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2篇
  26篇
综合类   16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刘竞宇  张仕超    熊熙  欧云梅  邵景安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2):312-323,332
为探究农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合作社的区位选择与建设、发展,促进不同类型合作社的精准培育,研究选取重庆市江津区作为研究区,基于江津区2005—2019年合作社微观面板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合作社时空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合作社发展呈现3个增长阶段,2005—2010年起步缓慢增长,2011—2015年稳步快速增长,2016—2019年成熟缓慢增长;(2)在空间上显著聚集,集中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类型和种养规模分类下各类合作社空间分布均呈显著聚集;(3)合作社整体呈西北—东南分布并向东南方扩张;(4)乡村劳动力和交通运输是影响合作社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如对果蔬、粮油、畜禽、综合、花椒和服务类合作社影响最大是乡村劳动力,而对特色类合作社影响最大的是交通运输。综上,江津区农民专业合作社随时间变化数量呈阶段性增长,空间分布显著聚集且向东南方扩张,社会经济因素对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大于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22.
为了分析研究三峡库区(重庆段)农村面源污染物全氮(TN)、全磷(TP)、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排放量与其驱动因素与的作用关系,在重庆市库区21个区县级尺度上,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9个原始指标中提取了4个主成分,并用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污染物和驱动因素之间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生活强度、土地利用类型及水土流失因子对三峡库区腹地外围和腹地沿江地区的农村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农资使用与畜禽养殖、农村社会环境因子对三峡库区的库中地区影响较大,三峡库区库尾都市核心区受4个主成分因子影响作用较小.2)污染物COD,BOD5主要受到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强度、农资使用和水土流失的影响.污染物COD,BOD5排放量受本区域驱动因素的影响要大于邻近区域的驱动因素.3)污染物TP,TN主要受到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强度、畜禽养殖与农资使用的影响,污染物TN的排放量还受到土壤侵蚀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污染物TP,TN的排放量受邻近区域扩散因素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3.
对2005、2010和2015年凉水井卫星影像进行解译和人机交互处理,获取3期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外加调研数据、统计数据,借助单一、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定量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基于GIS技术计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煤矿开采对生态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凉水井矿区2005—2010、2010—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水域、草地面积均呈减小格局,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分别由起初的0.578、0.287 hm2增加到0.984、0.725 hm2。2005—2010年,工矿仓储用地的单一动态度最大,达到141.11%;2010—2015年,水域的单一动态度最大,达到93.66%。2005—2015年,土地利用类型经历了先有序后无序状态演变的格局,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为5.14万元。  相似文献   
24.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进展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张贞  魏朝富  高明  邵景安  秦建成 《土壤通报》2006,37(5):999-1006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内部属性变化的总体描述,发展经历了定性到定量的过程,融合了多学科的特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及其研究成果。指数法简单易行,但是带有主观性,会掩饰土壤性质某些质的变化;动态评价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将评价结果用于经济学分析,研究范围拓宽;生命周期评价完整研究土壤发生发育的周期,时间尺度上考虑全面,但是没有考虑空间尺度;G IS用于土壤质量评价,能将定量分析与空间分析结合起来,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5.
重庆市不同经济类型区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目标具有多层次性,特别是不同区域土地整理目标不同。采用文献综合法和归纳分析法,在对土地整理目标的区域配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区域差异,阐明了不同区域土地整理所服务的目标和重点:都市发达圈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加强农地整理和非农建设用地整理;渝西经济走廊服务于重庆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和中心村建设及工矿用地复垦;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服务于重庆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强调生态退耕和低效林、园和牧草地整理,并结合流域治理,复垦灾毁废弃地,改造中低产田土。  相似文献   
26.
农田灌溉遥感监测旨在通过遥感技术监测灌区作物的灌溉面积和种植结构,来实施高效的灌溉用水管理,达到建设节水型农业和对灌区现代化管理的目的。科学客观地总结农田灌溉面积遥感提取相关的研究进展,能为开展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通过系统全面的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当前研究所采用的原理与方法,具体操作过程,存在问题等,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值得肯定的是,目前已具有初步的理论和探索,对局部和区域农田灌溉面积的遥感提取具有了一定成效。不足之处在于,基于灌溉前后土壤水分和温度变化的原理与方法受降水影响大;地表实测数据收集困难;数据源单一,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少。在未来研究中,农田灌溉面积的多时相动态提取是趋势所在。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取原理和方法需进一步完善和补充;②注重多源数据和多种因素整合分析;③注重灌区基础资料库的建立和更新,注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7.
基于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研究框架,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景观指数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究人地耦合视角下三峡库区腹地土地系统演变规律,揭示其影响机制,从而归纳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转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三峡库区腹地人类活动强度由逐渐增强转变为逐渐减弱,人地耦合关系总体表现为向协调型平缓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中部与东北部趋于协调型、北部趋于拮抗型、南部变化不明显的分异特征;2)人地耦合土地系统数量—景观格局—功能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拮抗区和失调区耕地总体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1 263、40 029 hm2。其中,拮抗区林地恢复性增长,增长量为89 648 hm2。失调区林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变化,总体增长16 054 hm2。协调区果园明显扩张,增长量为13 856 hm2;斑块破碎化程度改善,趋于规则;土地系统由单功能主导向多功能转变;3)研究区人地耦合土地系统转型模式呈现多元化,可归纳为:拮抗区:林地恢复-斑块聚集不规则-生态;失调区:林地缩减-斑块聚集规则-生态主导;协调区:果园扩张-斑块聚集、整体规则-生态经济;4)距离与地形是影响土地系统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主导因子之间交互产生叠加效应,共同促进土地系统的变化。研究揭示了三峡库区人地耦合关系发展规律与土地系统转型模式,对促进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业问题日益突出,能否对区域种植业发展水平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定量评价尤为重要.文章提出了区域种植业发展指数的概念并基于农产品产量波动系数、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构建了区域种植业发展水平的度量模型,并以重庆市万盛区石林镇为例,进行动态研究及预测,结果表明:石林镇种植业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在未来5 a内还有恶化的趋势.针对动态分析及预测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9.
土地流转是突破低效率用地的有效途径,解析山区耕地流转特征可为推进山区耕地高效利用提供决策支撑.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获取巫山县农户数据,并从农户尺度统计分析研究区耕地流转特征及分布,研究显示:1农户流转规模对撂荒及实际耕种的影响表现为流转规模越大,撂荒地越少,耕种面积就越大;撂荒普遍存在于不同耕地流转类型之间.2不同生计类型农户其家庭规模、劳动力配置、家庭年龄结构及收入结构等影响耕地流转;且主导耕地流转类型及流转规模的因子随不同生计类型农户而不同.3耕地流转区主要集中在距农户居住地0.5km以内,0.5km以外的耕地多以撂荒为主,山区耕地呈连片种植趋势.  相似文献   
30.
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石柱县为样区,利用2002,2012和2019年3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与林地年度变更数据,在ArcGIS支持下,应用InVEST模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服务功能进行定量评估,并运用灰色关联法识别影响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变化的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2002—2019年间样区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功能均呈方斗山、七曜山区较高,沿江平坝和方斗-七曜山所夹槽谷区较低的空间格局;2)2002—2019年间样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变化显著,土壤保持功能增长155%,水源涵养增加41%,水质净化提高47%;3)2002—2019年间林地各类型单位面积平均土壤保持量、水源涵养量、N与P输出量大小均以有林地为首,有林地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的影响起决定作用;4)森林面积是影响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功能的主要因素,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建设工程对森林面积增加做出巨大贡献。人口的增加、流动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同样也会对服务功能的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