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2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7篇
  22篇
综合类   11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旨在对多杀性巴氏杆菌recN基因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并对其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参照GenBank中recN基因序列(登录号:CP003313.1)设计1对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构建pET-28a(+)-recN重组质粒并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对融合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了大小约为1 677 bp的recN基因序列,通过诱导表达的His-Tag融合蛋白大小约为66.94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生物信息学分析,recN蛋白的分子式为C2735H4428N786O855S16,消光系数为24 785,不稳定系数为43.99,属于不稳定蛋白;理论等电点(pI)为5.62,为酸性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316,与试验表达的包涵体蛋白性质相同,即同为疏水性蛋白;recN蛋白在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的半衰期为30 h,在酵母(体内)中的半衰期>20 h,在大肠杆菌(体内)中的半衰期>10 h;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64.87%)及无规则卷曲(21.00%)为主;经疏水性分析,预测该蛋白有3个高疏水性区域和9个高亲水性区域。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探究多杀性巴氏杆菌recN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地域文化角度论述城市景观设计,提出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地域文化体现。  相似文献   
13.
邝光星  梁启用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074-1007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技术也不断地提高与更新。"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农业技术中的一项先进技术,目前被提出次数也越来越多。节水、节肥、节省人力是该技术最突出的三大特点。为了解该技术在不发达城市的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在阳江市范围内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发展现状等展开调查。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技术确实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节水、节肥、节省人力和效益增收的好处,但是该技术应用在当地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也指出该技术在该市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适应玉米的溶磷细菌筛选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石灰性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高效溶磷细菌X5、X6、Z4和Z8,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探索其单独及复合的溶磷促生潜能。研究发现菌株X5、X6、Z4和Z8均可以利用玉米根系分泌物作碳源生长。菌株X6和Z4均能产生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菌株Z8可产生IAA不产生铁载体,菌株X5可产生铁载体不产生IAA。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单一溶磷菌及4株菌复合处理均可促进玉米生长,但复合菌群的溶磷促生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研究菌株的分类地位,初步鉴定X5、X6、Z4、Z8分别为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oae)、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元江芦荟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元江芦荟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影响元江芦荟多糖提取率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元江芦荟粗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分别为:纤维素酶加入量12mg/L,酶消化时间3h,酶消化终止温度90℃,酶消化终止加热时间30min,乙醇沉淀终浓度90%。结论采用上述单因素条件对元江芦荟多糖进行提取,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我国新出现的禽副黏病毒14型(APMV-14)的基因组特性,对2022年从我国家禽中新分离到的2株APMV-14毒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株毒株基因组长度均为15 444 nt,结构均为3''-N-P-M-F-HN-L-5'',3''前导序列和5''尾随序列长度分别为55和277 nt,各基因间隔序列长度不等(2~36 nt);2株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均为99REGR↓L103,具有低致病性禽副黏病毒分子特征;2株毒株HN蛋白长度均为607 aa,明显长于2011年日本分离株APMV14/duck/Japan/11OG0352/2011(580 aa)。同源性分析显示,我国分离的2株不同宿主来源的APMV-14毒株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99.5%,与APMV-14代表株11OG0352同源性最高(91.0%),与其余禽副黏病毒同源性仅为45.0%~52.3%;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APMV-14毒株与日本APMV-14分离株(11OG0352)位于同一分支。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2株来源于不同宿主(鸡和鸭)的APMV-14毒株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说明APMV-14已具备水禽—陆禽的跨种传播能力。本研究为APMV-14生物学特性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冬枣皮薄肉脆,富含维生素C和矿物质,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冬枣病害种类繁多,采用传统人工检查的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制约了冬枣的产业化发展.使用传统计算机视觉的冬枣病害识别方法其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为选择的特征是否合理,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卷积神经网络(HCNN)的冬枣果实病害识别方法.HCNN包括三个结构相同的CNN(卷积神经网络)和一个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在进行识别的过程中,首先将原始冬枣果实病害图像的RGB、HIS和Lab三种图像分别输入HCNN的三个CNN;然后在分类层将三个CNN得到的特征图整合为一个特征向量;最后通过SVM分类器对病害图像进行分类.该方法能够自动地从冬枣果实病害图像中提取到有效的特征,不需要人工设定特征提取方法.在果实病害图像数据集上进行一系列实验,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图像不同颜色的特征,能够实现精确、稳定和高效的冬枣果实病害类型识别,为冬枣果实病害防治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安全是社会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水资源问题日益紧迫的形势下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梳理目前常用的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建立水资源安全评价基本指标库.结合水资源安全的内涵,设置供水保障、水资源开发、水资源调配和水资源利用4个准则层,选取共11项指标,构建了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临沂市2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6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5节胸腰椎体行PVP或PKP治疗并随访。结果术后l d 59例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2例疼痛轻微缓解;61例第2天下床活动,1例疼痛缓解不明显;术后6周有1例疼痛反复;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VP或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简单、安全、有效,能早期去除疼痛,尽快使患者下床活动,减少卧床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所指柏树是柏科植物的统称,包括侧柏、圆柏、龙柏等多个树种。柏树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在生态建设、园林绿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1.1叶枯病1.1.1发生特点。叶枯病主要危害柏树叶片,尤其是新生的幼嫩细枝与鳞叶。柏树叶枯病病菌为子囊菌门的绿胶杯菌,无性时期为链格孢菌,有性时期为子囊菌,以子囊孢子于秋末侵染植株并潜伏过冬。植株染病当年并不会出现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