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117篇
  免费   27094篇
  国内免费   33748篇
林业   17124篇
农学   13474篇
基础科学   12274篇
  48820篇
综合类   87552篇
农作物   15245篇
水产渔业   12651篇
畜牧兽医   61496篇
园艺   10269篇
植物保护   14054篇
  2024年   1097篇
  2023年   2921篇
  2022年   5518篇
  2021年   5786篇
  2020年   6941篇
  2019年   9632篇
  2018年   8897篇
  2017年   11665篇
  2016年   10615篇
  2015年   12373篇
  2014年   11954篇
  2013年   14528篇
  2012年   16299篇
  2011年   15886篇
  2010年   13502篇
  2009年   12354篇
  2008年   12437篇
  2007年   11851篇
  2006年   10175篇
  2005年   8834篇
  2004年   7049篇
  2003年   5900篇
  2002年   5644篇
  2001年   5507篇
  2000年   5170篇
  1999年   3731篇
  1998年   2063篇
  1997年   2011篇
  1996年   1839篇
  1995年   1993篇
  1994年   1871篇
  1993年   1683篇
  1992年   2520篇
  1991年   2548篇
  1990年   2230篇
  1989年   2238篇
  1988年   2001篇
  1987年   1919篇
  1986年   1985篇
  1985年   1750篇
  1984年   1360篇
  1983年   1230篇
  1979年   1288篇
  1978年   1004篇
  1974年   1091篇
  1973年   1111篇
  1972年   1133篇
  1971年   1072篇
  1970年   1050篇
  1969年   96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中国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为害水稻較重的螟虫已知有6种,以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lk.)最为重要,分布于我国中南部稻区。本文阐述了气候、食料、水稻栽培制度和生物等因素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指出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及其栽培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証明,三化螟的产卵、侵入、成活、繁殖和为害都与水稻的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分蘖期及孕穗期,都是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在这两个时期被害,会造成枯心或白穗;而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圓稈期和成熟期都对螟虫不利。螟虫的发生基数和生活环境条件,密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而这些都受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发生基数决定于春季螟虫的有效虫源,其数量的大小对当年的螟虫,尤其对第一、二代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螟害程度主要决定于:(1)种群数量和(2)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配合程度的综合作用。为了加強防治,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一方面尽可能消灭虫源、压低发生基数、控制以后各代螟虫的发生;另一方面力求改进栽培技术、調节水稻生育期,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避免或減輕螟害。化学防治也是治螟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广泛应用的药剂是6%丙体六六六,每亩用量在防治枯心时为1.5斤,防治白穗为2斤。主要的施药方法为泼浇和撒毒土,两者对防治枯心的效果都很好;撒毒土防治白穗的效果虽稍差,但操作簡便易行。在螟虫发生期內,适值分蘖和孕穗的水稻田一般都要施药;但預测螟害低于1%的田块,可不防治。防治枯心的施药适期一般在孵化高峯前1—2天天开始,如虫量很大,要提前到盛孵始期用药。防治白穗的施药适期是:在蚁螟盛孵前孕穗的水稻,普通在盛孵始期开始施药;蚁螟盛孵后孕穗的水稻,在孕穗始期开始用药。稻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严重害虫,解放前因螟害常年損失稻谷10%以上。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領导下,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治螟工作貫彻了“防治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針,“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药剂綜合防治”的策略;采用了准确的預测預报;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活动,基本上控制了螟虫的危害,1663年的螟害率已压低到2%左右,不少地区已降低到1%以下。这都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結合所取得的成果的  相似文献   
992.
水稻三化螟在南京地区的光周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光周期现象对昆虫发育的作用,近年来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许多作者都指出,光周期是生物季节现象的重要调节因子。为了探讨这一问题,1962年作者等在南京地区以水稻三化螟幼虫为材料进行实验。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方法: 将三化螟卵块从田间采回,置于室内条件下(自然温度),任其孵化,蚁螟孵出后进行各项处理。在不同光周期反应试验方面:在同一温度下(25℃),光照时间分3、6、9、12、13、14、15、16、24小时和全黑暗十项。温度对光周期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六六六泥团塞根有治螟效果的报导[黄山等,1956],为改进施药方法,我所于1957年进行土壤施药的盆栽药效測定,效果良好;1958年,田間防治試驗因处理时間太早(4月28日施药),效果不显;1960及1961年又进行田間試驗,因当年螟害輕微,防治效果也不够显著。据文献报导,六六六土壤施药,每亩用丙体六六六180克(折合数),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良好,残效期达20—30天,并指出药剂系通过稻根内吸和沿叶鞘間上升的作用,杀死蛀入的蚁螟。昆明地区一般早栽田,栽秧后15—25天,正是螟卵盛孵期。1963年在昆明市郊区早栽田内,进行六六六土壤施药試驗,观察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效果。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994.
1962—1963年在四川省泸县地区进行油茶炭疽病的防治試驗。結果表明:采用营林措施(修除树上病部)和化学保护(噴射1∶1∶150波尔多液)的综合防治方法,病株防治效果可达89.77%,防止果病率达70.02%。严重病区,可在冬(12月)、春(2月)修除病部各一次(或可集中在2月进行),发病期間(4—8月)噴射波尔多液8—10次(条件不許可山区,也至少5次)。噴药宜連續性。上述措施,应进行2—3年。  相似文献   
995.
纹枯病菌絲在田間稻株上的消长受水稻各生育期、及当时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一般在孕穗职前菌絲量少,孕穗至乳熟初期分布量大、蔓延速度快;抽穗期后10天达到最高峯。早稻成熟期菌絲停止蔓延或消失;晚稻(尤其連作晚稻)抽穗期后因寒潮或低温而停止蔓延;乳熟期趋于消失。纹枯病菌核的发育一般要通过四个时期,无休眠期。病情的水平扩展速度以孕穗至抽穗期最快,乳熟期几停止;而垂直扩展速度以水稻分蘖期最慢,抽穗至乳熟期最快。矮稈品种2—3天,高稈品种3—5天便可士升一个叶位,乳熟后緩慢。晚稻則以抽穗期最快,抽穗后緩慢,乳熟后病势停滞不前。在水稻易感期(孕穗—抽穗),遇到梅雨的两端低温,职及矮稈品种、多肥、密植,在一定有效菌核量下,是本病流行期、流行程度的关鍵因素。防治适期应以菌絲蔓延前期,卽在分蘖期至孕穗期施药,以杀伤菌絲为主;有必要时可在抽穗期再施药一次,保护剑叶,以抑制菌核形成、兼杀菌絲为主。如对矮稈品种、多肥栽培的水稻,于分蘖期施药保护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6.
根据1962—1964年北京地区12块春播玉米地心叶期卵和卵虫(第一代)成活率資料,并参考国内对螟害与玉米产量損失关系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春玉米上因玉米螟为害而造成的产量損夫估計方法和药剂防治的参考指标。心叶期卵的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57.4±2.9%,卵块的脫落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幼虫期的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5.64±0.89%。这两个平均成活率的变異系数都比较小,相关分析表明,百株着卵量与成长幼虫数是相关的。故可职利用卵和幼虫的平均成活率由着卵密度来估計成长幼虫密度。心叶期卵和幼虫的合計平均成活率及其标准誤为3.4±0.51%。在95%可靠性时的置信区間为3.4±1.173%,卵块的平均粒数为31.7粒。若职单株平均一虫所造成的产量損失率为5%計,可用丁式来估計产量損失: 产量損失%=[(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数×31.7)×(0.034±0.012)]×0.05 在經济核算士,作者初步認为职損失率1.5%作为防治标准比較合适。以此推算,欲达到这一損失率,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应为28块(用平均成活率計算)至21块(用成活率上界計算)。一般可定为24块。根据心叶期百株累計卵块数与累計着卵株百分率或百株高峯卵块数之間存在的相关,百株累計24块卵,相当于累計着卵株率28%,或百株高峯卵块6块。在实践上就可以用它們作为心叶期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997.
鼎点金鋼钻和翠纹金鋼钻是江西棉花蕾、鈴期发生普遏为害严重的两种害虫。一般自6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間,棉田内以鼎点金鋼钻发生数量最大,翠紋金鋼钻較少;8月下旬以后,鼎点金鋼钻迅速下降,翠紋金鋼钻驟然上升,并占绝对优势。鼎点金鋼钻以蛹越冬,年生5—6代,以第2、3代为害最烈;翠紋金鋼钻的越冬問題尚不明确,年生4—5代,以第3、4代为害最烈。在防治上,春季及时处理冬寒菜、蜀葵等植物上为害的鼎点金鋼钻,压低早春基数;在栽培技术上加强棉田管理,促进棉花早熟;在金鋼钻严重发生期内,及时噴射E-605与25%二二三乳剂或6%r可湿性666与25%二二三乳剂混合液,可以有效地減輕两种金鋼钻的为害。  相似文献   
998.
两年来室内和試驗場試驗証实:有机磷杀虫剂如1605及敌百虫等能兼治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的卵和初龄幼虫;有机氯杀虫剂如DDT及666等对卵几乎无效,但对初龄幼虫效果頁好。两类药剂混用杀卵效果提高。大田試驗用50%敌百虫乳剂1份、25%DDT乳剂1份、水600份,在卵孵化率为28.6—95.0%时亩施混合液50公斤,防治效果良好;防治适期比药杀初龄幼虫可提早十天左右,大大緩和了时間紧张的矛盾。  相似文献   
999.
油茶炭疽病的发生与蔓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年来,作者对油茶炭疽病的侵染途径、传播方式、发病的阶段性、特点和具体条件职及病害蔓延等規律进行了研究。 結果指出,病菌侵染途径以伤口为主,也可能从自然孔道侵害果实。潛育期随气温上升而縮短,15℃至28℃时,潛育期由15天缩短为5天。分生孢子借助雨滴、风夹雨进行传播,干燥气流不能传菌。林間象(虫甲)、螞蚁不是传病的主要媒介。病害发生具有鮮明的季节性。果实发病期长,自4月至10月。病害有初期、中期、盛期和末期四个时期。感病宿主存在、菌源量积累和高温降雨为病害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病害发展有間歇期和消长期。植株发病类型有:早发型、中发型、后发型及突发型四种。病果类型有:内侵型、邻侵型和外侵型三种。油茶炭疽病的逐年蔓延速度在一年内为36.5—50.0%;二年内为51.9—60.3%;三年内为55.8—61.8%。  相似文献   
1000.
1962年在北京夏玉米上用顆粒剂防治玉米钻心虫的結果表明:心叶末期施5%DDT顆粒剂,防治一次,每株2克,在一般年份,从产量上来看是很有利的。同时对药剂残效,幼虫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上的分布,以及顆粒剂在心叶期施药至抽雄后在植株上的分布测定,并結合顆粒剂小区防治試驗。分析結果说明:心叶末期施药,影响药效的主要原因,不是5%DDT残效的問題,而是抽雄后药剂在植株上部分布較少,尤其是包在雄穗节外的第一叶腋没有药,而此时期,幼虫在植株上部分布較多,同时DDT速效也不如6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