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21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目的]探究城乡梯度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机制的影响,为阐明区域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梯度下3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0~3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种林分类型土壤团聚体主要由大团聚体(>0.25 mm)组成。马尾松林(PF)和针阔混交林(MF)的水稳性团聚体呈现由大粒径向微团聚体(<0.25 mm)转变趋势,但常绿阔叶林(BF)土壤团聚体各粒级比例无明显变化趋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在城区随PF–MF–BF递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近郊呈升高趋势,而在乡村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质量分形维数(Dm)和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与MWD、GMD变化趋势相反。近郊梯度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随PF–MF–BF递进呈升高趋势。针阔混交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在梯度上呈现城区>近郊>乡村趋势。随土层深度增加,不同梯度的3种林分土壤团聚体水稳性降低,而其机械稳定性升高。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与土壤密度、含水量和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  相似文献   
52.
集约经营毛竹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方毛竹林采取平衡施肥等集约培育措施的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显著提高毛竹的胸径和竹笋的营养品质,对其纯收入分析表明,N2P1K2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施肥配比.平衡施肥不仅能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显著增加毛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及产值.  相似文献   
53.
湿地松人工林群落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了江西省吉安县不同类型湿地松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白檀、黄栀子、山莓、菝葜、黄荆、小果蔷薇等物种在各类型林地中重要值相对较高。(2)丰富度指数在3~28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629 0~0.954 7之间,S impson指数在0.605 6~0.933 8之间,Shannon-W iener指数在1.459 2~3.980 9之间。(3)类型ⅢShannon-W iener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远低于类型Ⅱ和类型Ⅰ,S impson指数大小依次为:类型Ⅰ>类型Ⅲ>类型Ⅱ,而均匀度指数却是类型Ⅲ>类型Ⅰ>类型Ⅱ。(4)对于类型Ⅲ我们要采取人工补种的措施加速林下植被的恢复,合理引入白檀、菝葜、山莓、黄栀子等适应性较强的物种。  相似文献   
54.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本试验选择油茶优良无性系长林166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试验设计,1/2实施,共36个处理,研究水、 氮、 磷、 钾和芸苔素内酯(brassinolides,简称 BRs)及其耦合作用对油茶叶片氮、 磷、 钾含量、 开花数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以期为油茶速生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在5个试验因子中,对油茶叶片氮、 磷、 钾含量、 开花数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均以喷施BRs的处理最大,灌水量次之,而施肥量的影响最小; 2)各处理对油茶叶片含氮量和开花数量的影响可较好地运用二次多项式方程进行曲线拟合,且试验重复性较好,各处理对油茶叶片钾、 磷含量及种仁出油率的影响,运用二次多项式方程拟合较差,但由于试验重复性较好,故在实际应用中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3)5个因素单独作用时,油茶叶片含氮量和含钾量均随其用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叶片含磷量则随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对种仁出油率和开花数量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5.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下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合理配方施肥能够有效改善吴茱萸林地土壤物理性状.表现出:1)含水率方面:N1P1K1 >N1P2K1 >N1P2K2 >N1P0K1 >N1P1K0 >N1P1K2>CK;2)容重方面:CK >N1P2K1>N1P1K0 >N1P1K2 >N1P0K1>N1P2K2 >N1P1K1;3)土壤总孔隙度方面:N1P1K1 >N1P1K2 >N1P2K1>N1P2K2 >N1P0K1>N1P1K0>CK.  相似文献   
56.
江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江西省油茶林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江西省油茶林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地区油茶林地土壤中N、P、K、Mg、B、Zn的含量均低于临界值,其次是Ca、Cu,而S、Fe、Mn的含量普遍较为丰富。各地区油茶林土壤对B、S、P、K的吸附固定能力均较强,而对Cu、Mn、Zn的吸附固定能力较弱。不同地区对各种元素的固定能力有较大差异,赣南地区的吸附固定能力最强。P、N、K、Ca、Mg为江西红壤油茶林土壤主要养分限制因子,而B、Zn、Cu为次要限制因子或潜在性限制因子。江西省油茶林养分管理中在施用P、K肥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微量元素平衡施用。  相似文献   
57.
以赣县3种不同施肥处理及不施肥对照的硬头黄竹林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其单丛分株数、立竹年龄结构和生物量,研究施肥对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生物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地提高硬头黄竹林的立竹数量和地上部分群体生物量。与对照相比,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处理立竹数分别增加了26.33、20.50株·丛-1和8.5株·丛-1,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109.24、22.92 g·株-1和162.63 g·株-1;不同处理单丛生物量表现为矿渣肥>毛竹专用肥>复合肥>CK。矿渣肥肥效时间较长,1 a竹所占比例比CK提高了5.31%,而毛竹专用肥和复合肥对竹林年龄组成的调节作用较弱。复合肥处理分别对3 a秆、2 a枝和1 a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矿渣肥分别对2 a秆和3 a枝、叶生物量提高的作用最强。地上生物量在不同施肥处理、不同年龄和不同构件间差异均显著(P<0.05)。随着年龄和竹高的增加,秆生物量的增加速率最大,其次分别为叶和枝。硬头黄竹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中,秆生物量占的比例最大,叶的生物量次之,略大于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因此,在硬头黄竹林的经营管理中,除了进行施肥外,还应合理采伐,使竹林保持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58.
鸡的MHC基因家族中B-G基因与鸡抗病性有关,通过研究与抗病有关的B G基因的多态性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鸡抵抗疾病的能力,进而为抗病育种奠定基础。试验对25个鸡种基因组DNA进行目标捕获测序,以NCBI中Gallus gallus的B G基因序列为参考,利用MEGA6软件进行不同鸡种基因序列比对,分析B-G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中的SNPs和Indels以及氨基酸的变化,最后制作进化树。结果表明,25个鸡种中外显子存在8个SNPs、19个Indels,内含子有67个SNPs、327个Indels;同时氨基酸序列也呈现出相应的多态性,中国地方鸡种也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来航鸡、仙居鸡、隐性白羽鸡的B-G基因存在丰富的多态性;来航鸡在进化树上单独为一类,藏鸡、文昌鸡由于地理位置因素也分别为单独一类;现代肉鸡中罗斯与隐性白羽鸡聚为一类;不同类型的中国地方鸡种间同源性较小。中国地方鸡种B G基因存在多源性进化以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进而产生抗病性差异。  相似文献   
59.
为了了解江西省毛竹林土壤养分状况,采用常规和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不同,但只有容重差异显著。容重以于都最大,崇义较小,土壤孔隙状况与之相反,持水性能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分布区Fe、 Mn、 S和B较丰富, N、 P、 K低于临界值;崇义和兴国土壤Ca和Mg、于都土壤Zn、铜鼓土壤Ca、 Mg、 Zn和Cu均低于临界值。不同分布区间,于都土壤P、 K和Cu吸附率最高, S、 Mn、 Zn和B吸附率分别以铜鼓、贵溪、兴国和崇义最高;兴国土壤K、 S、 Cu和Mn吸附率最低,铜鼓土壤P和Zn吸附率最低, B吸附率以贵溪最低。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养分元素的影响不同;容重与土壤孔隙状况、容重与持水性能、有机质和pH与养分吸附率的相关性呈相反的趋势;养分元素吸附率与该元素养分含量呈不同的相关关系,有正相关( Mn和Zn)、负相关( S和Cu)和相关性不明显( P、 K和B)。不同分布区养分元素含量的缺乏和丰富状况不同,在指导实际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对养分元素的吸附作用,采取合理的养分管理措施,从而达到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毛竹林经营。  相似文献   
60.
施钾水平对油茶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油茶是中国南方主要的食用油料树种,油茶林地普遍极度缺钾。本文研究施钾水平对油茶氮、 磷、 钾养分积累和产油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养分的角度分析钾素水平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作用机理,为合理制定油茶林地土壤培肥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年生油茶无性系作为供试油茶品种,在江西九江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置了6个K2O用量: 0、 100、 200、 300、 400、 500 kg/hm2和一个不施肥对照(CK),每个处理重复3次。调查和比较了不同处理油茶叶片和果实中氮、 磷、 钾养分含量及单株产油量差异,并针对叶片和果实养分对产油量的作用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 K2O年施入量为300 kg/hm2时可有效促进油茶叶片6月份的磷、 钾及10月份叶片和果实的氮、 磷、 钾的积累,提高鲜果含油率和单株果实产量,单株产油量可达到430 g,增施钾肥对叶片6月份氮含量和种仁含油率的影响不明显。果实中的氮、 磷、 钾养分和叶片10月份的氮、 磷与单株产油量显著相关; 果实中的氮和磷积累量对油茶单株产油量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大,10月份叶片中的氮对产油量也有一定的直接的影响,各养分对产油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 果实磷果实氮果实钾叶片氮叶片磷。【结论】施钾水平影响油茶叶片和果实的养分积累,并进一步影响鲜果产量和产油量,K2O年施入量为300 kg/hm2是较适宜的用量。通过合理施用钾肥提高油茶10月份叶片氮、 磷和果实氮、 磷、 钾含量是获得油茶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