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47篇
  14篇
综合类   160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71.
山东省大田条件下小麦宽幅精播适宜播种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省内有代表性的8个地级市下属县区设置5个播量梯度,研究大田条件下宽幅精播不同播量对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量增加,全生育期单位面积茎数显著提高,单株分蘖减少,单株次生根减少,单株成穗率降低;随播量增加,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播量150 kg/hm~2较播量75 kg/hm~2产量显著提高,播量提高到225 kg/hm~2增产不显著。综合认为,本试验区域内适宜播量为150 kg/hm~2,基本苗适宜范围为257万/hm~2左右。  相似文献   
372.
山东是玉米种植大省,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秸秆还田等耕作方式的改变,玉米病虫发生了新的变化,对科学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山东省玉米病虫害呈现出的新特点,即发生面广量大,虫害重于病害,玉米螟为害持续严重,棉铃虫为害上升,迁飞性的黏虫重发频次增加,二点委夜蛾、草地贪夜蛾等新发害虫增多,玉米蓟马为害下降,玉米南方锈病和褐斑病等流行性病害重发年份增加,玉米粗缩病为害不断减轻,分析得出玉米及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增加、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秸秆还田、免耕直播、主栽品种抗病虫性差以及极端天气频发是其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玉米病虫害监测预警及绿色防控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73.
本文结合山东中部LZ地区粮食生产实践,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粮食生产现状、成果和经验,并探析了该地区粮食生产过程中需进一步提升的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落实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培育龙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特色产业及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稳定粮食生产的实践策略,为提升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4.
<正>马铃薯,俗称土豆,茄科茄属植物,营养丰富,粮菜兼用,增产增收潜力大,发展马铃薯产业,能够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高密市是山东潍坊的马铃薯生产、销售大县,其柏城镇的胶河马铃薯2010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为当地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广大消费者对马铃薯产品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375.
为了确定小麦宽幅播种的适宜行距,在高产地块以高产小麦品种泰农18为材料,设置20 cm、25 cm、30 cm三个行距处理,研究了宽幅播种条件下行距对小麦产量、群体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行距下,宽幅播种的小麦产量较常规条播提高11.0%。在宽幅播种条件下,行距过大时小麦群体数量较小,成穗不足,干物质积累减少,产量降低;缩小行距可提高群体数量和干物质积累;但行距过小时穗粒数、千粒重下降,群体边际效应减弱,产量降低;适宜行距可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群体在花后维持较高光合能力,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和对籽粒的贡献度。在本试验的条件下,泰农18以宽幅播种、行距25 cm、播量12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76.
外源活性物质对小麦苗期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外源活性物质对小麦耐盐性的影响,采用盐碱土盆栽法,分析了大丽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 Asp f2类蛋白溶液(0.8%,VDAL)、海藻寡糖(0.1%,AOS)和蒸馏水(CK)拌种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VDAL和AOS拌种均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小麦苗期株高、根系干重和叶干重,根冠比分别较CK提高8.5%和6.8%。AOS拌种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VDAL和AOS拌种均能显著降低叶片丙二醛含量,VDAL拌种能显著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使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达29.5%;AOS拌种能显著提高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由此可见,VDAL和AOS拌种均对提高小麦苗期耐盐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以考虑在盐碱地小麦栽培中应用,以提高群体量。  相似文献   
377.
以相同条件下栽培获得的沪农系列7个不同品种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作为研究材料,分析比较其总多糖、核苷、三萜和糖醇的含量、多糖重均分子量分布特征差异以及刺激RAW 264.7巨噬细胞释放NO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灵芝总多糖含量在1.15%~5.11%之间,含量较高的3个品种由高到低为‘沪农芝7号’(5.11%)、‘沪农芝8号’(2.36%)、‘沪农灵芝4号’(2.07%)。不同灵芝品种粗多糖分子量分布存在差异,‘沪农灵芝4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3.38×106、4.24×106、4.38×103g·mol-1的三个多糖组分,‘沪农灵芝1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01×107和8.03×103g·mol-1的两类多糖组分,‘沪农芝7号’主要含有重均分子量为4.50×105、6.20×103 g·mol-1的两个多糖组分,其余4个品种均含有...  相似文献   
378.
为扩大并优化山西甜荞种质资源,筛选高产优质品种,通过多样性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D值评价等方法对51份引进的甜荞品种的1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引进品种遗传变异丰富。1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562%~115.337%,其中,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产量、一级侧枝数、主茎节数、株高、茎直径、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主成分分析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3.247%。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茎直径、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单株粒数的关联度最高。综合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在对引起甜荞选育时,应着重考虑单株粒数与单株粒重。聚类分析将51个品种聚为8个类群,其中第Ⅶ类群中PI 658426、PI 427236为高产品种;第Ⅷ类群的6个品种为性状优良品种。最后根据综合D值进行评价,初步筛选出11份高产优质甜荞品种。  相似文献   
379.
【目的】地膜覆盖会改变植烟土壤环境,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烤烟的生长发育,本研究旨在探究全生育期覆膜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应用 16S rDNA 测序,通过多种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多样性,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冗余分析(RDA),以求明确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之间的关系。【结果】全生育期覆膜显著提高了烤烟产值量,双色(SY)、黑色(HY)、白色地膜覆盖(BY)处理产量分别较对照(CK)提高 13.33%、18.24%、21.36%;产值较对照提高 20.26%、15.87%、13.28%。同时,覆膜还会提高植烟土壤温度、总钾、总磷、总铁和有效铜含量,降低土壤 pH 值、碱解氮、有效铁、总铜和总锌含量。其中,全磷和有效铜含量增幅最为明显,分别为 3.11%~27.33% 和 4.76%~19.05%,碱解氮、有效铁和全锌含量降幅最为显著,分别为 10.45%~14.50%、3.36%~13.43% 和 7.69%~10.01%。全生育期覆膜对细菌群落丰度有一定抑制作用,对照的丰度指数 Chao 1 显著高于 3 个覆膜处理,且分别较白色、双色、黑色地膜覆盖处理高 14.09%、24.20%、24.81%。冗余分析表明,影响细菌门水平群落结构的主要土壤理化因素是土壤温度、碱解氮、有效铁、总铁、有效铜和总铜含量。白色、双色地膜覆盖处理中存在 3 个共有与对照丰度明显不同的菌属,分别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伯克霍尔德菌科(Burkholderaceae)和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3 个科。【结论】烤烟全生育期覆膜栽培会显著影响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提高烤烟产值量,适宜搭配的地膜颜色为黑白双色膜。  相似文献   
380.
一年生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在长期驯化改良过程中,百粒重逐渐增大,阐明该变化的遗传基础,对大豆的进化研究与品种改良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析大豆百粒重驯化的遗传基础,本研究以177份全基因组重测序的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SojaCSSLP5)为材料,通过3个不同环境的表型评价,检测到13个与大豆百粒重相关的野生染色体片段,均具有减小大豆百粒重的加性效应,变幅为-0.49~-1.19 g,这与野生大豆具有较小百粒重相符。检测到的这些野生染色体片段分布在大豆11条染色体上,可以解释76.70%的表型变异,单个片段表型贡献率变幅为2.45%~15.14%。其中片段Gm03_LDB_15和Gm12_LDB_46的贡献率超过10%,为大豆百粒重由野生向栽培进化的大效应片段。结合双亲栽培大豆南农1138-2和野生大豆N24852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组数据,在这些区段内共预测到13个百粒重候选基因,涉及以下调控植物种子大小的途径:泛素蛋白激酶调控途径、G蛋白信号途径、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植物激素途径、转录调控因子途径和HAIKU途径。与前人利用栽培大豆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检测到13个大豆百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