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4篇
园艺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近年来,薄层培养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以体系简单、对外界因素的调节反应敏感,器官建成途径多而优于通常的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方法。此外,细胞薄层还可以作为基因的受体,用于基因表达的研究。本文以菊苣为材料进行了薄层培养及形态建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32.
乙烯利处理离体棉铃,使棉铃加速脱水,开裂吐絮提早2~3d,棉铃内乙烯释放量增加,呼吸速率增加、铃壳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 IAA 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乙烯利加速铃壳内叶绿素降解速度,加速蛋白质和蛋白质氨基酸降解速度,IAA 处理离体棉铃,使棉铃延缓脱水,开裂速度减缓。IAA 对棉铃内乙烯释放没有明显效应,但降低呼吸速率的增加。IAA 可以延缓离体棉铃过氧化物酶和 IAA 氧化酶活性的增加,并延缓叶绿素、蛋白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的降解。乙烯利是离体棉铃衰老的促进剂,IAA 是延缓剂,二者共同调节棉铃的成熟和衰老。  相似文献   
33.
本试验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诱导核桃叶柄体细胞胚胎发生,并对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证明,核桃叶柄体细胞胚胎发生合适的培养基为:DKW 附加KT 2.0 mg/L、IBA 0.02 mg/L、谷氨酰胺250 mg/L、水解酪蛋白100 mg/L、20%硫代硫酸钠5 mL/L、蔗糖30 g/L、琼脂7 g/L。外植体接种方向以叶柄形态学上端露在空气中下端埋入培养基为宜。显微观察证明胚性细胞内出现大最油滴,非胚性细胞内则无油滴出现。  相似文献   
34.
用 BR 处理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提高了萌发种子的淀粉酶活性。10~(-3)ppmBR 处理对根和芽长度稍有促进效果,10~(-1)ppmBR 则略有抑制作用。发现了初生根卷须状弯曲现象,该现象对 BR 的生物活性的定性鉴定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种子经 BR 处理后,幼苗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株高和鲜重受影响的情况不同。BR 处理提高叶片组织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35.
36.
苹果组培苗和温室盆栽苗对火疫病的感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品种的苹果对梨火疫病(Erwinia amylovora)菌的敏感性不同,用盆栽苗与体外组培苗所得的结果一致,感病快的品种体内所含的病菌数高于感病慢的品种;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对病害的发生有影响。  相似文献   
37.
以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愈伤组织为材料,经酶解获得大量生活的原生质体,用浅层液体静止培养法获得细胞团,最后在琼脂培养基上获得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分化工作尚无结果。试验强调了材料状况及培养条件的重要性,讨论了综合技术在原生质体培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在通过组织培养研究植物形态建成的方法中,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已受到重视。但这一实验系统中单细胞分化的最普遍途径是胚胎建成,而直接的器官建成(如根、芽、花等)还比较少见。最常采用体积较大的外植体如器官切块进行培养,这一技术取材方便,成功率高。但由于大的器官块含有不同类型的组织,其细胞间、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对形态建成有很大影响。细胞薄层培养中外植体取材方法的改进,使它既能表现所有的发育潜能,又使内部  相似文献   
39.
1,1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DMPC)是一种新的生长延缓剂。据已有的报道指出,它与矮壮素的作用相似,但又有其特点,在棉花上应用有控制徒长,减少脱落,使开花和收获期集中,增加前期花比重等效应。为探索这一药物在我国棉花生产中应用的前途,我们于1980年在北京进行了一组试验,观察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施用DMPC对棉花生育所产生的效应。现将初步结果简述如下。一、试验基本情况蕾、花期处理及药剂封顶试验,选用二个品种—早熟的黑山棉1号及偏晚熟的登恩  相似文献   
40.
人均耕地不足是我国种植业最根本的资源制约,农业技术的最大课题就是寻求耕地不足的技术替代。化控栽培工程是化控措施与传统技术相互配合而诱变出的新的技术组合,对作物生长发育可以进行外部条件加内部激素水平的双重调控,从而为农业栽培展示了夺取更高单产的极大可能。8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作物化学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已取得多项进展。本文讨论了化控在修饰良种、革新传统栽培技术和建立定向诱导的模式栽培等方面的意义,指出化控栽培工程在实现多熟复种制的高产稳产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并提出了加强作物化控栽培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及其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