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篇
  2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本试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不育系始穗期施用不同量“九二○”对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的综合影响。汕优6号和威优35两组合制种的结实率和产量,随激素用量增加而提高,至12克/亩或15克/亩的用量时达最高;此后加大用量结实率和产量反开始下降。F_1种子千粒重与GA_3的用量呈线性反相关。“九二○”田间喷施不育系,将引起F_1种子耐藏性的下降,贮藏9个月后的种子活力和生活力与对照相比有明显下降;“九二○”用量愈大,下降幅度愈明显。作者认为,为提高制种产量而使用高剂量“九二○”,是目前杂交稻播种时品质较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2.
草莓镶脉病毒粒子提取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受感染的草莓(Fragaria sp)植株中提取了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粒子并对其进行了电镜观察.用CTAB法从草莓叶片中提取总核酸,设计SVBV外壳蛋白基因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杭州地区的草莓镶脉病毒感染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在杭州地区大田种植的草莓中存在SVBV感染现象.从4株受感染草莓植株中分离克隆了SVBV的CP基因片段并测序;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与已报道的美国SVBV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号NC_001725)核苷酸同源性为91%.利用差速离心法从上述草莓植株的叶片中提纯SVBV病毒,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SVBV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为40~55 nm.  相似文献   
33.
杂交水稻制种确保花期相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制种,就是以不育系为母本、恢复系为父本,按一定行比相间种植,使不育系接受恢复系的花粉,受精结实,生产出杂交种子。(一)最佳抽穗扬花期的选择和安排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选择好最佳抽穗扬花期,可以说是制种能否高产的关键。所谓最佳抽穗扬花期,就是使父母本的抽穗扬花期在最理想的气候条件下完成,以利异交结实,减轻种子穗上早萌,保证种子质量。其主要温湿度和光照的量化指标,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日平均气温28~32℃,不可连续3天低于26℃或高于38℃;相对湿度75%~85%,无连续3天低于70%或高于90%;日照充足,…  相似文献   
34.
利用RAPD、EST-SSR和SCAR标记对南方主栽的26个草莓品种进行指纹图谱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已公开的24对引物中有22对能扩增出产物,其中有18对扩增出多态性,占可用引物的81.8%。选用7对作为核心标记引物,构建出其中23个品种的特异指纹图谱,使它们相互区分。并根据扩增带型进行聚类分析,绘制成南方主栽草莓品种亲缘关系树状图,为目前已经趋于混乱的南方引进和主栽草莓品种的鉴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5.
草莓叶片离体再生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颊、章姬、丰香叶片为试材,对影响草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草莓离体叶片的再生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基因型、不同激素种类和配比、叶龄直接影响了草莓叶片再生芽的发生。基因型是影响草莓叶片再生能力的决定因素,叶片四周刻伤处理能有效地提高不定芽的诱导率,适度的暗培养有利于不定芽的发生。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以MS+TDZ2~3mg/L较理想,芽伸长的理想培养基为MS+6-BA0.3~0.5mg/L,生根培养基以1/2MS+I-BA0.3mg/L较适宜,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6.
以兔眼蓝莓当年生枝条为外植体,对灭菌剂种类与处理时间的选择、不同激素处理对芽诱导的影响、IBA浓度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不同基质对蓝莓试管苗驯化成活率的影响等多种因素进行试验,建立了蓝莓组培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以0.1%升汞处理10 min,污染率为20%,同时萌发的正常芽率也达84.4%,为适宜的灭菌方法。蓝莓芽诱导受细胞分裂素的影响,其中附加ZT1-2mg/L效果较好,增殖倍率可达4~5倍。蓝莓试管苗附加IBA 0.2mg/L效果最佳,有效生根率达57.5%。蓝莓试管苗驯化以泥炭∶黄泥=3∶2的混合物作为基质,驯化苗成活率可高达79.9%。  相似文献   
37.
早优49辐是台州市农科所用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与温恢49辐配组选育而成的早杂新组合,1998年通过浙江省审定,是浙江省目前早杂的较理想组合之一,但制种难度较大。根据几年的观察实践,要使早优49辐早夏季制种获得3t/hm2以上的产量,必须抓好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38.
千层塔组织培养中的外植体愈伤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初培养和3至4轮继代培养,从未污染的千层塔茎尖中,获得了约5‰的愈伤组织。这种存活的茎尖继代到较适合的诱导培养基SN6(2,4-D2.0mg/ml)上,培养70-80d后约可观察到愈伤组织块。  相似文献   
39.
杂交水稻汕优63制种穗萌抑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籼型杂交水稻制种中,种子在成熟后期易穗萌或发生萌发性生理变化而使种子播种品质和耐藏性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直是困扰杂交稻制种的大问题。浙农大杂交稻种子激素调控课题组从1987年开始研究杂交稻种子穗萌规律和化控途径,从1988年起先后得到浙江省教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经过2年的试验,初步研制成专用于控制杂交稻种子穗上发芽的穗萌抑制剂。1989年专门在汕优63制种田进行了二期穗萌抑制剂和其它普通植物生长抑制剂和延滞剂控制穗萌效果的试验,现将试验简要介绍如下。1材料和方法在衢县种子公司特约基地莲花乡…  相似文献   
40.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8220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8220(Ⅱ—32A/浙大8220)是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与浙江省种子公司协作应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选育而成的抗病杂交籼稻新组合。表现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米质较优,容易制种等特点。2003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晚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