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5种微量元素浸种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种微量元素的不同浓度浸种处理决明种子,研究不同微量元素及浓度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微量元素及浓度浸种处理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影响,10mmol/L的锌、0.2mmol/L的钼、0.15mmol/L的硼、10mmol/L、20mmol/L的铁处理对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铜的3个处理及20mmol/L的锌、0.5mmol/L的钼、0.2mmol/L的硼处理表现出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可见,适宜浓度的铁、锌浸种能够促进决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又以10mmol/L的锌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神舟八号"飞船搭载决明种子SP1代的生物学特性、生理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从SP1代中筛选优良突变株。【方法】以飞船搭载的决明种子SP1为材料,对SP1代田间出苗率、生育期、株高、茎粗、分枝数、荚果数等主要生物学指标进行统计,测定SP1代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并对SP1代种子特性及其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飞船搭载的决明种子田间出苗率为24.5%,相比对照(未经飞船搭载)显著降低;SP1代中编号为SP3、SP10、SP25、SP29、SP46、SP47的6株植株的初花、现蕾、盛花等生育期较对照有所提前,其株高、茎粗、冠幅、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SP1代种子中除SP3、SP29、SP46的电导率升高外,其余种子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SP10、SP25、SP47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SP1代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橙黄决明素、大黄酚2种有效成分含量除SP25、SP42有所升高外,其他SP1代有效成分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决明SP1代中编号为SP3、SP10、SP25、SP29、SP46、SP47的6株决明植株为高产突变株,在SP2代可对这6株决明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63.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粮食与生计安全评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维持遗产地的粮食安全与生计安全是各方关注的重点。然而,当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保护中均缺乏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因此,本研究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尝试建立了适用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粮食与生计安全评估框架,分为粮食安全评估与生计安全评估两大部分。在粮食安全评估体系中,以物质产品的产量安全、质量安全和多样性保障为核心,建立了涵盖食物性产品产量、支持性物质产品产量、食物性产品质量、生产环境质量、食物性产品多样性和支持性物质产品多样性等6个方面的16项基础性评估指标;生计安全评估体系则充分考虑了农户生计的环境背景、基本状况和发展方向,从外部环境背景、家庭环境背景、家庭生计资本、家庭生计成果、家庭生计策略和区域政策制度等6个方面构建了18项基础性评估指标。研究结果既可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农户生计研究提供支撑,也可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正>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继在北京市引进香蕉、木瓜、火龙果、枇杷等13种南方水果之后,菠萝蜜、马水橘又试种成功。截至目前,京产南方水果已达15种。据悉,菠萝蜜是世界上单体最重、最大的水果,单体果品重达5~20千克,果实肥厚柔软,香味浓  相似文献   
65.
东亚飞蝗是危害农作物的重要有害生物之一,是国家常年重点防治对象。天津市常年严重发生,其突发、暴发、暴食、迁飞及群居等生活特性对天津市粮食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文章主要阐述了东亚飞蝗在天津市的发生史、发生规律、危害特点、成灾史及成灾因素,并对东亚飞蝗监测预报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防治药械等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详细规纳总结。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奶牛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5,IRF5)基因在奶牛乳腺组织及乳腺上皮细胞炎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T-PCR和测序技术克隆得到IRF5基因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 CDS)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IRF5基因及其特性;利用qPCR技术检测IRF5基因及相关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和MyD88基因的表达量。【结果】IRF5基因的CDS长度为1500 bp,编码499个氨基酸,存在47个潜在磷酸化位点,氨基酸组成中脯氨酸(Pro)和亮氨酸(Leu)所占比例较高。IRF5蛋白分子式为C2524H3901N671O728S20,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和线粒体,理论等电点为5.38,是碱性亲水且不稳定的非分泌蛋白。蛋白互作分析结果显示,IRF5蛋白可能与骨髓分化初级反应蛋白(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C...  相似文献   
67.
为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现林产品生产加工及流通过程的标准化及透明化,解决目前林产品对可追溯信息网络的需求,提出建立林产品可追溯系统。本文主要针对可食用林产品,确定追溯系统的体系架构,对追溯系统进行的设计,以及对林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研究,利用二维码技术、数据库技术、RFID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将林产品纳入追溯网络,建立林产品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可以较好地解决林产品来源和质量安全问题,维护消费者权益,并且强化政府对企业的监管能力、提高企业生产产品时的质量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也为其他产品溯源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8.
传统知识不仅是地方社区内居民与自然环境长期适应中所积累的经验智慧,也是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性存在,对遗产系统具有支持作用。因此,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归纳分析当前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中对于传统知识的定义及内涵,结合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将农业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知识定义为"农业文化遗产内,居民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围绕农业所积累的与生计维持、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精神信仰维持等多个方面密切相关的知识、创新及实践",可分为生计维持类传统知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类传统知识、传统技艺类传统知识、文化类传统知识及自然资源管理类传统知识5类。文章通过梳理农业文化遗产与传统知识的相关关系,以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为例,结合遗产地实地情况,针对当前传统知识保护中所存在的实物载体遭到破坏、传承存在危机、受到旅游业冲击及保护措施相对低效等问题,提出加强保护意识、将传统知识保护纳入遗产系统保护规划、开展传统知识的调查编目、加强传承记录工作及充分利用现有制度对传统知识进行保护等措施,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的保护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69.
正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办的农田风光摄影大赛评奖日前揭晓,18名市民游客拍摄的农田风光照片,从1500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据了解,此次大赛仅是北京市开展的农田观光季活动的内容之一。通过该活动吸引北京市200余万名市民到京郊农田休闲  相似文献   
70.
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是农田灌溉沟渠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发展农业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农田灌溉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保证农作物可以有充足的水份,提高农作物的存活率,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