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8篇
农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园艺   2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树管是一种使落叶树木免于兔子、鹿和机械伤害的有效方法。树管有4英尺高,是半透明的聚乙烯圆柱体,能使足够的光透过射到苗木上。树管优点是:能够形成理想的生长环境;能够提供100%的湿度;能够保持管内较高温度;能够产生温室环境;生长量增加3~4倍;促进直立生长;苗木免受风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2.
15种榛子种质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普通压片法,以榛子叶芽为试材对其15个种质资源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榛子各种质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核型可分为三种类型:2n=2x=22=22m、2n=2x=22=20m+2sm和2n=2x=22=16m+6sm;没有发现随体;所有种质染色体绝对长度平均值为1.50 μm,属小染色体;除欧榛和7#为1A型, B-23为2B型外,其余种质皆为1B型。种质间核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3.
利用MSAP(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对11株叶籽银杏的胞嘧啶甲基化水平和模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叶籽银杏基因组的CCGG序列中检测到36.86%~46.43%的DNA发生甲基化。本研究从36对选扩增引物中筛选出14对引物组合,共得到2879条清晰可辨的带,叶籽银杏总体平均DNA基甲基化水平为42.14%,甲基化模式以内侧胞嘧啶为主,其中,外侧胞嘧啶甲基化水平为11.90%~23.90%,内侧胞嘧啶甲基化水平为17.03%~28.37%。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单株的叶籽银杏可分为3大类。推断叶籽银杏的变异机制可能与DNA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4.
刺槐无性系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3个刺槐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8对引物共检测出1 230条谱带,其中有1 218条为多态带,占总谱带的99.02%;特异性条带有203条,其中缺失带为11条,通过特异性条带可鉴别83%的刺槐无性系;聚类分析将刺槐种质分成5组,来源相同的无性系并未严格聚在一起,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135.
银杏叶生小孢子囊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作者发现的中国第一株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比较形态学及系统意义进行研究。叶生小孢子囊雄株有正常小孢子囊和叶生小孢子囊两种类型。叶生小孢子囊常着生在某些短枝的叶片边缘,这些叶片明显较正常叶片小,叶片顶端或两侧常有1 ~3个深裂刻(lobe),在裂刻处堆积1 ~9个不等的小孢子叶,或者小孢子叶1 ~3 (5)个聚生在叶柄叶片交界的叶柄两侧,小孢子叶无柄。着生小孢子囊的叶片除在小孢子囊着生处叶片加厚外,解剖结构和正常叶片无明显差异,均由表皮,叶肉,叶脉3部分组成,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叶生小孢子囊的数量、着生位置和形态具多样性。正常小孢子囊近椭圆形,叶生小孢子囊近圆形,孢子囊壁4 ~7层细胞,散粉期绒毡层已经退化,仅留痕迹,孢子囊内分布大量花粉。叶生小孢子叶的花粉极轴和赤道轴分别为19.99和13.60μm,每个叶生小孢子(花药)有花粉1.86万粒。正常花粉为光滑型,而叶生小孢子囊花粉为粗糙型。叶生小孢子囊花粉具有萌发能力。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个体发生,表明银杏的小孢子叶有叶性来源的性质,叶生小孢子囊银杏可能是一种奇特的嵌合体。对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系统发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6.
银杏繁殖的原理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种子、插条和嫁接繁殖是银杏繁殖的3个主要途径。我国在种子繁殖的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种子繁殖的关键是大粒种子、层积催芽、适时播种和大肥大水等;插条繁殖的关键是良种插条、生根剂处理及环境调控等,嫁接繁殖的关键是蜡封接穗、就地嫁接、小砧适接、大砧插皮、干高适宜、扶梢直干等。  相似文献   
137.
138.
银杏种子数量遗传分析及多性状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12 个产地50 个银杏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多性状选择。分析结果表明, 最大单核质量为3. 89 g , 出核率33. 58 % , 出仁率82. 49 %。单核质量遗传力为0. 9759。核形系数和单核质量间的rG 达0. 9986 , 单果质量对单核质量的直接遗传PY·i 达1. 407。全国12 个种源可以分成4 大类。采用指数选择或直接选择法优化出3 个核用品种。对银杏核用品种良种选择的理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9.
银杏雌株插条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银杏实生和嫁接雌株插条繁殖进行了系统研究。银杏雌株插穗仍属于愈伤部位生根型,生长期60d以上。生根剂处理生根率高、根数多、质量好。实生雌株生根能力较嫁接母树强;佛指品种生根率高于马铃类,即使1300a生的实生雌株生根率仍可达88.4%。梢部和整条插穗较中部和基部插穗生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0.
利用AFLP技术,对来源于全国20个省(区)的180份银杏古树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逐步聚类的方法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646条谱带,多态条带百分率(PPB)为100%;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H)和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2.0000、1.2575、0.1662和0.2746;各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904~0.9115之间,平均值为0.7919。建立的银杏古树核心种质保留了原始种质的35%的样品。t检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原始种质差异不显著,能够最大程度的代表原始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