒的总含量快速增加;随着喷硒浓度的升高,果实中硒的有机化比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各喷硒处理中,以硒含量≥50mg·L^-1的喷硒处理的有机化程度为最高。不同施硒量对冬枣果实品质的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硒含量为50mg·L^-1的喷硒处理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最佳,此处理的冬枣果实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总黄酮的含量和糖酸比均达到了最高值,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了17.06%、22.66%、12.25%、29.17%和34.34%;然而,叶面施硒对冬枣果实中可滴定酸和总三萜酸的含量却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果实膨大期一次性地叶面喷施含硒量为50mg·L^-1的亚硒酸钠溶液是生产富硒冬枣的较佳措施。  相似文献   
132.
作物多功能球肥是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林木营养课题组经过四年多的试验研究、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作物肥料 ,它可适用于各种农作物、果树、林木、花卉及蔬菜作物。施入土壤后 ,可以改善作物根系生长的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和养分环境 ,具有供给作物营养、水分和调节土壤通气的功能 ,可有效提高作物对养分、水分的利用效率。目前 ,作物肥料主要分为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有机肥施入后能改善作物根系的营养状况 ,为作物提供多种养分 ,但肥效供应缓慢 ;化肥施用后会较迅速地提供给作物某一种或几种养分 ,但肥效短、损失大 ,易破坏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133.
为了研究断根配合施肥措施对冬枣生长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滨州市冬枣示范园的6年生冬枣(Zizyphus jujube Mill.)为试材,采用树木行间两侧3倍地径断根的方法,结合萌芽前和坐果后不同施肥措施,研究了断根和施肥对冬枣二次枝、果实产量、Vc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萌芽期施肥量减半,对冬枣二次枝生长起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后期减半施肥则影响不大。减少施肥量显著降低了冬枣产量。施肥方法相同条件下,根系修剪显著降低了二次枝的生长,其抑制作用与施肥量减半的效果相当。根系修剪后,减少施肥量可增强对冬枣生长的抑制作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根系修剪可显著提高冬枣的产量,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与半量施肥相近的增产效果。此外,根剪后减少施肥量提高了当季肥料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冬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侧3倍地径根剪可减少肥料使用量,对冬枣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4.
不同水分下腐殖酸对杨树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杨树高产栽培水肥措施,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低水(W1)、常规水分(W2)和高水(W3)三种水分条件下,配施腐殖酸(M)和单施无机肥对杨树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水条件下,配施腐殖酸与单施无机肥处理杨树总生物量无显著差异,而在常规水和高水条件下有显著差异。低水、常规水和高水条件下,杨树平均总生物量分别为14.60 g、96.03 g和230.00 g,差异明显。相同水分下,配施腐殖酸降低了土壤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铵态氮含量;提高土壤有机碳量,增加土壤腐殖质的活性;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脲酶活性在低水和常规水分下,施腐殖酸处理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差异显著,高水条件下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施腐殖酸在低水条件下发挥不了其活性作用,在常规水分和高水下施腐殖酸对杨树养分生长和土壤肥力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5.
以黑彤K 8西瓜植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程度缺氮条件下西瓜叶片的光合特性和生长生理变化规律,旨在为检测和诊断西瓜的缺氮程度并科学指导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缺氮程度的加剧,西瓜叶片的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亦显著降低,且西瓜植株的总生物量减小,根冠比增大,表明缺氮对西瓜植株的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结果表明,缺氮处理的叶片Fv/Fm,Sm,ETo/CSo和RC/CSo均明显低于对照,并随缺氮程度的加剧而呈递减趋势,其中Sm对缺氮最为敏感,而ABS/CSo,TRo/CSo和DIo/CSo等参数对缺氮并不敏感。此外,从相关性分析显示,Sm与Pn、Fv/Fm、总生物量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可以灵敏检测出缺氮西瓜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可作为诊断西瓜缺氮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6.
根际促生细菌应用方式下金银花生长与根际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植物根际促生细菌在干旱环境下的应用效果,以Bacillus cereus DZ1为供试菌株,探讨了清水稀释和豆芽汁营养液稀释处理下其在交联聚丙烯酰胺(CLP)中的存活特征,然后通过金银花造林实验,研究了接种B.subtilis DZ1(PGPR)、施用CLP(CLP)、接种B.subtilis DZ1并混施CLP(C-P)和CLP-PGPR凝胶(CPG)对植物生长及根际环境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清水稀释处理相比,豆芽汁营养液稀释处理CLP中的有效活菌数量显著提高19.45%~664.05%,CLP可以作为PGPR的吸附载体。同PGPR处理相比,CPG处理根系分泌物中的氨基酸总量、有机酸总量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37.36%、30.04%和8.18%;直接接种B.cereus DZ1对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影响较小,但CPG处理显著提高了微生物量碳含量,并明显增强了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其微生物呼吸速率较PGPR、CLP、C-P和CK分别高出18.02%、9.93%、8.56%和18.91%;CPG处理还降低了代谢熵,与另外4个处理相比其下降幅度分别为12.74%、7.62%、8.02%和14.02%。无论B.cereus DZ1何种接种方式均对金银花的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CPG处理显著增加了植物的干物质积累量,其叶片相对含水率较C-P处理显著增加10.34%,而相对电导率降低9.70%。可见,CLP-PGPR凝胶方式更有利于接种微生物的定殖存活,可改善金银花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增强植物干旱耐受性的同时促进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37.
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林对盐碱土壤有机碳库的作用效果,为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以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纯林以及刺槐—白蜡、刺槐—白榆和刺槐—臭椿混交林等近30a的7个长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分别设置标准池,采用多点混合采样法,研究土壤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3个混交林地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较高,并显著高于其他林地,其中刺槐—白蜡混交林较未造林荒地、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纯林分别提高26.16%,17.62%,88.41%,47.99%和21.64%。与未造林荒地相比,长期人工林地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明显升高,而在各个不同造林措施中,刺槐—白蜡混交林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措施。各人工林地较荒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其中3种混交林模式的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对应纯林;同时,林地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规律为:惰活性有机碳中活性有机碳高活性有机碳,其中刺槐—白蜡混交林更利于惰性有机碳的积累。此外,各人工林地土壤碳库指数较未造林荒地明显上升,其中刺槐—白蜡混交林的碳库管理指数达最高值,与刺槐—白榆、刺槐—臭椿混交林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别较刺槐、白蜡、白榆和臭椿纯林明显高出46.51,34.88,27.55,33.38。[结论]混交林模式较纯林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库的改善效果更显著,对土壤具有较好的培肥作用,并处于良性管理状态,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8.
山东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铅污染及绿化带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尾气会对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和绿化树木带来一定程度的Pb污染,而两侧的绿化带可对Pb污染起到防护作用,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对山东省5条主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和绿化树木叶片Pb含量进行取样测定,研究了山东省高速公路两侧Pb污染现状,并对不同模式绿化林带对公路Pb污染的防护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高速公路两侧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Pb污染,主要集中在路侧50 m范围内;高速公路Pb污染与车流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车流量对Pb污染有一定指示作用;高速公路Pb污染也明显增加了绿化带内侧树木叶片的Pb含量,车流量较大的公路对树木的污染也越重;在不同绿化模式下,两侧林带对公路Pb污染的防护作用存在较大差别,宽度过大的林带并不是防护Pb污染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139.
分别采用腐植酸和钙镁磷肥包裹颗粒尿素的方法自制了两种缓释氮肥,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其氮素释放特征和肥效。结果表明,两种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在室内培养24h后,尿素溶出率为56.78%,而两种自制缓释氮肥分别仅为15.28%和11.58%;以玉米为供试作物,两种自制缓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尿素)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显著提高玉米吸氮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其中以腐植酸包裹尿素(SRF2)效果最佳,较普通氮肥增产13.62%,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6.2%。  相似文献   
140.
腐殖酸肥料对菠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投入等养分量的条件下,自制腐殖酸肥料能显著降低菠菜体内硝酸盐含量,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同时,还显著改善菠菜的营养品质,提高菠菜体内VC及可溶性糖的含量。相对于施纯氮肥料,自制腐殖酸缓释肥在三种不同施肥量处理下,VC含量分别提高5.5%、33.1%和1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