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7篇
  7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雅安市4种主要土壤对水溶性硅的固定作用,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的固硅能力的差异较为显著,振荡后立即测定和放置三天后测定的结果均表现出同样的变化趋势,紫色土最高,黄壤最低,水稻土和黄棕壤居中。从而为该区域土壤的硅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环境治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2.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测定并分析了黄土区(淳化)坡耕地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入渗过程,得出:不同耕作措施,随着入渗时间的增加,强化入渗速率以指数函数递减;对于同一种耕作措施,随着雨强的增加,强化降雨入渗速率也减小;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对该区的三种不同耕作措施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区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强化降雨入渗速率的模型。  相似文献   
33.
耕作措施对产流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郑子成  吴发启  何淑勤 《土壤》2004,36(3):327-330
本文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通过不同耕作措施人为造成不同地表的方法,从地表糙度方面定量化地研究了耕作措施对侵蚀产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地表糙度,可减小径流量,进而减小侵蚀,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表达式。这为进一步完善侵蚀测报模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探明黄壤坡耕地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及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迁移途径与流失特征。以顺坡垄作、平作和横坡垄作措施下玉米种植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径流小区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自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及其DOC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种植玉米坡耕地径流量及DOC通量均受雨量等级影响显著,随雨量等级增大而增大,且玉米成熟期流失量均最大。(2)地表径流、0-20 cm壤中流和20-40 cm壤中流分别占总径流量的78.98%,9.05%,11.97%,DOC流失通量分别占总通量的74.90%,11.97%,13.13%。(3)横坡垄作DOC流失量显著小于顺坡垄作,横坡垄作径流量分别是平作的0.93倍,是顺坡垄作的0.86倍;横坡垄作DOC通量是平作的0.85倍,是顺坡垄作的0.79倍。雨量等级增加将显著加剧玉米种植坡耕地径流及DOC流失,研究区玉米成熟期径流及DOC流失最为严重,地表径流是坡面径流及DOC流失的主要途径,横坡垄作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坡面径流及DOC流失。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开展小尺度下茶园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变异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指导茶园养分管理和土壤培肥。  【方法】  于2020年,在四川雅安名山区中峰镇面积约2 km2的生态茶园,采用随机布点法布设9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取 0—30 cm 表层土壤,分析土壤pH、有机质以及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4种微量元素含量,用阈值法(平均值±3倍标准差)对分析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小尺度下茶园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4种有效态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  【结果】  研究区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56.0、28.0、1.2和1.8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52.59%、89.95%、38.81%和32.90%,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有效铁、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均服从正态分布,而有效锰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土壤有效铜呈纯块金效应,全局Moran’s I指数为负值;有效铁、有效锰以指数模型为最优拟合模型,有效锌以球面模型为最佳,块基比在36.57%~61.85%,均呈中等空间相关性,全局Moran’s I指数均为正值,且有效铁含量具有极显著空间自相关性。4种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有效铁含量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有效锰含量随地面坡度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有效铜含量斑块状分布明显,有效锌含量则呈现出从研究区两端向中部递减的分布特征。有效铁含量与有机质、pH显著正相关,有效锌含量则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锰含量与坡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有效铜含量则与各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中锋生态茶园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总体上均较丰富,均属中等变异强度。土壤有效铜存在空间孤立现象,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锌表现为空间聚集特征。茶园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有效锰含量则主要受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设施栽培下原状土与扰动土水分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省双流县设施栽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原状土与扰动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水分物理性质和比水容量等项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扰动土水分特征曲线总体变化趋势与原状土较为一致。在低吸力阶段,相同吸力条件下扰动土含水量高于原状土,在高吸力阶段两者差异较小。扰动土毛管孔隙度、总孔度和凋萎含水量在剖面上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原状土较为一致。扰动土不同土层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差异较小,原状土的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在低吸力阶段,相同吸力条件下扰动土比水容量远高于原状土,但随土壤水吸力增加,扰动土比水容量变化趋势逐渐与原状土一致。  相似文献   
37.
降雨类型对地表微地形空间变化及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分析延迟型和减弱型2种雨型下紫色土地表微地形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其对地表产流过程和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降雨时间的推移,地表高程波动范围缩小并集中于(-5)~5 mm之间,高程变化的最大值多出现在坡面中下部;延迟型降雨下,地表衰退所占面积比例分别为48.56%,45.28%和63.14%,减弱型降雨下分别为38.59%,36.58%和35.12%,前者第4,5级水系起始点向坡面上部迁移,后者起始点稳定在坡面中部.不同雨型下径流总量差异较小,但延迟型降雨侵蚀量高于减弱型降雨35.83%.  相似文献   
38.
云钾既是烟草生长的必需元素,也是影响烟叶品质的关键元素。但是常年以来,我国的烟叶钾含量普遍偏低,严重影响着烟叶晶质的进步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烟草钾的吸收、积累和分配特性以及影响烟叶钾含量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培育钾高效吸收品种、调节土壤水分和ph值、合理施用钾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提高烟叶钾含量的有效途径,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39.
不同耕作措施下成熟期玉米对径流及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开展不同耕作措施下成熟期玉米对坡面产流及产沙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雨强下,种植玉米各措施径流量和产流强度都要小于相应的对照。在雨强为1.0,2.0mm/min下,平作措施径流量最小;在雨强为1.5mm/min下横坡措施径流量最小;在雨强为1.5mm/min下,平作措施和顺坡措施径流量达最大。在雨强为1.0mm/min下各措施含沙量均最小;在雨强为1.5mm/min下平作措施含沙量达最大;在雨强为2.0mm/min下横坡和顺坡措施含沙量最大。不同雨强下,平作、顺坡耕作、横坡耕作和对照小区产流产沙过程均呈波动变化,平作、顺坡耕作和横坡耕作的产流时间均较对照小区延后。  相似文献   
40.
基于分形理论的设施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现场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原状土壤和扰动土壤分形维数及其与水分特征曲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质地的情况下,分形维数随土壤容重的增大而增大;设施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原状土分形维数与扰动土分形维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原状土与扰动土分形维数的关系来预测的原状土水分特征曲线在整个含水率范围内预测结果与实测值一致性较好,表明根据土壤扰动土分形维数来预测原状土水分特征曲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