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248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草地的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该文根据陕北黄土区4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苜蓿地(MedicagosativaL.)连续3a的降雨、径流、土壤水分动态和生物产量的小区定位观测结果,研究分析了自然降水与土壤水分补给、土壤水分补给与地上部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水分消耗的关系;并采用FAO法和水量平衡法分别计算出了苜蓿地土壤水分的承载力。结果表明:苜蓿地土壤水分补给量与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关系,地上部生物量与土壤水分消耗量呈二次函数关系。用FAO法估算可得陕北黄土区土壤水分可承载的苜蓿最大产量为3992.2~4173.7kg/hm2;而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可得陕北黄土区苜蓿地可承载的地上部生物量为2600~3500kg/hm2,比FAO法低16.07%~33.52%。坡向、坡位相同时,坡度增大,承载力降低;坡向、坡度相同时,下坡承载力大于上坡;坡度、坡位相同时,南坡承载力小于北坡。  相似文献   
322.
利用两区和两流区模型模拟氯离子在黑垆土中的迁移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状长武黑垆土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输入方式、不同孔隙水流速条件下的氯离子溶质迁移过程,分析原状土壤中大孔隙存在条件下溶质迁移的特征,对两区模型和两流区模型的各拟合参数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小脉冲输入条件下,氯离子浓度在试验土柱中均随穿透试验的进行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其峰值大小及其出现位置随孔隙水流速变化差异显著,且小脉冲输入时溶质穿透曲线较大脉冲时的不对称和拖尾现象更为显著;两流区模型相对于两区模型可较好描述氯离子的穿透曲线;两模型所得模拟参数随孔隙水流速的变化差异性较大。两模型拟合所得弥散度(λ)随孔隙水流速的变化趋势相同,但两流区模型拟合的弥散度大两区模型拟合值2个数量级。两模型拟合所得可动水含量(β)均随孔隙水流速的增加相应增加,而质量交换系数(α)值均极小。  相似文献   
323.
现有关于盆栽控水模拟土壤干旱条件的试验中多采用含水率作为水分胁迫阈值,然而由于基质配比不同导致含水率相同的基质的水分状况也不尽相同,这导致各研究间结果难以对比和参考。为快速获取盆栽基质水分特征曲线,建立基质水分特征曲线预测模型。该研究以盆栽控水试验常用的泥炭土、蛭石和珍珠岩为基质材料,测定了不同配比基质的水分特征曲线,通过不同方法(多元回归模型、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基质水分特征曲线的预测精度高于多元回归;相较于人工神经网络,多元回归模型的稳定性更高。综合考虑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多元回归模型是预测作物盆栽基质水分特征曲线的最佳模型。该模型为基质水分特征曲线快速获取以及相关作物干旱胁迫研究间的对比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24.
陕北黄土高原雨养区谷子棵间蒸发与田间蒸散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黄土高原雨养区谷子的降水利用效率,该文利用中型称重式蒸渗仪和微型蒸渗仪并结合谷子整个生育期内生物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对神木六道沟流域谷子棵间蒸发与田间蒸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谷子株高和盖度的变化,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神木六道沟流域的降水总量和谷子的耗水量基本持平,在谷子抽穗期到灌浆期出现了阶段性的缺水。在谷子整个生育期内谷子棵间蒸发占总耗水量的44%。叶面积指数、0~1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与棵间蒸发与田间蒸散比值间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其决定系数均在0.8以上,且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研究为当地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25.
植被覆盖度对流域有机质和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兴昌  邵明安 《草地学报》2000,8(3):198-203
以8.27km2纸坊沟流域1:400模型为对象,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模拟天然降雨(降雨强度2mm/min,历时30min),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度对小流域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当覆盖度为60%、40%、20%和0%时,土壤铵态氮流失量为87.08、44.31、25.16和13.71kg/km2,硝态氮流失量为85.50、74.05、63.95和56.23kg/km2,有机质流失量为15.67、24.02、44.68和164.87t/km2,全氮流失量为0.81、1.18、1.98和7.5t/km2。泥沙氮素含量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流失累积量测呈逐渐增大趋势。植被覆盖虽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和全氮的流失,却能增加土壤矿质氮的流失。  相似文献   
326.
中国的农业环境问题与农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环境的气候、资源、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战略:完善农村政策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体制;资源管理法制化,遏制恶化态势;贯彻“科教兴国”方针,提高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27.
水、氮、磷对杨树生物量的耦合效应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根据黄土高原因水肥不协调而形成大面积低效林的问题 ,以水肥耦合为中心 ,以 1龄杨树幼苗为研究对象 ,采用三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 ,利用盆栽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手段 ,研究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下 ,水、N、P三因子对杨树生物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杨树生物量存在着耦合交互效应 ,不同的水、N、P配合有不同的生物量积累 .因此 ,合理施肥、量水配肥是改善黄土高原因水肥不协调而形成大面积低效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28.
推求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简单入渗法──Ⅱ.实验验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预报土壤中水分流动需要的土壤导水特性可通过观察水平土柱的入渗过程来确定,这一观测过程的分析是基于对Richards方程求积分解。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中的参数由观测的水平土柱和特征湿润长度和吸力为确定,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由已确定的特征曲线中的参数和测定的饱和导水率导出。供试土壤有三种,它们的质地从砂壤到粘壤。由这种方法所确定的这三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与实测的特征曲线符合良好,所确定的砂壤的非饱和导水率与实  相似文献   
329.
论水土流失研究中的植被覆盖度量指标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由于研究的视角及方法、手段的不同,水土流失研究中的植被因子指标表现出十分丰富的内 容 。本文集中分析了现有的各种植被覆盖指标,对其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和比较,界定其内涵, 以便为水土流失研究中对植被因素的理解提供一个较系统的视窗,避免指标的误用和错用。  相似文献   
330.
黄土高原地区玉米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比较了作物生产潜力常规研究方法与作物生长模拟研究方法的特点, 在玉米生长模拟模型介绍、模型验证和气候、土壤、作物数据库组建的基础上, 应用DSSAT3中的CERES-玉米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22个地点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 获得了各点6~15年玉米的产量潜力值, 并统计计算了研究时段内玉米生产潜力的平均值、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