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72篇 |
免费 | 491篇 |
国内免费 | 79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85篇 |
农学 | 430篇 |
基础科学 | 379篇 |
812篇 | |
综合类 | 4914篇 |
农作物 | 639篇 |
水产渔业 | 377篇 |
畜牧兽医 | 1442篇 |
园艺 | 765篇 |
植物保护 | 4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351篇 |
2021年 | 357篇 |
2020年 | 316篇 |
2019年 | 353篇 |
2018年 | 232篇 |
2017年 | 432篇 |
2016年 | 293篇 |
2015年 | 488篇 |
2014年 | 498篇 |
2013年 | 635篇 |
2012年 | 885篇 |
2011年 | 896篇 |
2010年 | 873篇 |
2009年 | 800篇 |
2008年 | 784篇 |
2007年 | 708篇 |
2006年 | 537篇 |
2005年 | 380篇 |
2004年 | 241篇 |
2003年 | 134篇 |
2002年 | 140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2年 | 3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研究中国地方绵羊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利用6个微卫星位点,对中国6个绵羊品种群体进行遗传检测,计算了各品种群体的平均杂合度(He)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同时分析了各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UPGMA聚类。结果表明,6个绵羊品种Ho为0.5446~0.7140,PIC为0.5211~0.7732;6个绵羊品种都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岷县黑裘皮羊的遗传变异最高,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最低;小尾寒羊的近交系数最高,揭示该群体内近交程度可能较高。利用UPGMA方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兰州大尾寒羊与岷县黑裘皮羊为一类,哈萨克羊与贵德黑裘皮羊为一类,泗水绵羊与小尾寒羊为一类,表明群体遗传结构与地理分布及其驯化历史相关。 相似文献
32.
分蘖与株高是禾本科草类植物重要的农艺性状,明确参与调控分蘖与株高的基因类型对牧草和草坪草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表型差异明显的两个高羊茅品种“Kentucky-31”(K31)和“Regenerate”为材料,旨在构建高羊茅分蘖节转录组图谱,挖掘在分蘖节部位调控生长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Miseq 300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将得到的数据进行de novo组装,结果共获得77872条单基因簇(unigene)。将获得的unigenes与非冗余蛋白数据库(non-redundant protein database,NR)、蛋白质数据库(universal protein,Uniprot)、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东京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以及直系同源蛋白簇(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分别有59927、40213、44447、15146和13767条unigenes成功获得注释。“Regenerate”与“K31”对比有1573个上调DEGs和1441个下调DEGs。GO富集分析发现,DEGs主要富集在细胞、细胞组分、大分子复合物组装等生物过程。DEGs中共注释到42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主要包括TCP、WRKY和ARF等19种类型。还注释到与8类植物激素相关的DEGs,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赤霉素、乙烯、油菜素甾醇、水杨酸和茉莉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DEGs进行表达模式验证,发现其与RNA-Seq测序结果一致,证实了测序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丰富了高羊茅的转录组序列资源,初步获得控制株高及分蘖发育的候选因子,为进一步开展基因功能及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3.
表达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HA基因重组伪狂犬病病毒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SV40启动子控制下的LacZ基因表达盒和CMV启动子控制下的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 H3N2)的HA基因插入到伪狂犬病病毒(PRV)通用转移载体pBdTK-Uni中,获得转移载体pLTK-HA。将该载体与PRV Bartha-K61株基因组DNA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染Vero细胞,经过10代蓝斑筛选、纯化和PCR鉴定获得了一株插入SIV HA基因的重组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rPRV-HA。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实HA基因在重组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获得了表达。用不同的细胞(PK-15、IBRS-2、Vero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对该重组病毒与亲本病毒的增殖滴度和致细胞病变进行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对第30代重组病毒的H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重组病毒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34.
由刺盘孢 (Colletotrichum americae-borealis)引致的炭疽病是苜蓿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近年来在内蒙古普遍发生。为确定其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沙尔沁地区的44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为基础,对猎人河、巨能2和驯鹿3个品种不同发病程度植株进行了产量损失评定,评价了炭疽病对驯鹿品种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4个苜蓿品种对炭疽病抗性存在差异,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品种的百分比依次为31.82%、34.09%、31.82%和2.27%,其中猎人河、驯鹿和巨能2均属于高感品种,不宜在该地区种植。与健康植株比较,重度发病的猎人河、巨能2和驯鹿品种单株干重显著降低6.72%~27.24%(P<0.05),产量显著降低6.79%~37.39%(P<0.05);与轻度发病植株相比,重度感病驯鹿、巨能2和猎人河产量显著降低了0.49%~21.06% (P<0.05)。重度发病植株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P<0.05),分别上升20.57%和15.79%,粗脂肪、粗蛋白等其他指标含量均显著低于健康植株(P<0.05),分别下降了34.53%和16.52%等;炭疽病显著降低了苜蓿氨基酸含量(P<0.05),其中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和组氨酸含量分别降低54.21%~85.88%。以炭疽病严重度为自变量,各品质指标的含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苏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呈显著负相关且拟合度较好。综上,炭疽病发生严重时,不仅显著降低苜蓿产量,而且影响品质,应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不同浓度的甘油和乙二醇对牛精液冷冻保存效果的测定,探讨冷冻保护剂乙二醇与传统冷冻保护剂甘油的冷冻效果,并通过对葡萄糖和卵黄及Tris等成分的调整进一步分析了主要营养成分和缓冲体系对牛精液冷冻保存的影响程度。试验表明:1GL和EG对牛精子均有良好的冷冻保护能力,解冻后6h的活力GL组中以GL1.2和GL1.4的活力最高,均为0.50;EG组中以EG0.7的活力最高,达到0.53,高于0.35以上的国标。2其他营养成分的变化对GL和EG保护精子的效果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卵黄的作用比较明显;3在同等条件下,GL对精子的冷冻保护效果优于EG,EG组的活力衰竭快于GL组。 相似文献
36.
37.
乳胶凝集试验与血清中和试验检测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的 …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血清中和试验(SNT)和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LAT)诊断试剂盒对两种伪狂犬病是性血清、伪狂犬病病毒(PRV)高兔血甭及60份被检猪血清进行了PRV抗体效价测定和相关性分析,两种方法测得的抗体效价之间呈强相关性(r=0.96),且LAT效价比SNT一般高出一个滴度;能干为自35个猪场的414份猪血清进行了PRV抗体检测,并与SNT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在SNT检测为阳笥的171份血清中,LA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夏枯草注射液的抗炎及抗菌作用,用二甲苯、蛋清分别造成小鼠和大鼠炎症模型来考察夏枯草注射液的抗炎作用,通过体外、体内抑菌试验来评价其抗菌作用。结果显示,夏枯草注射液能显著抑制Z-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对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体外抗菌试验表明该注射液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并对腹腔注射肺炎双球菌ATCC27853引起小鼠死亡有保护作用。夏枯草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可为该药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