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科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2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农业—粮食—环境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基本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近代全球两次农业技术革命的目标和得失,指出新的第三次农业技术革命的全球性质和基本主题,并提出了我国迎接新的农业技术革命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业持续发展战略 美国水、土、气候和生物资源丰富,技术和管理水平高,农业发展势头好,但美国人仍对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这种探索过程反映了美国对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视,反映了他们对农业发展需要与大自然相协调的认识的渐进性、继承性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执着精神。  相似文献   
13.
乡(镇)级生态农业建设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建立乡(镇)级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筛选确定了22个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各指标的取值范围和分值计算公式,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对湖北大冶市陈贵镇生态农业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科学、全面、简便、易行,且能通过micmsoft excel程序实现评价过程智能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网室小区试验,观测得到单施尿素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为0.64mg/m ̄2·h;农家肥+尿素处理、农家肥+硝铵处理、农家肥+硫铵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57.1,42.1,30.71mg/m ̄2·h;农家肥+硫铵+间歇灌溉处理和农家肥十尿素+间歇灌溉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为22.0和14,7mg/m ̄2·h。结果表明,以农家肥为基肥的5个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大大高于单施尿素处理的甲烷排放通量,表明高量有机肥是影响甲烷排放通量的首要因素。对于甲烷排放通量,追施硫铵、硝铵处理比追施尿素处理分别减少46.2%和26.3%;间歇灌溉处理比淹灌处理减少28.3-74.3%。表明追施硫铵、硝铵,间歇灌溉可明显降低甲烷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生态系统覆盖国土面积的一半,具有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多样性,是国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乡村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农业部门参与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铬是污染环境的主要重金属之一,当它进入农业环境后,对作物生长和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人们很关心的问题, 一、土壤中铬的来源 土壤中的铬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并因成土母质不同,含量差异很大。发育于蛇纹岩的土壤,铬的含量非常高。如波多黎各Mayaguez地区的土壤,铬含量高达33,800  相似文献   
17.
4.农业环境监测的内容与布点 在我国具体情况下,我们经常遇到的农业环境监测工作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①为了评价一定农业区域范围内农村生活与农业生产环境质量状况而进行的监测,例如对一个污水(或污泥、垃圾等)土地利用地区进行的监测。对于这类监测,观察的项目、内容通常要求多一些、全面一些,而且定点、定时与长期连续观测是需要的。我国利用城市污水、污泥、垃圾的农区分布在  相似文献   
18.
简要讨论稻田甲烷气排放量、某些影响排放量的因素、可能的控制措施以及稻田甲烷气对全球变暖作用的估计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讨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可能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IPCC对全球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结合我国地理─—气候分布和近百年不同区域气候变化趋势,将我国陆地分成九个区域,海面分成四个海域,分析了未来各区域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然后以1987年作为基准年,就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可能影响作出了定量预测。预测的结果是:如果2030年左右全球CO_2浓度倍增和我国平均气温上升1℃左右,全国种植业生产潜力将因气候变化而下降5%左右;畜牧业综合生产潜力可能下降7%左右;水产业生产潜力下降6%以上。有许多对抗性和适应性措施可以有助于消除全球变暖对农业的不良影响,但需要从现在起作出研究和工作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利用池杉(Taxodium ascendens)耐水淹的特性,开发了“池杉-鱼-鸭”共栖的生态农林业生产模式,经过连续8年运行,发现在该模式下单位面积平均经济收益是无树鱼池和无鱼池杉林的3倍以上;同时,试验林区招来大量鸟类,形成了一个人造的鸟类生态环境,改善了生态景观和降低了当地农田病虫害防治成本。该生产模式在亚热带和暖温带水网地区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