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镉胁迫条件下龙葵幼苗生长、生理响应及镉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镉胁迫下,龙葵幼苗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并且具有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镉胁迫还导致龙葵叶片色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平均含量在高浓度镉(150μmol·L^-1)处理条件下分别较对照降低55.5%、63.9%和43.3%。低浓度镉(25μmol·L^-1)处理15d内显著促进龙葵幼苗根系活力,平均根系活力较对照上升10.4%,而高浓度镉处理下,根系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镉处理10d之后达到峰值;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龙葵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相对于对照植株,低浓度镉处理下龙葵叶片平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上升17.7%、117.7%、5.6%和95.3%,而高浓度镉处理下上升幅度更大,分别为39.0%、194.6%、56.3%和758.0%。从积累部位来看,镉主要积累在龙葵幼苗地上部,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片〉茎〉根系,高浓度镉胁迫20d之后根茎叶镉含量为5d时的1.73、1.49和1.40倍,分别为1287.25、1718.14和2385.27μg·g^-1DW。  相似文献   
12.
镉对龙葵幼苗生长的影响及镉富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Cd胁迫对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幼苗株高、最长根长、干物质量、叶片色素、根系形态和Cd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5 μmol·L-1)对龙葵幼苗株高、最长根长、干物质量、根系形态的影响不明显,甚至对某些参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叶片色素含量和Cd富集量的影响显著.高浓度Cd(>50 μmol·L-1)对龙葵幼苗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都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抑制).10μmol·L-1Cd处理下,叶片中的色素含量较对照显著降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色素遭到进一步破坏,相比之下,Cd对叶绿素b的破坏较叶绿素a更为严重.龙葵幼苗根、茎、叶中Cd的积累量与Cd处理浓度间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4、0.961、0.964.P<0.05),且其富集Cd的能力大小依次为:叶>茎>根.  相似文献   
13.
2013—2014年以苏州市相城区望亭镇某河道污泥为研究对象,以农田施用污泥20 kg?m~(-2)和不施用污泥为主处理,以施氮肥120 kg(N)?hm~(-2)(LN)和240 kg(N)?hm~(-2)(NN)为副处理,连续两季种植粳稻品种‘武运粳24’,研究河道污泥农田施用对水稻和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道污泥农田施用,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和重金属Cu、Zn、Pb含量,水稻产量平均增加7.05%,水稻籽粒中重金属Cu、Zn、Pb含量分别增加53.66%、18.71%和802.29%,水稻吸氮量显著增加,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2)河道污泥施用后,较高施氮量(NN)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氮含量,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含量影响不大,水稻产量、水稻吸氮量显著增加,但氮素利用效率显著降低。3)污泥处理条件下,与第1季相比较,第2季稻田土壤重金属Cu、Zn、Pb含量平均下降5.0%左右、籽粒中重金属Cu、Zn、Pb含量下降7.27%~12.65%,但均显著大于不施河道污泥的对照处理。4)污泥×氮肥、污泥×年度、氮肥×年度和污泥×氮肥×年度的互作效应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水稻产量、籽粒重金属含量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前氮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农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太湖地区稻田养分流失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期的特点,以超级稻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基肥采用机械深施,在施氮量300 kg/hm2水平下,设计4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5:2:3 (O1);4:2:4 (O2);3:2:5 (O3);2:2:6 (O4),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构成和农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前氮后移的O4处理较常规氮肥运筹的O2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显著下降,但是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明显增加;最终前氮后移的O4处理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水稻季农田共发生地表径流6次,径流水总量为3 567.0 m3/hm2。农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随着前氮后移比例的增加而减少,O4处理较O2处理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下降了12.02%,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前氮后移能够降低稻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率和水稻氮素偏流失率。  相似文献   
15.
呼伦贝尔细毛羊是在呼盟岭东地区培育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新品种。该品种羊具有体大、毛长、净毛量高和繁殖性能较强的优点。为此,我们对呼伦贝尔细毛羊的繁殖性能一项,在导血提高自群繁育阶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12年生晚湖景桃树为供试材料,通过2012~2014连续两年大田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太湖流域典型水蜜桃园磷、钾养分周年投入特征及其对桃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流域水蜜桃园养分投入高,周年纯养分投入量达213.00~290.70 kg P2O5•hm-2和299.40~357.90 kg K2O•hm-2。磷钾养分主要通过复合肥等无机肥带入,占其总养分投入比例分别达37.46%~67.29%和35.77%~67.18%,且基肥投入养分量占周年桃园养分投入总量的35.50%~48.24%和39.56%~44.59%。农户习惯性施肥条件下,水蜜桃桃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平均含量分别达14.02%、0.37%和6.47 mg•100g-1 FW。较农户习惯性施肥处理而言,减量施肥处理显著降低桃果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及桃果固酸比,而对桃果微量元素含量未有显著影响。同时,沼液施用处理对桃果品质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早熟晚粳(南粳44)、迟熟中粳(南粳45)、中熟中粳(苏香粳3号)等3种类型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网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网栽条件下,灌浆期网室内水稻冠层光照强度极显著降低,而水稻植株高度显著增加,增幅达3.45%~8.55%.网栽水稻产量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产量降幅分别达21.71%、22.08%、29.50%.网栽水稻单位面积总穗数较常规栽培极显著降低,南粳44、南粳45、苏香粳3号降幅分别达9.58%、10.15%、7.19%.结实率和千粒重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同时,网栽×水稻品种的互作效应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说明单位面积总穗数的极显著降低可能是网栽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沼液组分中影响农田安全消纳的限制因素,揭示农田消纳沼液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及导致作物减产的机制,该文选取多年黄瓜种植的日光温室大棚原位微区为试验平台,以3个不同沼液COD量处理的土壤及黄瓜幼苗为研究对象,监测了COD施用后土壤环境因子及黄瓜幼苗生长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分析了COD量、幼苗生长、土壤养分及其它生态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低量沼液COD处理1566 kg/hm2能够促进幼苗生长,施用前期加速有效磷峰值的出现,后期保水和保温效果明显。高量沼液COD处理3132 kg/hm2抑制幼苗生长,施用前期推迟有效磷的供应峰值,使得土壤养分的供给与作物生长需求在时效上未能有效匹配,并且施用后期土壤水分、温度、电导率等变化不利于幼苗生长。相关性分析表明沼液COD与幼苗干物质及植株氮磷钾积累均呈抛物线相关,低量COD处理有促进作用,高量COD处理有抑制作用。根据曲线拟合计算COD最佳施用安全阈值1102-1442 kg/hm2和最大施用安全阈值2208-2884 kg/hm2。等量氮磷钾设置的条件下,COD含量是影响沼液农田利用的关键限制因子,将农田作为安全高效消纳沼液的处理方式时,不能完全采用沼液中氮磷钾替代化学肥料氮磷钾,需考虑沼液中COD含量,结合化学肥料施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了自然降雨条件下稻田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T0)条件下,稻季径流侵蚀泥沙量可达5113.63 kg hm-2,秸秆还田(T1)和还田减肥(T2)处理均显著降低侵蚀泥沙量达6.02%和7.18%。T1、T2和肥料运筹(T3)处理均能降低侵蚀泥沙全氮(TN)和速效氮(AN)平均浓度,分别达0.46%、6.46%、0.47%和5.57%、18.67%、13.98%。同时,就稻季侵蚀泥沙流失氮素总量而言,T0处理TN流失达14.24 kg hm-2,T1和T2处理均能显著降低侵蚀泥沙TN流失量,分别达7.58%和14.10%。同时,T1处理能够显著降低TN流失率7.58%,而T2处理则显著增加TN流失率7.37%。  相似文献   
20.
郭智 《现代园艺》2012,(14):163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兴起绿化、美化的热潮,在城市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尤其在绿化植物的景观配置上缺乏科学的认识。笔者作为工作近10年的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在此浅谈一些个人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