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48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27篇
  135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103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选择日本大耳白兔,按年龄分为幼年、青年、老年三组,分别测定动脉血血清SOD、MDA、GSH—px活性水平,以探讨日本大耳白兔抗氧化物酶活性增龄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SOD活性在中年期以前是随增龄而增加,青年组显著高于幼年CR(P〈0.05,P〈0.01),在中年期以后是随增龄而降低,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P〈0.05,P〈0.01);血清MDA含量是随增龄而增加,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和幼年组(P〈0.05,P〈0.01),青年组明显高于幼年CR(P〈0.05);血清GSH—px活性随增龄而降低,老年组显著低于青年组和幼年组(P〈0.01),青年组显著低于幼年组(P〈0.05,P〈0.01)。机体在衰老过程中体内自由基生成增加。抗氧化物酶活性全面降低可能是加速机体衰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土壤pH值对茶树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林智  吴洵  俞永明 《茶叶科学》1990,10(2):27-32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土壤不同 pH 值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成分含量和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生长的最适 pH 是5.0—6.0,最佳 pH 值为5.5。在土壤 pH 5.5条件下,茶叶中水浸出物含量最高,氨基酸、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也较高。茶树对矿质元素铝、锰、钙、钼、硼的吸收也以 pH 5.0—6.0最为有利。因此,茶园土壤的最适 pH 应是5.0—6.0,最佳 pH值为5.5,但在该 pH 范围内要注意增加锌肥的施用。  相似文献   
83.
不同抗逆诱导剂对水稻细胞PBZ 1 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稻品种中花8号的悬浮细胞为试材,分别研究了真菌激发子和盐激发子对用稻瘟灵(IPT)和脱落酸(ABA)预处理24 h的水稻悬浮细胞中PBZ 1 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用IPT、ABA处理可以诱导细胞中PBZ 1 基因表达;只用真菌激发子和盐激发子处理的细胞中也可以检测到PBZ 1 基因的表达,但两种激发子对PBZ 1 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在真菌激发子处理后的0~3 h之间PBZ 1 基因表达逐渐增强,而在盐激发子处理后的0~3 h之间则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到第3 h就检测不到了;用IPT预处理24 h后,再分别用真菌激发子和盐激发子诱导,水稻细胞中PBZ 1 基因表达强度都显著高于单独用IPT处理的细胞,而且在处理后的第0.5~3 h期间一直保持较强的表达;ABA+盐激发子处理使细胞中PBZ 1 基因表达推迟且短暂,只在处理后第1~2 h之间可检测到,ABA+真菌激发子处理使细胞中PBZ 1 基因在0.5~3 h期间一直保持较强的表达,明显强于单独用ABA处理的细胞。可见,IPT和ABA都可以诱导抗病基因PBZ 1 的表达,PBZ 1 基因也可由盐激发子诱导表达,说明PBZ 1 基因对除病害以外的非生物逆境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地源热泵加温沼气池内温度场分布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气池内温度场的分布及其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产气量和产气速率。本文在采用地源热泵加温厌氧消化池的前提下,通过在具体工程沼气池内布置三层温度探头的方法,研究和分析了中温发酵沼气池实际运行中,温度场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采取保温措施后发酵池外壁散热损失较小,在没有加温和进料的情况下,降温幅度在每小时0.054℃左右;进料是导致发酵池内温度下降的另一原因,在进料的十几分钟里,降温幅度可达0.5℃;在地源热泵加温过程中,池内平均升温每小时为0.27℃左右,但池内温度场分布并不均匀,呈现中下层均匀稳定,上层不均匀不稳定,中下层温度高而上层温度低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还表明,加温盘管的位置和搅拌对池内温度场的分布也有着很大影响。该试验结果可以为研究和建立池内流场传热传质数学模型、系统设计和经济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5.
氮肥形态对伴矿景天生长和锌镉吸收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锌镉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为供试植物,采用单边根袋法盆栽试验研究了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施用对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Zn、Cd的化学行为,以及伴矿景天生物量和Zn、Cd吸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硝态氮肥更能提高根际土壤Zn和Cd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大植物体内Zn和Cd浓度(P0.05),增率分别为38.2%和110%,但施用铵态氮肥更有利于促进伴矿景天的生长,增率为49.4%;氮肥形态对伴矿景天生物量的影响显著大于对植物地上部Zn、Cd浓度的效应,施用铵态氮肥显著提高Zn和Cd总吸收量,增率分别为53.3%和123%,施用硝态氮肥对其则无显著影响。施用铵态氮肥较硝态氮肥更能提高伴矿景天的污染土壤Zn、Cd吸取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86.
油菜与核盘菌互作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每年导致油菜(Brassica napus L.)产量损失10%-20%,是制约我国油菜生产最主要的病害。培育抗(耐)病油菜品种是防治油菜菌核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综述了近五年油菜-核盘菌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核盘菌侵染寄主早期存在活体营养型阶段;(2)草酸提供的酸性pH,而非草酸本身,是核盘菌的必需致病因子;(3)核盘菌有效地利用效应蛋白抑制寄主的抗病反应或者诱导寄主细胞坏死以帮助其侵染;(4)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具有中等遗传力,为数量抗性;(5)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是油菜对核盘菌产生数量抗性的主要根源;(6)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表明抗(耐)病油菜材料防卫反应更加剧烈,能有效调控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平衡状态,及时清除过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积累,抑制细胞死亡。核盘菌-油菜互作分子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油菜抗菌核病育种。  相似文献   
87.
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泵站前池泥沙淤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较好的流态,泵站前池中常设有整流底坎、导流墩、隔墩,泵站前池内的水流泥沙运动是一种复杂的三维运动。用标准稳态k-ε双方程二阶紊流封闭模型模拟泵站前池三维流场,在全面分析紊流场中泥沙颗粒受力的基础上,建立模拟泥沙颗粒运动的随机游动模型,并用蒙特卡罗直接模拟方法,计算泵站前池的泥沙淤积。实例计算表明,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泥沙淤积分布形态,且计算直观、简便、灵活。  相似文献   
88.
长期定位试验点土壤镉的吸附解吸及形态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和国家土壤肥力和肥料效应长期定位监测网络5个农业生态实验站的表层土壤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区域农田土壤对Cd的吸附解吸特性;同时,在研究长期定量施肥对封丘潮土和祁阳红壤Cd积累及其有效性影响的基础上,对不同施肥处理进行了土壤Cd形态分级。结果表明,5种农田土壤中,中厚黑土的吸附量较大,旱地红壤的吸附量较小,土壤的最大吸附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CEC及土壤pH有关;长期施用化肥对封丘黄潮土和祁阳红壤Cd积累的作用不明显,长期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Cd的积累,但内源性有机肥(秸秆)使黄潮土Cd含量增加的幅度远低于外源性有机肥(猪粪)使红壤Cd含量增加的幅度,长期施用有机肥对土壤Cd有"活化"作用。黄潮土和红壤中Cd的形态分配顺序均为:残渣态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但黄潮土中残渣态Cd的比例显著高于红壤中残渣态Cd的比例。化肥和有机肥均可影响Cd在黄潮土和红壤中的形态分配。  相似文献   
89.
以籽粒镉(Cd)含量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Cd吸收转运,生理效应对籽粒Cd浓度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Cd含量为1.57 mg/kg的上壤中,中香1号(A16,低Cd 品种)和IR65610-38-2-4-2-6-3(A54,高Cd品种)糙米中Cd含量分别为0.88和0....  相似文献   
90.
景谷县黄栀子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黄栀子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景谷县适宜引种栽培黄栀子的自然条件.阐述了黄栀子播种育苗繁殖技术措施以及栽培地选择、栽培密度、整地、中耕除草、施肥、灌水、排涝、修枝整形、冬季深翻土壤、越冬防寒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就其鲜花、鲜果采收、加工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概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