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0篇
  免费   1174篇
  国内免费   2624篇
林业   2871篇
农学   3520篇
基础科学   1918篇
  4109篇
综合类   6527篇
农作物   1283篇
水产渔业   880篇
畜牧兽医   3314篇
园艺   717篇
植物保护   1679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484篇
  2021年   851篇
  2020年   777篇
  2019年   673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759篇
  2016年   736篇
  2015年   1005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1180篇
  2012年   1409篇
  2011年   1462篇
  2010年   1445篇
  2009年   1360篇
  2008年   1273篇
  2007年   1400篇
  2006年   1303篇
  2005年   1108篇
  2004年   547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435篇
  2000年   547篇
  1999年   699篇
  1998年   625篇
  1997年   540篇
  1996年   524篇
  1995年   510篇
  1994年   468篇
  1993年   414篇
  1992年   388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48篇
  1989年   209篇
  1988年   166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7篇
  1974年   9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71.
本研究以筇竹与黄皮树人工混交林中筇竹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生物量及含水率,建立人工筇竹分株地上部分各构件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模型,以期为人工筇竹林的经营管理及其碳汇项目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筇竹分株年龄的增加,各构件含水率和生物量均逐渐减少,筇竹1~4年生分株地上部分平均含水率分别为57.62%、53.40%、50.01%、42.66%,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3.99、123.31、109.76、85.39 g/m2;各年龄分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均呈现出秆>枝>叶的变化规律。不同年龄分株的胸径与秆、枝、叶生物量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均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以胸径为自变量建立的各年龄筇竹分株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在0.93以上,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也有着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类似立地条件下的筇竹分株生物量估测。  相似文献   
972.
根据1951年到2016年长江中下游的气候与土壤数据,采用冗余分析与蒙特卡洛检验方法,分析其气候生产潜力和土壤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60 a的气候趋向暖干,即气温平均每10 a上升约0.1℃,降水平均每10 a下降34 mm。该趋势导致降水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每10 a的降幅为15.68 kg·hm-2,其他生产潜力整体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气候生产潜力平均每10 a上升88.30 kg·hm-2,蒸散生产潜力和标准气压生产潜力平均每10 a均上升96.86 kg·hm-2。从分布看,气候生产潜力从西南到东北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土层厚度、有机质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呈现从西南到东北递减的趋势;土壤密度、土壤pH值、速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从西南到东北呈递增的趋势。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土壤因子对其气候生产潜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层厚度、有机质与气温生产潜力;土壤pH与降水生产潜力均呈正相关性。全氮、速效磷、速效钾与各气候生产潜力均呈负相关性。其中,速效钾是影响长江中下游气候生产潜力的主导因子(P&l...  相似文献   
973.
本试验选取多年生骏枣为试材,设计不同浓度(30、60、90、120、150 mmol·L-1)的NaCl和NaHCO3混合盐溶液来模拟南疆土壤盐碱复合胁迫环境,以清水为对照(CK),分析叶片形态和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碱性综合评价,以期为盐碱地种植骏枣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混合盐浓度的增加,骏枣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普遍下降,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增加,S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有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SOD、CAT活性在6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是CK的2.07、1.57倍;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则在9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分别是CK的1.49、1.33倍;脯氨酸在12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达到峰值。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在0~150 mmol·L-1混合盐处理下,骏枣植株均表现出较强...  相似文献   
974.
Pan  Jiachen  Liu  Chao  Li  Hongli  Wu  Qicong  Dong  Zhi  Dou  Xiaohui 《Agroforestry Systems》2022,96(7):997-1008
Agroforestry Systems -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pool within different agroforestry systems is less documented. This study therefore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杨絮是由杨树子房胎座表皮细胞发育而来的种毛,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对杨树种毛发育基因的研究还不深入,本研究将2个在杨树子房发育过程中差异性表达、且基因注释均与棉纤维发育相关的基因(PeCFL1和PeCFL2)作为种毛发育调控的候选基因,探究二者在欧美杨‘渤丰3号’中表达的时空特异性,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杨絮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基因工程手段改良杨树品种奠定基础。  方法  取‘渤丰3号’杨越冬花枝,采集水培4、5、6、7、8、12 d的雌花序,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子房发育及种毛的形态发生过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PeCFL1和PeCFL2基因在‘渤丰3号’杨雌花序发育过程中以及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中的表达模式。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PeCFL1和PeCFL2基因在杨树花器官中的组织表达特异性,揭示杨絮发育调控相关候选基因PeCFL1和PeCFL2的时空表达模式。  结果  ‘渤丰3号’杨雌花枝水培12 d后,子房胎座底部出现纤维状结构,杨絮开始形成。PeCFL1和PeCFL2在‘渤丰3号’杨根、茎、叶及雌花枝腋芽中微量表达,在水培4 ~ 7 d的雌花序中表达量较少,水培8 d后表达量开始显著升高,12 d时表达量继续大幅上升,此时的石蜡切片可见子房胎座底部纤维状结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PeCFL1和PeCFL2基因在杨树子房的子房壁和胎座部位表达。  结论  种毛发育调控相关候选基因PeCFL1和PeCFL2在‘渤丰3号’杨雌花子房胎座底部出现纤维状结构时表达显著升高,并在胎座底部纤维状结构和子房壁中特异性表达,说明其与种毛发育调控密切相关,可作为基因工程改良杨树飞絮的目标基因。   相似文献   
976.
Zhang  Qikai  Wu  Shengyong  Wang  Haihong  Xing  Zhenlong  Lei  Zhongren 《Journal of pest science》2022,95(2):881-888
Journal of Pest Science -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and 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 are two highly polyphagous pests that successively invaded China in the 1990s and 2000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77.
为研发优质的低蛋白饲料,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46%(对照)、41%(LP1)和36%(LP2)3个饲料蛋白质梯度,在41%和36%蛋白饲料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晶体赖氨酸与蛋氨酸,使赖氨酸与蛋氨酸含量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分别记作LP1+AA组和LP2+AA组。进行周期为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LP1+AA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保留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性变化。随着蛋白水平降低,肌肉和全鱼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但LP1+A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变化。低蛋白日粮组试验鱼的肝体比显著下降,但LP1+A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相比于对照组,LP2组和LP2+AA组试验鱼的肝脏活性氧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均发生显著性变化;LP1组试验鱼肝脏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性降低,但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有明显的提高。降低大口黑鲈饲料中的蛋白水平(5%或10%)对肝脏中转氨酶的活性未产生显著影响;LP2组试验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发生显著变化,但在LP2试验组的基础上添加赖氨酸和蛋氨酸能起到改善作用,并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饲料粗蛋白含量从46%降低至41%并补充适量赖氨酸、蛋氨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但饲料粗蛋白含量降低至36%并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不能有效缓解饲料粗蛋白水平过低对生长性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78.
对6个裂叶红麻品种(系)不同光合器官的数量性状与干皮产量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叶数、7裂叶数及麻皮长和麻皮宽的光合器官之间及与干皮产量之间的相关都是显著的,而圆叶数、3裂叶数及5裂叶数与干皮产量相关不显著。总对数、7裂叶数及麻皮长的数量性状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很低.表明主要光合器官的表现易受环境影响,注意选择圆叶数性状可能有助于培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979.
Wu  Yu  Shen  Yong Bao 《New Forests》2021,52(5):875-888
New Forests - Pericarp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in Tilia miqueliana were explored using anatomy, paraffin section dete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相似文献   
980.
油橄榄种质资源承载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是油橄榄繁衍发展的物质基础。土耳其油橄榄栽培历史悠久,良种规模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文中介绍土耳其油橄榄栽培管理和加工以及在油橄榄种质收集等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提出了我国油橄榄发展建议。目前我国油橄榄种质资源研究停滞于初步调查阶段,迫切需要在种质资源方面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研究。应当借鉴土耳其发展经验,改善我国油橄榄产业目前存在的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栽培品种混杂、许多品种引进后未能留存等问题,并通过油橄榄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鉴定和整理避免重复引种,使良种选育工作少走弯路,促进产业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