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4篇
  17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研究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在长期施肥条件下的演变特征,本试验通过对自1988年开始的施用有机肥、化肥及有机肥化肥配施的设施蔬菜长期定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的变化。与B组(施化肥)相比,A组(有机肥及有机肥+化肥配施)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明显增加;0-20cm、20-40cm、40-60cm三个土层中有机肥和氮肥配施肥处理水溶性有机碳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各处理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0-20cm土中最高,在三个土层中呈现高低高的趋势。长期施肥处理表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在设施栽培土壤中对施肥反应较敏感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各土层水溶性有机碳的含量。  相似文献   
22.
通过研究氮肥不同的施用方法和时期对苏格兰留兰香精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方法和时期对苏格兰留兰香精油产量有明显影响,而对其品质影响不明显。氮肥应分次施入,苗肥、分枝肥和刹车肥用量的比例以2∶2∶6为宜,刹车肥收获前30-40 d施入,其精油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23.
安徽省农村信息化体系构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政府对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方针,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研,阐述了农村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内容,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4.
为给烤烟增产提质及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形式氮肥对烤烟产质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烤烟产量和产值,施用控释专用复合肥(添加硝化抑制剂)的产量、产值最高,其次为有机无机复合肥,二者间无显著差异;有机无机复合肥显著提高叶片、茎秆干物重,且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与控释专用复合肥相比,有机无机复合肥的还原糖与总糖分别降低3.82%和6.36%,烟碱及蛋白质含量分别高11.65%和10.51%,糖碱比在最适宜范围内,为9.99,且感官评吸总分最高.  相似文献   
25.
利用清单分析的方法,对2005~2014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分析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源强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31 843.8 t、6 150.2 t、20 848.5 t和2 922.8 t,属于畜禽养殖型和农村生活双重污染区.而近十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较2005年分别降低38.40%、21.80%、17.13%和25.26%.同时,选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苏州市的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按照污染物等标排放量TN>TP>COD,而按照行业等标排放量畜禽养殖>农村生活>种植业>水产养殖.近十年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等标污染排放量从554.1亿m3降至420.6亿m3,降低24.09%,污染风险降低.随着工业经济的逐年提升,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逐渐下降,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依旧存在,TN污染风险最高,且污染来源复杂,应加强各行业的协同减控.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比不同治理模式治理模式下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水土流失治理与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兴国县塘背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果园开发(模式A)、生态恢复(模式B)为水土流失主要治理模式,以次生林、未人为治理样地(对照,CK)作为对照样地,采用群落学样方调查法,调查分析各林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  相似文献   
27.
典型水土保持措施对红壤坡地柑橘园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研究红壤坡地果园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该研究采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试验方法,通过对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柑橘园小区长期定位观测,分析了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等4种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径流、泥沙、养分流失情况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年均减流效益依次为,工程措施耕作措施工程+植物措施植物措施;减沙效益依次为,工程措施耕作措施植物措施工程+植物措施。植物措施减流效益最佳,为71.43%;工程+植物措施减沙效益表现最优,为95.88%。减氮效益为工程措施工程+植物措施耕作措施植物措施。减磷效益趋势与减沙效益一致。植物措施减氮效益最佳,为19.84%;工程+植物措施减磷效益最佳为68.94%。2)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土壤理化指标,田间持水量依次为:工程措施工程+植物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其中耕作措施田间持水量提高幅度最大,为14.60%;植物措施其次,提高7.19%。土壤含水率依次为,耕作措施工程+植物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其中植物措施土壤含水率提高幅度最大,为18.94%。土壤≥0.5mm水稳性团聚体(WSA,water-stable aggregates)质量分数值依次为,工程措施工程+植物措施耕作措施植物措施。其中植物措施WSA值提高幅度最大,为4.42%。土壤养分综合趋势与WSA值一致。土壤养分以植物措施中的百喜草全园覆盖提高最大,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分别增加34.53%,78.26%,12.24%。由此可知,植物措施稳定后,在减流减沙、减少养分流失及土壤改良等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方面表现最优。该研究可为南方红壤丘陵区果园开发选择适合的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以及提高果园土壤质量、解决水土流失与环境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Zheng  Taihui  Yang  Jie  Zhang  Jie  Tang  Chongjun  Liao  Kaitao  Liu  Yaojun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19,19(3):1342-1354
Purpose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biogenic and biogenic factors,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aggregate stability determined at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Soil samples with the same land use pattern were collected and fractioned into five aggregate sizes: 10–15 mm, 5–10 mm, 2–5 mm, 0.25–2 mm, and <?0.25 mm. Contents of iron/aluminum (Fe/Al) oxides,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clay, and mean weight diameter (MWD) values for aggregates at different siz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pec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se factors were further estimated using path analysi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C contents in A horizon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ggregate size. Highest amorphous iron oxide (Feo) contents were observed in 0.25–2 and 2–5 mm aggregates, but highest amorphous aluminum oxide (Alo) contents were found in 5–10 mm aggregates. Abiotic factors (Fe/Al oxides, clay)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formation of <?0.25 mm aggregates, whereas both 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stabilizing larger aggregates (0.25–2, 2–5, 5–10, and 10–15 mm). The organo-mineral complexes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especially the larger aggregates.

Conclusions

We conclude that abiotic and biotic factors play variable roles in soil aggregates at different sizes, and more studies are needed to better assess their respective roles to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soil aggregation.

  相似文献   
29.
长期轮作施肥对棕壤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094北京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D231#  相似文献   
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政府对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方针,通过对安徽省部分农村的调研,阐述了农村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内容,着重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