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11篇
  免费   21204篇
  国内免费   29626篇
林业   14228篇
农学   15878篇
基础科学   12491篇
  38917篇
综合类   45300篇
农作物   8731篇
水产渔业   7840篇
畜牧兽医   15143篇
园艺   3833篇
植物保护   9080篇
  2024年   754篇
  2023年   1495篇
  2022年   2592篇
  2021年   3371篇
  2020年   4586篇
  2019年   7717篇
  2018年   6995篇
  2017年   8215篇
  2016年   8684篇
  2015年   9353篇
  2014年   8518篇
  2013年   9484篇
  2012年   9874篇
  2011年   9102篇
  2010年   8022篇
  2009年   7288篇
  2008年   6122篇
  2007年   6319篇
  2006年   5943篇
  2005年   5528篇
  2004年   3726篇
  2003年   3247篇
  2002年   2796篇
  2001年   2481篇
  2000年   2478篇
  1999年   2869篇
  1998年   2576篇
  1997年   2331篇
  1996年   2138篇
  1995年   2117篇
  1994年   2040篇
  1993年   1731篇
  1992年   1653篇
  1991年   1368篇
  1990年   1120篇
  1989年   1029篇
  1988年   842篇
  1987年   571篇
  1986年   527篇
  1985年   323篇
  1984年   272篇
  1983年   261篇
  1982年   251篇
  1981年   272篇
  1980年   220篇
  1979年   158篇
  1978年   138篇
  1975年   111篇
  1965年   140篇
  1964年   14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解北京市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2017年从北京市7个区157个养猪场(户),采集5 469份猪血清样品,采用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E抗体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7个区均有不同程度的PRV野毒感染,平均样品阳性率为53.36%。其中:经产母猪阳性率最高(58.28%),其次是育成猪(57.55%)、育肥猪(54.49%),后备母猪阳性率最低(37.46%);散养户的样品阳性率较高,为66.42%,规模猪场的阳性率较低,为47.71%。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PRV野毒感染较为严重,对猪场采取伪狂犬病净化和综合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92.
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类标准是检测和判断动物疫病的主要依据。本文梳理了我国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技术标准的建设现状,并将其与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以及OIE《陆生动物疫病诊断和疫苗手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陆生动物疫病目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技术标准体系对我国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的覆盖率为92.6%,其中80%的标准有PCR和(或)ELISA检测方法 ;对OIE陆生动物疫病诊断和疫苗手册名录疫病的覆盖率为88.3%,其中73%的标准有PCR和(或)ELISA检测方法 ;对我国进境动物检疫名录疫病的覆盖率为87.7%,其中73%的标准有PCR和(或)ELISA检测方法。由此提出了提高我国动物疫病检测和诊断技术标准覆盖率,强化快速诊断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木塑复合材在使用时应考虑不同的环境条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密度的聚丙烯基木塑复合材经高/低温和浸水处理后材料的弯曲性能的变化情况,为木塑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a climate‐controlled greenhouse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 physiology and yield of potato in response to salinity stress under biochar amendment. It was hypothesized that addition of biochar may improve plant growth and yield by mitigating the negative effect of salinity through its high sorption ability. From tuber bulking to harvesting, the plants were exposed to three saline irrigations, that is 0, 25 and 50 mm NaCl solutions, respectively, and two levels of biochar (0 % and 5 % W/W) treatments. An adsorption study was also conducted to study the Na+ adsorption capability of biocha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iochar was capable to ameliorate salinity stress by adsorbing Na+. Increasing salinity level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reductions of shoot biomass, root length and volume, tuber yield, photosynthetic rate (An),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midday leaf water potential, but increased abscisic acid (ABA) concentration in both leaf and xylem sap. At each salinity level, incorporation of biochar increased shoot biomass, root length and volume, tuber yield, An, gs, midday leaf water potential, and decreased ABA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f and xylem sap as compared with the respective non‐biochar control. Decreased Na+, Na+/K+ ratio and increased K+ content in xylem with biochar amendment also indicated its ameliorative effects on potato plants in response to salinity stres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incorporation of biochar might be a promising approach for enhancing crop productivity in salt‐affected soils.  相似文献   
995.
996.
甜高粱生物燃料相关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为中国甜高粱生物燃料的快速生产、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甜高粱生物燃料相关特性的研究状况;综述了根、叶、茎、株高、分蘖、花,QTL等的分子研究水平,收获后贮藏及生物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等;最后提出几点研究建议:针对不同生境确定适宜的、特异的选育目标,培养极具优势的品系或材料;注重主要性状间QTL尤其是胁迫下的关联性、相关性、协同性的研究;加强产业循环链中关键和薄弱环节的研发,使其可用价值和效益达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7.
对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主要乔木种群的重要值、方差比率、χ~2统计量和Ochiai(OI)指数等种间联结性指标进行测定,旨在揭示该群落优势种群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关联及种对间关联性的内在规律。结果表明:香蒲桃是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的主要建群种;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19个主要种群总体关联性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反映了该群落尚未达到稳定的演替阶段;χ~2检验结果显示该群落优势种群正关联种对与负关联种对数量相当,无关联种对数较少,分别占总对数的42.7%、43.3%和14.0%,显著正关联种对数为1对,极显著和显著负关联种对数为2对;Ochiai(OI)指数显示66对种对的OI值落在[0.6,1],反映出热带海岸次生林主要种对间关联程度较为紧密。综上所述,热带海岸次生林群落优势种群种对间种间关联明显,物种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整体趋向稳定发展,实践中为加快热带次生林演替的进程,应重点保护正联结性较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998.
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EF-1α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是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 Penzig in Saccardo),这是该菌引起火龙果果腐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5~35℃,最适温度30℃,适宜产孢温度25~35℃,最适产孢温度30~35℃,致死温度75℃(10 min);适宜pH5~9,最适pH7,最适产孢pH4;连续光照、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完全黑暗、D-半乳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产孢。综合分析认为,该菌耐高温,光照充足、弱酸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999.
南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所收集的85份南瓜资源进行亲缘关系分析,从100对引物中挑出17对引物对其进行条带扩增。结果表明:共获得条带200条,差异带有187条,13条条带为所有南瓜品种所共有,多态性比例为93.5%。基于SRAP数据通过Ntsys2.10e软件计算出85份南瓜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50 0~0.985 0。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收集的南瓜资源分为3大类:中国南瓜、印度南瓜、美洲南瓜,亲缘关系较近的是中国南瓜与美洲南瓜,二者与印度南瓜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00.
新一代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安徽省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新一代排放情景,和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3.0",针对安徽省,笔者选择1971—2000年作为基准期,采用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安徽省未来气候变化特征,重点评估近期内即未来20年气候变化趋势。模拟结果显示,未来20年不同情景下安徽省平均气温均为上升,全省平均增温幅度约0.9~1.1℃;而降水量变化具有不同特征,较低排放情景下降水量以上升为主,高排放情景则以下降为主。到2050s全省平均气温相比于基准期将升高1.6~1.7℃,升温幅度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全省降水量相比于基准期将下降50~90 mm,各地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另外,通过对降水和气温的模拟,预估未来该地区旱涝演替更加频繁,高温热浪等事件也将进一步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