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7篇
  免费   1079篇
  国内免费   1730篇
林业   1118篇
农学   891篇
基础科学   693篇
  1667篇
综合类   7990篇
农作物   1176篇
水产渔业   706篇
畜牧兽医   3008篇
园艺   1179篇
植物保护   718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792篇
  2021年   776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633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791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828篇
  2014年   861篇
  2013年   1050篇
  2012年   1428篇
  2011年   1432篇
  2010年   1460篇
  2009年   1254篇
  2008年   1289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867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过量的问题普遍存在,黄淮海流域是我国粮食作物主产区,通过对该地区不同省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施用强度与生产水平的分析,提出在今后的实际生产中,(1)注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与应用。(2)不同省份要侧重提高不同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江苏省要注重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安徽省要注重提高小麦和玉米的化肥利用率;山东省要注重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挖掘其生产潜力;河南省要注意提高粳稻和小麦的化肥利用率,挖掘其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2.
选择锡林浩特东部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生态监测研究样地,对大针茅(Stipa grandis)、羊草(Leymus chinensis)、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枯落物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阐释。结果表明:(1)枯落物分解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知母枯落物分解速率高于大针茅、羊草和糙隐子草;枯落物总碳(TC)含量为富集-释放模式,在第120d时,知母枯落物TC含量高于其他3种植物。(2)大针茅、羊草、知母、糙隐子草枯落物所含的主要官能团为-OH;=C-H、-CH 2、-CH 3;C=O;C=O、C=C;C-O。(3)不同植物枯落物官能团含量在分解初期迅速减少,在分解后期减少趋势较为缓慢,与分解过程中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变化趋势一致;知母的含碳官能团含量在分解结束后最低,而羊草的则最大,且知母和糙隐子草损失量最大,与分解过程中枯落物TC含量的特征一致。(4)大针茅的支链化指数最大,羊草的最小;糙隐子草的芳香性指数最大,知母的最小。不同植物芳香性指数在分解初期迅速减少,在分解后期减少趋势较为缓慢,与分解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43.
阶段高温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耐热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小麦高温灾害,筛选耐热丰产种质资源,通过裂区试验,以阶段高温为主区(在开花期、花后5~10 d、11~15 d、16~20 d和21~25 d进行高温胁迫,分别用H_1、H_2、H_3、H_4和H_5表示,以自然生长条件为对照),以品种为副区(选用济麦22、矮抗58、衡4399、淮麦33、石麦22、山农20、郑麦7698和邯6172耐热性不同的8个冬小麦品种),于2016-2017和2017-2018两个小麦生长季,研究了不同阶段高温对小麦产量及穗粒数、粒重等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 H_1、H_2、H_3、H_4和H_5处理的两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下降59.7%、49.5%、26.2%、36.4%和34.5%,穗粒数分别减少17.9、14.8、5.9、1.2和4.0粒,千粒重分别降低0.3、1.8、7.3、13.8和12.6 g。从品种看,自然生长条件下郑麦7698、淮麦33和衡4399的产量较高,石麦22的产量最低;高温条件下郑麦7698、山农20和衡4399的产量较高,淮麦33为受高温影响最大的品种,两年减产幅度均最高;两种条件下郑麦7698、衡4399和山农20的综合产量均较高,淮麦33最低。阶段高温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且存在年际间差异。2016-2017年度山农20、衡4399和石麦22的H_2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但其他阶段高温处理均减产。高温胁迫后郑麦7698的减产幅度在2016-2017年度最小,而在2017-2018年度仅次于减产幅度最大的淮麦33。郑麦7698、衡4399和山农20的两年几何平均产量均较高,淮麦33最低。从热感指数看,衡4399、山农20和郑麦7698的热感指数指标大部分小于1,淮麦33、济麦22、石麦22热感指数指标大部分大于1;其他品种的热感指数指标有的时段高温大于1,有的小于1。综合产量和热感指数指标,衡4399、山农20和郑麦7698的耐热性好,淮麦33、济麦22和石麦22的耐热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4.
干旱是限制我国甘蔗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采用桶栽和人工控水的方法,对云南省甘蔗主产区临沧市选取的20个甘蔗品种(系)进行抗旱性分析,通过测定苗期和分蘖期的8个抗逆生理指标,以及分蘖率、成活率和株高3个生长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各甘蔗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后,甘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甘蔗分蘖率、株高和成活率呈下降趋势,而甘蔗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质膜透性、SOD和POD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通过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0份甘蔗品种(系)材料分为3类,其中7个为抗旱品种(系),6个为中等抗旱品种(系),7个为不抗旱品种(系);根据抗旱综合值,7个抗旱品种(系)的抗旱能力排名为:‘桂糖06-2081’>‘柳城05-136’>‘福农38’>‘柳城03-1137’>‘德蔗03-83’>‘云蔗05-49’>‘福农40’。相关分析表明,与甘蔗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的指标分别为成活率、株高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的指标分别为质膜透性、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145.
146.
农村书屋的建设能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同时在保障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农村书屋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7.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重要湿地。2009年12月12日,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江西省经济社会区域发展千载难逢的一大机遇。但同时,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水质来源,造成鄱阳湖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也日益严重,给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文章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金属污染现状做一总结,分析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畜牧业生产的危害,并提出改善和治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为各级政府、环保机构、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政策的制定、技术改造和科研取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8.
地埋滴灌点源入渗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砂土中进行地埋滴灌的实验,对地埋滴灌在砂土中的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为田间试验布置提供依据。通过分析湿润锋的推移速率、特征点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发现湿润锋推移速率先是径向大于垂向,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增加,水平方向和垂向的湿润锋和含水率趋于平衡。根据对比滴灌带埋深15和20 cm特征点的含水率变化情况,得出埋深15 cm节水效果更好,更利于作物生长。实验还得出湿润比能作为滴灌灌水参数的指标,由于作物种植的间距和作物根系深度之比基本小于1.0,因此在田间实际灌溉中湿润比应控制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49.
‘红袍’是由母本‘罗丽娜’和父本‘爱国者’经杂交选育而成的标准型切花非洲菊新品种。花序正面紫红色,花心黑色,半重瓣,花序直径11~13 cm,花梗长52~69 cm,花梗硬朗。温室栽培单株年产切花22~26枝,耐储运,瓶插期12~13 d。  相似文献   
150.
研究了优培-海藻生物有机肥(Y)、微生物菌肥(W)和腐植酸有机肥对日光温室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酶活性以及番茄品质等方面的影响,旨在探索快速、简易且廉价的土壤改良方法,为日光温室土壤改良及有机蔬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土壤p H无显著影响,在番茄生育期内土壤p H值始终在7.0以上,没有出现酸化问题;拉秧后,除中量腐植酸有机肥(FM)外,其他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土壤EC值并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处理对提升有效态Mn、Zn和Fe含量的效果不显著,其中,仅高量腐植酸有机肥处理(FH)能同时提高开花结果盛期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有效态Zn含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10.8%和13.2%;不同土壤改良剂均可提高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碱性磷酸酶的酶活性影响较小;微生物菌肥对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影响相对明显;不同土壤改良剂均能提高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的含量,其中,中量腐植酸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番茄的糖酸比。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日光温室土壤特性及番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