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51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32篇
  73篇
综合类   454篇
农作物   78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25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家系内大、小两种规格菲律宾蛤仔的双列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长为标准,在菲律宾蛤仔生长速度快的家系中选择大、小两种规格蛤仔,上选雌性个体为A、雄性为B;下选雌性个体为a、雄性为b,采用双列杂交方法,分别建立AB、Ab、aB、ab4组近交家系。测量并统计分析各近交家系的幼虫期和稚贝期的壳长生长及变态情况。结果表明:近交家系的生长顺序为AB>Ab>aB>ab,除9日龄外,AB与ab的壳长生长差异显著(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AB逐渐体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在90日龄时与其它三个家系的生长差异明显(P<0.05)。杂交组Ab的生长优于aB,表明菲律宾蛤仔前期的生长也受母本效应的影响。从6日龄起,各近交家系开始附着变态,AB的变态率为71.12%1.53%,与Ab、aB差异不显著(P>0.05),与ab(41.6%1.33%)差异显著(P<0.05)。家系内近交改变了蛤仔附着变态时期的壳长生长分布频率,上选组AB壳长分布趋于大型化,而下选组ab壳长分布趋于小型化,Ab,aB两家系近似正态分布。研究表明,在家系内上选生长性状优良个体进行逐代选育是培育蛤仔速生新品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粒型QTL加性及上位性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手段有目的地进行基因聚合育种,对于加快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基因的加性和上位性效应是决定基因聚合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以16个单片段代换系(SSSL)及15个双片段代换系分析了水稻粒型性状QTL的加性及上位性效应。共检测到9个水稻粒型性状QTL,包括4个粒长QTL、1个粒宽QTL和4个籽粒长宽比QTL,分别位于第2、第3、第4、第7和第10染色体上。此外,还检测出7对双基因互作,其中3对为有显著效应的两座位间互作,1对为两座位均没有显著效应的座位间互作,3对为1个有显著效应的座位与1个没有显著效应的座位间互作。本文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同一粒长QTL与不同单片段代换系聚合时会产生不同的互作效应,只有当上位性效应与目标基因的加性效应同向时,才可以达到明显改良粒长的效果。而且,2个长粒或2个短粒QTL聚合很难再产生更长或更短的籽粒。以上结果对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手段改良水稻粒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套不完全双列杂交材料分析了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稻7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力、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相对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两套材料的7个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相对密度均在65%以上,但第一套材料除单株粒质量外的其它6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所占总变异的相对密度比第二套平均高出14.01%.②两套材料的7个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没有显著差异,狭义遗传力因性状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一套材料的总粒数、有效稳、千粒质量、稳质量和结实率的狭义遗传力都比第二套高10%以上,而其它两个性状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加性遗传和非加性遗传都随性状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对于不同遗传背景的材料,亲本的选育及组合的评价都要以不同的性状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94.
猪流产嗜性衣原体POMP90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猪流产嗜性衣原体CP/12株的pomp90基因,将其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中.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E. coli BL2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获得高效表达的融合蛋白.采用WeSTrn-blot和间接ELISA检测表明纯化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初步选择其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  相似文献   
995.
一个水稻分蘖角度突变体tac2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初步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散生突变体tac2是以恢复系缙恢10号为材料经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所得。该突变体苗期表型正常,分蘖期株型松散,分蘖角度较野生型显著增大,株高明显降低。外源赤霉素处理可以使该突变体株高恢复,但分蘖角度不受影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利用分子标记将该基因初步定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RM3320与RM20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9.2和16.7 cM。  相似文献   
996.
对河北省北部地坝上及燕山地区和南部的平原农区的粗饲料资源和草食家畜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坝上及燕山地区草地超载244.01万个羊单位。而平原农区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率较低,建立肉牛“北繁南育”生产体系,实行异地育肥,可以有效解决北训地区的草畜矛盾,并可提高农区的秸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7.
贺兰山沿山山洪流量与降水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80年到2000年宁夏银川、大武口、石炭井、惠农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及大武口、汝箕沟、苏屿口3个水文站同期逐日山洪流量,首先分析了贺兰山沿山山洪发生特点,山洪的发生与大降水的季节分布基本一致;然后分析了4种不同对应关系不同要素间的相关性。表明:山洪与降水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降水量与山洪流量、分级降水与山洪流量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有量降水与后延3日山洪流量间的相关性较与当日山洪流量间相关程度要好,降水或持续性降水对山洪暴发有一定的累积作用和延后效应,特别是较大山洪的出现与大降水、连续性降水及降水集中期的出现有密切关系;各站最强一次山洪发生时日降水量均≥25mm,可以将日降水量作为一项对山洪发生可能性进行预报预测和防范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8.
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的病原进行研究,结合危害症状、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以及分生孢子特征等将海南降香黄檀炭疽病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9.
贺兰山东麓暴雨环流统计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同期NCAR/NCEP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以贺兰山东麓40次暴雨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到4种主要环流背景:两脊一槽、两槽一脊、一脊一槽、一槽一脊。其中,两脊一槽环流形势下发生暴雨的可能性最大,两槽一脊、一脊一槽环流形势下发生暴雨的可能性基本相当,一槽一脊较少。并对同一环流背景不同天气过程环流形势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了贺兰山东麓暴雨环流统计模型。同时分析发现:贺兰山东麓暴雨天气70年代发生次数最多,6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0年至2006年相对较少;主要发生在每年的春末到秋初,集中出现在7月、8月,其中,7月20日到8月10日为发生高频期,这与宁夏全区大降水主要出现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这一发生规律是一致的。灵武到平罗一带为暴雨多发点,平罗发生频次最高,石嘴山市的石炭井发生频次最低。贺兰山大地形对其东麓强降水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对土壤中分泌嗜铁素的细菌进行了筛选并初步研究了影响其分泌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经典的铬奥醇CAS(chrome azurol S)选择性培养基法,并结合培养液在紫外灯下有无黄绿色的荧光产生法,这两种筛选方法的结果是相吻合的。从嗜铁素产生光吸收峰的数量与强度可以断定,不同的pH值会产生不同分子结构的嗜铁素,pH8.3最适合试验菌HZX-25产生嗜铁素。SM是最适合富产嗜铁素的培养基。C/N比10∶1最适合菌株HZX-25分泌嗜铁素。不同外源氨基酸对嗜铁素产生有着不同作用。嗜铁素上清液都显著地抑制了5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生长(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