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3篇
  248篇
综合类   34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61.
利用黄土高原长武农业生态试验站冬小麦农田水分循环的长期定位试验资料对澳大利亚科工组水土研究所开发的WAVES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和实测值的比较证实WAVES模型可用于模拟黄土高原农田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过程,对短时段(1年)和长时段(10年)的模拟都有较高精度,模型对土壤肥力指数反映敏感。文中还讨论了模型为适应黄土高原这一特定水文生态系统需要改进的方面。  相似文献   
262.
土壤干湿交替对玉米生长速度及其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干湿交替对玉米生长速率、叶片水势、渗透势、气孔导度、相对生长速率和耗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3~7叶期经历土壤水分缓慢亏缺,再进行复水的干湿交替后玉米叶片渗透调节能力明显增加,叶片生长表现出补偿效应,每次干湿交替后生长速率迅速下降的叶水势趋于下降,气孔导度对土壤水分变化非常敏感,并在干旱—复水过程中具有后效作用,蒸腾耗水量随干—湿交替而具有下降趋势,初步证明可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人为控制不同生育时期的供水时间形成干湿交替,促进渗透调节能力增强和补偿生长来实现作物高产、高效、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3.
水,氮,磷对杨树生物量的耦全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土高原因水肥不协调而形成大面积低效林的问题,以水肥耦合为中心,以1龄杨树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三因子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回归设计方法,利用盆栽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手段,研究探讨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水、N、P三因子对杨树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因素对杨树生物量存在着耦合交互效应,不同的水、N、P配合有不同的生物量积累。因此,合理施肥、量水配肥是改善黄土高原因水肥不协调而形成大面积低效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64.
多年生黑麦草草地矿质氮淋溶与径流流失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人工放水模拟冲刷试验,研究多年生黑麦草草地土壤矿质氮素淋溶和径流流失的关系。当硝态和铵态氮肥用量分别达到5000kgN/km2,冲刷强度为1mm/min,冲刷时间为50min时,观测氮素径流流失,于48h后检测土壤矿质氮动态。结果表明,坡度为25°、20°、15°、10°和5°土壤,铵态氮径流流失量分别为97.3、87.9、79.0、57.1和50.4kg/km2,分别占施氮量的1.9%、1.8%、1.%、1.1%和1.0%。铵态氮淋溶深度仅达到60cm,其淋溶量占施氮量的55.3%~8.1%,且随着坡度的增大淋溶量逐渐减少。硝态氮随着径流的流失量分别为575.4、330.3、282.6、140.1和91.0kg/km2,分别占施氮量的11.5%、6.6%、5.7%、2.8%和1.8%。硝态氮淋溶与土壤水分入渗同步,随着坡度的降低淋溶深度则逐渐增加,硝态氮主要在0~0cm土层累积,其累积量介于209~3433kg/km2之间,占施肥量的41.9%~8.7%,而在0~105cm土层累积量则介于723~2521kg/km2之间,占施氮量的14.5%~50.3%。  相似文献   
265.
黄土高原土石山区碎石分布特征及其导水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水凤凰山中等风化变质岩碎块含量随土层增加含量增大;各层土体中粒级为2~5 mm碎石含量在各坡位变异小,坡中、坡下处粒径大于25 mm碎石含量相对高;铜川崾崄梁坡上土体的风化沉积岩碎石含量有随着土层加深有增大的趋势,其他坡位该趋势不明显,含量最高的为10~30 mm碎石;泾阳张家山卵石含量在坡位和土层上分布差异较小,粒径10~30 mm碎石含量最高。中等风化的块状碎石构成的土石介质的饱和导水率(ks)与土石比(土壤和碎石的质量比)关系呈对数关系,而片块状沉积岩碎屑构成的土石介质的ks与土石比关系呈正比线性关系;而椭圆卵石构成的碎石构成的土石介质ks与土石比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66.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沟岸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择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典型切沟,采用人工取样和中子仪测定研究了柠条坡地不同坡位土壤水分变化,明确了切沟对沟岸柠条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范围,建立了土壤储水量与距沟沿不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雨季(7~10月),天然降水对柠条坡地下位的补给深度达到了220 cm,对坡地上位和中位的补给深度分别为180 cm和160 cm。在土壤剖面200 cm深度范围内,坡下位土壤水分含量始终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200 cm深度以下,坡地上、中、下位土壤水分趋于一致。切沟对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影响水平宽度达到3~4 m,垂直深度达到6 m以下。沟岸柠条坡地距沟沿不同距离土壤剖面储水量与沟沿距离间的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表达。研究沟岸地距沟沿不同距离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沟岸地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67.
268.
Green-Ampt 公式在层状土入渗模拟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Green-Ampt入渗模型特点的进一步分析和总结,概述了目前对Green-Ampt 入渗模式的发展情况,特别在沙层阻水、浑水入渗、间歇入渗和降雨入渗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Green-Ampt公式在这些方面应用中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为在黄土区的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69.
黄土高原气候变迁、植被演替与土壤干层的形成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2 .5Ma B.P.以来 ,受地球轨道要素周期性变化和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升的影响 ,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存在着干期与湿润交替出现的现象 ,但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化方向演化。黄土高原第四纪以来草本植物一直较为繁茂 ,木本植物仅在少数几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现代黄土高原人工林草植被普遍存在着土壤干层问题。土壤干层的形成是气候干旱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它是导致植被演替的直接原因之一。人工植被激发并强化了土壤干层的形成。土壤干层的形成是气候干旱化和人工植被选择不当两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有望通过有关人工措施使其危害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70.
本文用山西、陕西、内蒙、甘肃四省、区辐射台的资料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彭曼(Penman)公式中的某些系数进行上修正;分析了作物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土壤水分修正系数的表达式;以水量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蒸发蒸腾量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