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7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765篇
林业   851篇
农学   1096篇
基础科学   443篇
  1012篇
综合类   2815篇
农作物   466篇
水产渔业   406篇
畜牧兽医   1125篇
园艺   421篇
植物保护   51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42篇
  2020年   345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253篇
  2015年   374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453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597篇
  2010年   537篇
  2009年   482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53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52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凝结芽胞杆菌兼具乳酸菌和芽胞杆菌双重生物学功能,因具有良好的耐胃酸、耐胆盐、耐高温和耐储存等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就凝结芽胞杆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凝结芽胞杆菌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2.
本研究旨在阐明牦牛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基因CDS序列及其在牦牛生殖轴中表达的特点,为探讨其在牦牛繁殖活动中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试验采集卵泡期的牦牛与黄牛下丘脑、脑垂体前叶、卵巢、输卵管及子宫组织,通过RT-PCR技术对牦牛FSHR基因cDNA进行扩增、克隆与序列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SHR基因在牦牛与黄牛中的组织表达差异。结果显示,牦牛FSHR基因编码区全长2 088bp,编码6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式为C6378H10670N2088O2637S576,分子质量为177 263.85u,理论等电点(pI)为4.88,与黄牛、绵羊、山羊和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91.50%~99.38%)。FSHR蛋白为酸性不稳定疏水蛋白,存在信号肽与8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由延伸链(15.54%)、α-螺旋(42.30%)、β-转角(1.44%)和无规则卷曲(40.72%)组成;系统进化树表明,牦牛与黄牛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SHR基因在黄牛、牦牛检测组织中均有表达,牦牛子宫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卵巢外的其他组织(P<0.05;P<0.01),而黄牛卵巢中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P<0.01);黄牛卵巢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牦牛(P<0.01)。说明FSHR基因在动物进化中较为保守,其在牦牛卵巢中表达量低可能影响到牦牛繁殖机能。  相似文献   
973.
为了了解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研究的整体状况和前沿动态,以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集为基础,对20082017年间全球范围内有关该研究领域的文献报道开展计量学分析,从总体情况、研究力量、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0年间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报道增加显著,自2008年的341篇增加到2017年的1011篇,增加196%。国内学者发文量自2008年的15篇增加到2017年的210篇,文献增长趋势显著高于国外。通过对作者分析表明,主要研究力量持续增加,主要高产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后5年比前5年发文量增加。通过对论文关键词计量分析表明,四环素是目前关于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研究热点抗生素,废水则是热点研究基质。研究较多的耐药菌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耐药机制主要涉及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以及碳青霉烯酶类耐药基因。具体研究内容主要有多重耐药、致病性、流行病学、整合子、共转移、质粒、生物膜、演化、基因水平转移、可移动基因元件等。综合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仍然是抗生素耐药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方面,质粒在抗生素耐药基因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抗生素耐药性的起源与演化等方向将具有特定的研究价值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74.
为评价L-苹果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均重6 kg左右的断奶仔猪100头(公母各半),随机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每千克基础日粮中加入2.0 g L-苹果酸,两组均按常规免疫程序免疫,32d后统计仔猪存活率和增重率。结果显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L-苹果酸,可以提高保育阶段仔猪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增加养猪效益。  相似文献   
975.
与哺乳动物不同,家禽的卵泡发育无明显发情周期,其卵泡发育遵循严格的等级发育体系。禽类卵泡的等级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调节过程,受卵泡细胞内外的内分泌激素、自分泌/旁分泌因子的共同调节。促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在调控卵泡发育、卵母细胞成熟和排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局部产生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superfamily,TGF-β)成员,包括抗缪勒氏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骨形态蛋白家族(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抑制素(Inhibin)和激活素(Activin)等,与促性腺激素一起协同调控卵泡的生长发育、卵母细胞的成熟等过程。文章综述了TGF-β家族成员,包括AMH、BMPs、抑制素、激活素在家禽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76.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浓缩犬冠状病毒(CCV)、猫冠状病毒(FCV)和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FIPV)的细胞培养物,分别设计7、17、11对引物,对病毒RNA进行反转录和PCR扩增,回收PCR产物连接pGEM-T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GI,构建35个基因片段的克隆。煮沸裂解法制备质粒DNA,回收PCR扩增产物,点制冠状病毒基因芯片。抽提病毒总RNA,利用Cy3-dCTP随机渗入反转录PCR标记,与芯片进行杂交检测,淘汰交叉的克隆片段,每种病毒只选择其4对引物克隆的基因片段。将特异克隆扩增片段重新点制基因芯片,与病毒样品PCR扩增产物杂交,未发现交叉现象。基因芯片检测比传统PCR敏感1000倍,可有效应用于3种病毒的检测与区分。  相似文献   
977.
本文旨在研究大米糖浆取代乳糖后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的影响.选用7 d断奶的二元杂交仔猪(长白×大白)32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设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日粮成分除乳糖水平外(乳糖组和大米糖浆组分别为43.5%和0),其他成分均一致.试验期14 d,在试验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对试验猪进行空腹8 h称重,计算试验期日增重及日耗料,并分别于试验第7天和第14天每组随机抽取5头,颈静脉采血,屠宰速取肝脏和背最长肌组织.结果表明,大米糖浆取代乳糖后对仔猪的日增重及肉料比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14 d大米糖浆组血清GH水平与乳糖组差异不显著(P>0.05),21 d大米糖浆组血清GH水平极显著低于乳糖组(P<0.01);但大米糖浆组14 d和21 d血清IGF-Ⅰ的水平,及肝脏和背最长肌IGF-Ⅰ mRNA相对表达量与乳糖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大米糖浆替代乳糖后对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78.
以‘灿烂'兔眼蓝莓为试材,分别进行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后,于去雄后第0、1、2、3、4、5、6天对去雄的花进行授粉,于授粉后2、6、12、24、48、72、96 h进行取样观察花粉原位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情况,以期阐明花龄对蓝莓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为杂交育种和花期人工辅助授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灿烂'兔眼蓝莓开花第1~4天,异花授粉后花粉管生长至花柱基部的花柱比率显著高于其它时期,花龄对其异花和自花授粉后花粉原位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且‘灿烂'兔眼蓝莓存在自交不亲和的现象,花柱基部为其自交不亲和的关键位置,大蕾期和延迟授粉可以一定程度地克服自交不亲和现象,人工辅助授粉和杂交育种的最佳授粉时间为花后第1~4天。  相似文献   
979.
本试验旨在研究博落回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头35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预饲期5 d,试验期3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博落回提取物的基础日粮。试验期间,测定每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在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取2头仔猪采血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①添加博落回提取物组断奶仔猪ADG较对照组提高3.89%(P>0.05),F/G下降4.32%(P>0.05),且腹泻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76)。②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 (Ig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血清IgA及IgM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4.59%和4.60%(P>0.05)。③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0.1%博落回提取物可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且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80.
Background: Pork produced by outdoor-reared pigs raised mostly on alfalfa pastures attracts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consumer from most of the world. In China, pigs were raised with alfalfa-containing diets to seek for good quality pork.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alfalfa involving high level of 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 on pig intestinal lumin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remains unclear.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lfalfa on luminal microbiota and 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 produ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s involved in SCFA sensing, transporting and absorbing in pig caecal mucosa.Results: Twenty-four growing pigs were randomly allotted to four diets containing 0%, 5%, 10% and 15% alfalfa meal for a 28-d experiment. Ingestion of alfalfa meal-contained die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atio of body weight gain to feed consumption. Illumina MiS eq sequencing of the V3 region of the 16 S r RNA genes showed that alfalfa-containing die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enera Turicibacter, Acidiphilium, Paracoccus, Propionibacterium,Corynebacterium, Pseudomonas, Acinetobacter, and Staphylococcus, and increased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genera Lachnospira, Marvinbryantia, and Desulfovibrio in the caecal digesta. Butyrate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hindgut by the supplementation of alfalfa meal in diets. The m RNA gene expressions of FFAR3, SMCT1, MCT1,PYY, and GCG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caecal mucosa of pigs fed alfalfa meal.Conclusion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lfalfa-containing diet has exerted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aec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butyrate concentration and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m RNA expression of host caecal mucosal genes involved in SCFA sensing and absorption as well as regulation of sati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