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5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667篇
林业   346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223篇
  629篇
综合类   2730篇
农作物   383篇
水产渔业   362篇
畜牧兽医   1110篇
园艺   372篇
植物保护   29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61篇
  2016年   165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482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66篇
  2009年   442篇
  2008年   455篇
  2007年   417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5篇
  1953年   3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茶园绿肥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绿肥1号和四种不同的绿肥品种分别进行植株N、P、K养分含量和产青量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绿肥1号是一种含N量高,产青量高的绿肥品种。  相似文献   
992.
使用高光谱仪ASD Field Spec在波长范围400~1 000 nm内采集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原始光谱;之后,求取土壤原始光谱及其A值的一阶导数(一阶导数光谱);对以上两类一阶导数光谱进行小波去噪处理;并分析这两类一阶光谱在去噪前、后,光谱形态的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1)土壤原始光谱及其A值的一阶导数中含有大量噪声,严重影响了对光谱曲线波形轮廓、特征信号点和有机质吸收特征的识别。(2)经小波去噪处理后,土壤原始光谱及其A值的一阶导数中的噪声被有效去除,一阶导数光谱的清晰度明显改善,光谱质量显著提高。(3)去噪后的土壤原始光谱的一阶导数,呈开口向下的"喇叭口"状,波长范围567~598 nm内与有机质含量呈较为稳定、显著的负相关性。(4)去噪后的土壤原始光谱A值的一阶导数,波形呈"凹"状,波长范围524~535 nm内与有机质含量呈比较稳定、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3.
农业面源污染对丰水期艾比湖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8年5月对艾比湖流域地表水进行了系统采集,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分析水体中各形态氮磷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丰水期艾比湖流域水体中主要的氮素形式是NO3--N,各条河流中以博尔塔拉河NO3--N(0.433 mg/L)和TN(3.545 mg/L)含量最高,表明农业面源污染是博尔塔拉河受污染程度高于其他河流的主要原因。奎屯河、精河中NH4+-N(0.251 mg/L,0.249 mg/L)的含量在流域内较高,反应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两条河流中起主导作用。艾比湖流域各断面上的TP,TN浓度均较高,博尔塔拉河的TN含量超过Ⅴ类水质标准。整个艾比湖流域TP,TN的含量基本达到了富营养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4.
通过设置样方、样点和运用物候观测,对退化荒漠植物群落进行轻度放牧利用分析,即运用植被状况与降水量的关系,分析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运用不同稳定性沙丘的植被状况和土壤种子库资料,分析荒漠草地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程度;运用物候资料分析民勤荒漠区(灌木和草本植物)牧草利用的主要季节。结果表明:民勤荒漠草地土壤种子库中植物种子丰富,影响当地植物密度和植被盖度的关键因素是降水,可进行轻度放牧。轻度放牧时,要依据牧草展叶盛期的开始序列和果熟期的开始序列选择植物群落,实行小规模、间歇式轮牧。展叶盛期为一年中牧草的第1个利用季节,果熟期为一年中的第2个利用季节。  相似文献   
995.
于2007年4月13日-5月26日对柏肤小蠹(Phloeosinus aubei Perris)成虫在天津春季的为害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试验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被害的枝叶死亡百分比从4月13日开始至5月21日间均呈增加趋势,最大死亡百分比的平均值出现在5月份。小枝变黄的百分比平均值从4月份至5月份大体呈下降趋势,在4月13日至4月29日小枝变黄的百分比值比5月份的百分比值高,直至5月下旬,受害变黄的小枝数量趋于减少。根据小枝死亡和变黄的百分比值变化情况可以初步确定,春季圆柏树上的柏肤小蠹成虫取食嫩枝叶的主要为害时期约在4-5月中旬。柏肤小蠹成虫取食为害的部位包括圆柏的上、中、下部,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而且成虫在树的阴面和阳面之间的为害轻重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6.
我国绿化植物的生态型及区域划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毅  常根柱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1):173-175,185
绿化植物的生态型是绿化植物选择的主要理论依据。但目前对绿化植物生态型的划分标准在国际研究层面尚无定论,我国亦处于研究之中。根据我国目前绿化植物的表相特征(地域分布、气候指标)和生态类别(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区系生态型)以及遗传关联性,结合已有绿化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将我国的绿化苗木(乔、灌木)划分为5个生态型:①北方温带抗旱、耐寒型树种: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及其周边地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树木的生长环境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干旱少雨,降水量小,60%的降雨量集中于秋季,空气干燥、蒸发量大;②西北沙漠、戈壁超干旱型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蒙新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沙漠、盆地、荒漠戈壁一带;③暖温带过渡型树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广大中原地带。这一地区的年降水量(500mm)、温度(年均温10℃)、湿度(50%)等气候条件适中,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树木种类繁多却有南北过渡特点;④南方沿海热带型树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及沿海一带,气候特点以湿热为主;⑤青藏高原抗寒型树种: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的大部,甘肃西南部和川西北高原的高寒草原森林地带。自然条件是:地势高亢,气候寒冷,一般海拔高度为3000~5000m,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0~5℃。绿化植物以常绿冷季型树种为主,北方温带抗旱、耐寒型树种也有大量栽植。将草本绿化植物划分为3个生态型:①超旱生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甘肃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一般为100~250mm;②旱生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以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及其边缘地带,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有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类型,区域内年平均气温6~9℃,≥10℃积温2500~3000℃,降水量380~500mm,无霜期120~180d,年日照时数2700~3000h。代表性植物以丛生禾草为主,伴生数量不等的旱生灌木、小半灌木、旱生草本;③喜湿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和沿海地带,北方的河流、沼泽、湖泊周围也有分布。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和高降水量。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负离子浓度变化规律及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特征、空间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并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每年提供的负离子实物量及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林内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空旷地;林内负离子浓度的日变化波动明显高于空旷地负离子浓度;内蒙古大兴安岭每年提供的负离子1.58×1026个,其价值为6.25×108元·a-1.本次研究不仅为进一步开发和充分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空气中的负离子资源提供参考依据,还为森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为了优化白灵菇深层发酵的条件,以菌丝生物量为指标,对碳源、氮源、初始pH、接种量、装液量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160 r.min-125℃培养条件下,白灵菇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淀粉4%、米糠5%、KH2PO40.3%、MgSO40.1%、VB110 mg.L-1,最佳装液量为70 mL(250 mL三角瓶),最佳接种量为20%,初始pH为7~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白灵菇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接种量、碳源、氮源、初始pH和装液量。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找出栽培白灵菇的最佳培养料配方和栽培模式,对以棉籽壳、阔叶树木屑、玉米芯为主料不同培养料配方下菌丝生长和出菇等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双排菌袋覆土栽培、工厂化栽培、层架式栽培三种模式下白灵菇的产量等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棉籽壳为主料时,菌丝生长快,优等菇比例高,且菌袋不易污染,棉籽壳和玉米芯混合作为主料时,菌丝生长稍差,但可大大降低成本;三种栽培模式中工厂化栽培模式产量高,且子实体形态好。棉籽壳和玉米芯混合做主料综合考虑为最佳培养料,工厂化栽培为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荠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荠菜黄酮含量较高,但因其采收季节短,无法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本文旨在采收季节,大量采收,将其烘干、贮存,并对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只用乙醇做提取溶剂,对其影响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及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其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提取温度80℃,料液比20∶1,浸提时间1 h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