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9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园艺   2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银杏花粉生活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回归和方差分析发现,刚刚采集的银杏花粉生活力高达84.5%~98.12%。在一年生枝段上,小孢子叶球的下部比上部花粉生活力高13.36%。靛蓝(IG)更适于银杏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在干燥器+冰箱贮藏条件下,银杏花粉30d后生活力下降到72.1%,60d后下降到62.4%,半年后下降到51.4%,一年后下降到1.5%。  相似文献   
142.
利用AFLP技术,对来源于全国20个省(区)的180份银杏古树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聚类的方法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646条谱带,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100%;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H)和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2.0000、1.2575、0.1662和0.2746;各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4~0.9115之间,平均值为0.7919。建立的银杏古树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的35%的样品。t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原始种质差异不显著,能够最大程度的代表原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3.
麻栎半同胞家系苗期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山东泰山林场25个麻栎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在烟台市林科所苗圃展开苗期试验,测定1年生苗期苗高、地径等13个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麻栎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苗高,地径、叶数、主根粗等性状遗传力较大,均在0.60以上;苗高与地径、叶数、主根粗、高径比,地径与叶数、主根粗,侧根数与茎根比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4.
旋光法和凯氏定氮法测定表明,叶籽银杏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胚乳淀粉含量分别为63.22%和61.91%;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35%和13.36%。SEM 观察结果表明,叶籽银杏淀粉粒形状大多为球形和椭圆形,有A、B、C(大、中、小)3 种类型。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均含有A 和B 型淀粉粒,C 型淀粉粒仅在叶生种子中发现。正常种子A 型淀粉粒大小为14.28 μm × 11.96 μm,长轴/短轴比为1.24;叶生种子分别为13.63 μm × 10.55 μm 和1.30。正常种子B 型淀粉粒大小为8.29 μm × 7.28 μm;叶生种子为8.90μm × 7.68 μm。叶生种子C 型淀粉粒大小为2.07 μm × 1.84 μm。与正常种子相比,叶生种子淀粉粒特点是大小不一,B 型和C 型淀粉粒明显可见以“出芽”方式从大淀粉粒上长出,淀粉粒间空隙大,基质蛋白丰富,淀粉粒上有凹陷区。淀粉粒类型、大小、形态和含量在不同单株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单株的基质蛋白质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正常种子和叶生种子间淀粉粒和蛋白质相互连接方式及在淀粉粒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叶生种子淀粉含量低及形态多样性与其胚乳发育滞后、种粒小有关。对叶籽银杏淀粉粒的系统学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以我国的叶籽银杏和普通银杏的大枝为试材,分析了管胞的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和微纤丝角的径向变化趋势,并对叶籽银杏和普通银杏雌株间管胞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籽银杏管胞双壁厚、径向直径较普通银杏大,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叶籽银杏微纤丝角小于普通银杏;叶籽银杏同普通银杏一样早晚材间管胞各个特征指标(双壁厚、径向直径、弦向直径等)存在明显差别,且差异显著;叶籽银杏各管胞各形态指标径向变化趋势与普通银杏基本一致。对管胞特征综合分析后认为,叶籽银杏木材密度较普通银杏小,且质地较疏松,但叶籽银杏径向生长速度较普通银杏快。  相似文献   
146.
基于FTIR的银杏木材鉴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毛白杨、侧柏为对照,采用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对6个银杏无性系红外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鉴别,结果表明:毛白杨、侧柏与银杏3树种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明显不同,银杏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兼有阔叶和针叶树的特征,相对更接近于针叶树;6个银杏无性系木材的红外指纹图谱差别明显,能够用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法鉴别银杏不同无性系木材。  相似文献   
147.
以山东沂源一株叶籽银杏为试材,对其成熟种子的脱落特性和形态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9月15日至10月10日,共收集落种1 109个,日均落种数为48个.种子脱落明显分为脱落前期、中期和后期,脱落中期为9月27日至10月4 日.9月16日的种重是6.24 g,9月22日出核率是35.57%,10月5日出仁率是64.17%.本研究对探讨叶生种子发育生理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8.
银杏观赏品种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以银杏(GinkgobilobaL.)幼叶为材料,采用压片法首次对来自4个国家的‘塔形银杏’(Fistigiata)等21个银杏观赏品种进行系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银杏观赏品种染色体核型一致,均为2n=2x=24=4m 8sin 12st。②对其中已知性别的15个观赏品种和未知性别的6个观赏品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6个未知性别的观赏品种进行了性别鉴定。③雄株染色体相对长度在4.37%~17.12%之间,而雌株染色体相对长度4.31%~15.34%之间。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占83.33%,观赏品种的核型属于较不对称的3B型。④核型进化分析表明,观赏品种染色体平均臂比或长度比较银杏原种有较大变化。‘垂乳银杏’(Tit)、‘金兵普林斯顿’(Prhacetonsentry)和‘叶籽银杏’(Yeziyinxing)的染色体长度比大于3.2,而‘圣克鲁斯’(SantaCruz)平均臂比最大为3.2。本文对银杏的起源、演化及观赏品种分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9.
15种榛子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普通压片法,以榛子叶芽为试材对其15个种质资源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榛子各种质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核型可分为三种类型:2n=2x=22=22m、2n=2x=22=20m+2sm和2n=2x=22=16m+6sm;没有发现随体;所有种质染色体绝对长度平均值为1.50 μm,属小染色体;除欧榛和7#为1A型, B-23为2B型外,其余种质皆为1B型。种质间核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探索银杏的需水特性,探讨银杏叶片光合作用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变化过程及各生理指标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选择2年生银杏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供水后自然耗水的方法获取一系列土壤水分梯度,利用便携式CIRAS-2型光合作用系统测定7种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胞间CO2浓度及气孔导度等生理参数的光响应过程,同时对银杏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轻度水分胁迫,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左右时,最适宜银杏的生长。银杏生长所允许的最大水分亏缺在RWC为46.81%左右,银杏同时维持较高的净光合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土壤相对水分含量范围为59.61%~84.72%。试验结果为加强银杏水分管理、确保银杏生长良好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