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0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300篇
林业   222篇
农学   152篇
基础科学   113篇
  339篇
综合类   1449篇
农作物   185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457篇
园艺   229篇
植物保护   12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谢瑞莹  曾露桂  姜超英  聂琼 《核农学报》2022,36(7):1318-1328
为探究NtMYB4a是否与其他蛋白质发生互作,并共同影响烟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和响应非生物胁迫,通过构建NtMYB4a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从烟草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NtMYB4a互作的候选蛋白,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初步验证低温胁迫下候选蛋白和NtMYB4a的共表达关系。结果表明,从cDNA文库中初步筛选出39个与NtMYB4a互作的蛋白,经回交验证排除假阳性,最终得到6个与NtMYB4a具有互作关系的蛋白,分别是RALF-like 22蛋白、锌指A20/AN1结构域蛋白、液泡分选蛋白、天冬氨酸蛋白酶、B2蛋白和应激增强蛋白。在低温胁迫下,6种互作蛋白的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与NtMYB4a相似,均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液泡分选蛋白、B2蛋白、RALF-like 22蛋白和应激增强蛋白基因的表达与NtMYB4a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锌指A20/AN1结构域蛋白和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表达与NtMYB4a的表达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推测NtMYB4a可能与这些蛋白互作参与烟草低温胁迫的防御调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NtMYB4a参与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西藏茶叶具有高原茶品质特征,是助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高价值农产品。为探明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探索气象环境对茶叶同位素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西藏不同海拔地区茶叶以及全国主产区茶叶样品,分析茶叶中稳定同位素值(δ13C、δ15N、δ2H、δ18O),同时收集部分采样点的环境气象信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探究西藏茶叶同位素特征及环境因子关联性。结果表明,西藏茶叶δ13C值分布于-31.9‰~-27.8‰之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显著低于其他主产区样品(P<0.01),δ13C值主要与采样当月的日照时间和气温有关;西藏茶叶δ15N与其他主产区样品无显著差异,且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较弱;δ2H值介于-111.5‰~-40.5‰之间,与环境气象因子关联性最强,受相对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δ18O值介于22.2‰ ~ 27.6‰之间,主要与气温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为西藏茶叶产地特征挖掘提供了研究思路,为西藏茶叶品牌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促进中药渣循环利用,提升枳壳产量与品质,减少化肥施用,研究中药渣有机肥配施化肥对枳壳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药理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全施化肥,中药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缓解了土壤酸化,改良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和蚯蚓数量,活化了土壤有效养分,有助于枳壳柚皮苷、新橙皮苷、芸香柚皮素、柚皮素等7种有效成分和总含量的积累,促进了酸橙树的生长和枳壳增产提质。中药渣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并适当减施50%磷肥(F2,N∶P2O5∶K2O=1∶0.5∶1)的枳壳产量最高,为935.2 kg/hm2,相比全施化肥(CK,N∶P2O5∶K2O=1∶1∶1),产量提高17.5%,枳壳有效成分总含量提高39.6%。因此,在酸橙栽培过程中,推荐种植户采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作基肥施用,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利用,节约养分投入量,实现枳壳的增产提质。  相似文献   
994.
麦瘟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 过去仅在南美洲流行?2016年该病害在亚洲的孟加拉国首次出现, 给世界尤其我国小麦生产带来重大潜在威胁?本研究基于麦瘟病当前在全球(包括孟加拉国)的分布数据和生物气候数据, 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和ArcGIS软件, 预测了当前气候条件下麦瘟病在全球特别是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 以及RCP2.6?RCP4.5?RCP6.0和RCP8.5 4种气候变化情景下2030s?2050s和2070s麦瘟病在中国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 进而以刀切法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 并采用ROC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在当前和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 麦瘟病在中国的中风险和高风险区面积将呈增加趋势, 未来情景下与当前气候情景下相比, 中风险和高风险区的面积比例增加范围为0.08%~1.63%, 其中温度和湿度条件对麦瘟病的潜在分布区影响最大?此研究结果对于我国麦瘟病的检疫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5.
栗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栗属植物的病害。为了明确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过程及侵染的关键时间点,本研究利用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接种栗疫病菌后0~5 h,菌丝先降解枝条表皮,进行横向营养生长的同时沿着伤口纵向侵染,为进入皮层做准备;接种后6 h病菌开始在表皮定殖,并侵入皮层;接种后9 h在皮层可观察到侵染性菌丝沿着细胞间隙向相邻细胞延伸;接种后12 h栗疫病菌侵入韧皮部,在皮层的侵染面积扩大。随着侵染程度加深,皮层、韧皮部等处细胞被菌丝降解,最终在形成层附近聚集。接菌后9 h为栗疫病菌侵染板栗枝条的关键时间点。  相似文献   
996.
为安全且高效地实现粮食干燥储存,设计了一套基于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谷物就仓干燥系统,并建立了系统中各部件及谷物就仓干燥数学模型。模拟了南昌地区秋季初始含水率为22%、初始温度为20 ℃的200 t谷物就仓干燥至安全水分的过程。分析了溶液除湿系统干燥中风量对系统干燥时间及耗能的影响,得出耗能最低的最佳通风量;提出自然通风与溶液除湿系统结合的混合干燥方式,采用最佳通风量进行干燥,分析了自然通风时长对系统干燥时间和耗能的影响;且研究了以全自然通风、溶液除湿系统及混合干燥三种方式下干燥过程中谷物含水率和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风量为200 m3·h-1·t-1时,溶液除湿系统耗能最低,干燥时间为200 h,远低于安全干燥期,干燥过程平均COP可达43;采用全自然通风干燥时,在安全干燥期内谷物水分无法降至安全储存要求,且干燥过程整体COP较低。采用混合干燥方式时,合理的自然通风时间有利于降低系统耗能;混合干燥方式在干燥前期采用自然通风,可充分利用其干燥能力,后期采用溶液除湿系统将谷物降至安全水分,可为实现安全、高效、节能的谷物就仓干燥过程提供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有效预防霜冻对苹果新梢的为害,比较了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苹果幼树新梢抗寒性的影响.以2 a生嘎拉/M9T337苹果幼树为试材,从萌芽期开始进行喷施外源物质处理,试验喷施物质设清水(CK)、200 mg/L的水杨酸溶液(SA)、2 g/L的CaCl2溶液以及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内酯水剂(BR 750倍液、1500倍液和3000倍液)共计6个处理,每7 d喷施1次,连喷3次.第3次喷施外源物质后第10天,剪取新梢分别进行4、0、-2和-4℃的低温胁迫,取叶片测定抗寒相关生理指标;利用各处理不同温度胁迫下叶片相对电导率拟合的Logistic方程计算出半致死温度(LT50),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外源物质处理的枝条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BR 1500倍液、2 g/L的CaCl2溶液和200 mg/L的SA溶液处理能有效降低苹果叶片相对电导率,明显提高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SOD、POD和CAT的活性;LT50分别为-3.92、-6.79和-3.78℃;抗寒性综合评价均为中抗.  相似文献   
998.
以‘新陆早57号’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100、200、300、400 kg·hm-2)对化学封顶与人工打顶下棉花营养积累与分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达到300 kg·hm-2后,化学封顶棉花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仍有小幅增长,而人工打顶棉花呈现下降趋势。棉花干物质快速积累期化学封顶处理为出苗后59~109 d,而人工打顶为出苗后56~100 d。在棉花生育后期(打顶后30~60 d),同等施氮量条件下化学封顶棉花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素积累量高于人工打顶棉花。该研究最佳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可显著增加棉花单株结铃数0.66~1.66个,平均增产26.72%。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0~10、10~30、30~60 cm)样品,测定凋落物的储量、持水率和持水量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  结果  杉木林间伐较未间伐的凋落物储量降低了25.2%(P<0.05),而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增加了24.4%和47.1%(P<0.05);间伐对阔叶林凋落物储量无显著影响,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未间伐的增加了42.5%和42.2%(P<0.05);凋落物持水性能总体表现为间伐林分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显著提高了杉木林10~6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显著增加了阔叶林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P<0.05)及0~10、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杉木林各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间伐阔叶林(P<0.05),并且间伐杉木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3 775.19 t·hm?2)高于其他林分。  结论  间伐显著提高了森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间伐杉木林凋落物及土壤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图3表5参考24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 kikuchii)关键龄期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探索其肠道细菌资源及多样性,为深入研究昆虫肠道微生物功能及思茅松毛虫的种群管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培养法对采集自云南省安宁市草铺镇林区的思茅松毛虫1、4和7龄幼虫进行肠道细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进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初步判定其分类学地位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思茅松毛虫幼虫肠道中共分离得到291株细菌,隶属于15属31种,其中1龄幼虫肠道98株细菌隶属于9属13种,4龄幼虫肠道102株细菌隶属于6属12种,7龄幼虫肠道91株细菌隶属于6属9种。在31个细菌种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最多,共有9个种,占总种数的29.03%,其次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各有4个种,分别占总种数的12.90%。13个1龄幼虫肠道细菌种中,葡萄球菌属、肠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相对分离率分别为27.54%、21.43%和21.43%,高于其他菌属的平均分离率(5.31%);12个4龄幼虫肠道细菌种中,芽孢杆菌属的相对分离率为72.53%,高于其他菌属的平均分离率(5.49%);9个7龄幼虫肠道细菌种中,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和肠杆菌属的相对分离率分别为43.96%和18.68%,高于其他菌属的平均分离率(9.34%)。思茅松毛虫1龄幼虫肠道细菌的优势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均最大,分别为0.9032、2.6172和2.4310,7龄幼虫肠道细菌的均匀度指数最大,为0.9634。【结论】思茅松毛虫1、4和7龄幼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丰富,具有丰富的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