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41篇
  2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玉米作为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已成为构筑吉林农业经济、建设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和农产品原料优势资源。目前,吉林全省玉米种植面积287~333.3万hm^2,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总产可达185—200亿kg。以长春大成、四平黄龙、吉林燃料乙醇、华润赛力事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加工企业,2005年加工玉米600万t,生产玉米产品200多种,  相似文献   
22.
覆盖混埋耕作主要通过联合整地机对秸秆进行切碎并均匀混入土壤,对降低风蚀水蚀、提高耕层土壤蓄水能力及构建优质种床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覆混耕作中玉米秸秆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该研究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根据Box-Behnken试验原理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以覆混耕作中秸秆混埋深度、秸秆混埋量、秸秆长度为影响因素,以渗水量为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试验。通过建立响应面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的影响,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渗水量影响主次顺序为秸秆混埋深度、秸秆长度、秸秆混埋量;当秸秆混埋深度为20 cm、秸秆混埋量为80%、秸秆长度为9 cm时,渗水量达到最优值0.249 L。利用优化后的参数进行试验验证,土壤渗水量为0.247 L。研究结果可为覆混耕作中联合整地机的作业参数调整提供参考和土壤水分入渗性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吉林省是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也是国家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粮食作物种植中,玉米是吉林省的“看家”作物,其种植面积达304.7万hm^2,占全省耕地总资源的55%,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8.2%。吉林省也是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由于其地处东北松嫩平原腹地,坐落于中国“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有着得天独厚、特殊的玉米生产自然优势和良好的玉米生产技术与机械化基础,因此,吉林玉米的生育特殊性一直成为机械化收获技术“攻克”的巅峰,多年来,吉林省的玉米种植技术水平、特别是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似乎成了中国玉米机械化生产装备水平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24.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现实生产力的“二传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服务领域是农业和广大农村,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的农民。这就决定了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不但要掌握农机知  相似文献   
25.
<正>吉林省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试验、示范机械深松整地技术,2008年开始以政府推动形式加大了机械深松作业的推进力度,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单独或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捆绑,给予机械深松作业补贴扶持,有效推动了机械深松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已连续实施十年,年作业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上下,其中补贴作业面积超过实  相似文献   
26.
<正>2006年以来,吉林省通过农业部和省级财政项目的支持,大力推进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经历了最初5年的试验探索后,2011~2013年进入了快速推进阶段,特别是2014年以来,更呈现出了多企业涉足、众部门倡导、政府层面重视、涉农领域支持的全面发展的新趋势。为加快保护性耕作的推进步伐,针对2014年玉米生育中后期旱情严重的不利气象条件,为考核保护性耕作技术田的玉米实际产量,吉林省农委组织省农  相似文献   
27.
正近年来,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中,围绕着秸秆还田量和覆盖率问题存在着一些认识上、观点上和实践上的不同见解,特别是在比率含义方面,更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一差异的产生,主要还是源于"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文字表述中的"全量"所导致。对此,笔者总结多年从事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经验认为,明  相似文献   
28.
吉林省连续5年实施机械深松整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开始,吉林省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下的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到2012年已连续实施5年,累计实施面积7000多万亩,年均1400万亩以上,对改善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升粮食产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9.
行走式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是吉林省西部旱区广大农机推广工作者,针对当地多年来降雨量少、春旱严重、土壤墒情差、农作物播种后出苗及保苗难的实际,研究开发出来的一项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该技术以抗旱坐水播种机坐水播种为技术核心,通过抗旱坐水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施水、施肥、播种、覆土等环节的作业,实现干  相似文献   
30.
锥形轮体结构的覆土镇压器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简化机具结构,同时解决传统播种作业过程中覆土及镇压作业稳定性不佳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兼具覆土和镇压功能的覆土镇压器,该装置由左右2个具有锥形结构的覆土镇压轮组成。通过对覆土镇压作业过程种沟土壤受力情况和运动过程的分析,明确了该装置的覆土和镇压作用机理,及覆土镇压器主要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外径、覆土镇压器宽度、内倾角和载荷)的取值范围,同时确定了影响覆土和镇压性能的3个主要影响因素(外载荷、左右覆土镇压轮间距和内倾角)。通过三因素三水平Box-Benhnken试验,以作业后的覆土厚度和种沟上方距离地表5 cm处土壤紧实度为试验指标,得到了影响土壤紧实度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载荷、左右覆土镇压轮间距、内倾角,影响覆土厚度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内倾角、载荷、左右覆土镇压轮间距。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获得了覆土镇压器最佳参数组合为:载荷900 N,左右覆土镇压轮间距为13 mm,内倾角为16?。最佳参数组合的验证试验得出,作业后种沟上方距离地表5 cm处土壤紧实度均值为(43.8?1.9)k Pa,变异系数为4.3%;覆土厚度均值为(32.9?2.3)mm,变异系数为6.9%。满足既定的设计目标,且具有较好的作业稳定性,该研究可为播种机覆土镇压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