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4篇
综合类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研究目的】受城市化、工业化的影响及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的胁迫,北京农业发展正面临空间减少的危机。此背景下,探讨北京农业的可能发展空间,并提出相关利用建议,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方法】以农业发展空间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借鉴牛顿的空间学说对农业空间进行划分,并以图示法为手段,直观地反映了不同空间的联系。【结果】北京农业发展空间有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之分,并可再次细分为四个亚空间,即现实空间、市场提升空间、政策提升空间和合作发展空间。农业空间的内涵、特征不同,利用方向各异。应稳定绝对空间,挖掘相对空间;应高效利用现实空间,开拓市场、政策的提升空间,同时加大与外埠的合作,以突破北京农业发展资源空间的刚性约束,提升农业发展的总量和水平。【结论】论文对于保护和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基于继续教育理念开展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已成为强化我国县级土地管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践表明,按照县级土地管理工作职业要求,系统组织课程内容,选择开放式课程平台,是此类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上述经验也可为我国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基于继续教育理念开展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已成为强化我国县级土地管理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资源学“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践表明,按照县级土地管理工作职业要求,系统组织课程内容,选择开放式课程平台,是此类课程建设成功的关键。上述经验也可为我国同类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基于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本农田规划问题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划定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最后,分析了本轮规划划定基本农田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35.
以A市B区为例,在农用地分等更新的基础上,评价规划基本农田的质量。分析表明,不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本轮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利用等为16.82等,考虑农用地分等更新后基本农田利用等提高了0.08等,但仍比上轮规划降低了0.11等。分析了新一轮规划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城市发展定位对基本农田保护考虑不足;二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对基本农田质量的检查;三是土地整理后优质耕地未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四是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不及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加强对基本农田质量的考虑;将土地整理后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及时进行农用地分等更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纳入"一张图"工程。  相似文献   
36.
1982年由美国科学家A.Mehlich先生提出的Mehlich3号(M3)联合浸提剂,由于其良好的性能,该联合浸提剂在美国得到非常普遍的应用。我国研究者对M3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但总体而言未能进行系统研究和推广。文章根据我国对于M3浸提剂的研究情况,综述了用M3方法测定我国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常规方法测定值比较,评价其适应性,为M3方法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作为北京市十个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区之一,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高质量完成了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文章归纳了副中心开展土壤三普工作的独特意义,总结了土壤普查前期踏勘、外业采样、内业总结等组织管理的可复制经验,并就组织实施、数据获取、固化要求和注重宣传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为2023年全面铺开土壤三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8.
区域土壤主要功能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在MAPGIS技术支持下,以郑州市为例,依据"活动—性质—功能"的土壤功能分析框架,构建了土壤的生产功能、缓冲与过滤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了层析分析法与指数和法对其进行评价,实现了土壤功能从定性到定量的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郑州市土壤的生产功能大体处于中等水平,但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土壤缓冲与过滤能力较强,同时将其分别与农用地自然等分等成果、以绿色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标准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布趋势较为一致,真实的反映了郑州市的实际情况。可为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城市建设发展和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参考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9.
基于土壤功能与胁迫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功能性土壤管理理论,针对初级生产力、养分供给与循环、生物多样性供给、水净化与调节、碳封存与调节5种功能选取评价指标,通过识别水田、水浇地和旱地对不同土壤功能的供给和需求关系,构建土壤功能供需判别矩阵,并叠加重金属污染胁迫因素,评价耕地土壤的健康状况,从而实现了基于土壤功能与胁迫的耕地土壤健康评价。在河南省温县进行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县5种土壤功能供需空间格局基本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的趋势,以青峰岭为界,中北部土壤功能的供需处于盈余状态,而南部区域处于失衡状态;土壤健康等级交错分布,亚健康面积占比最大,为44.4%,健康土壤零散分布在黄庄镇、番田镇、武德镇和祥云镇;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土壤养分、土壤生物活性和重金属污染胁迫是导致耕地土壤健康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可在理论上丰富土壤健康评价方法体系,在实践上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40.
对局部存在重金属污染地区采用适宜的插值方法和布设合理的采样点对重金属污染状况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得到土壤重金属Cd污染指数,并在镇域内布设2033个采样点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抽样法抽取1830、1423、1017、610、203五个采样点样本子集。首先,运用普通克里金法(OK)、径向基函数法(RBF)和反距离权重法(IDW)对该地区土壤重金属Cd污染指数进行插值预测,并通过交叉验证法进行精度检验。然后,在反距离权重法的基础上,对五个采样子集进行插值精度分析,得到大致合理采样数量。结果表明:(1)利用全集2033个采样点对3种插值方法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可知,RMSE表现为IDW(3.018)RBF(2.942)OK(2.837),ME表现为OK(-0.0736)IDW(0.0214)RBF(0.0096),MAE表现为IDW(0.5668)RBF(0.5575)OK(0.5227),3种插值方法在整体预测精度上差异不明显。而对于污染区域的识别,IDW在轻度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预测上表现出较大的优势,能较好的反应污染区域的空间变异特征。因此,认为IDW为较适宜的空间插值方法。(2)对不同采样数量的样本进行交叉验证分析可知,RMSE、ME和MAE在1017个采样点到610个采样点误差变化幅度分别为29.84%、71.31%和36.99%,误差增加幅度较前三个子样本间明显增大。在空间特征识别方面,2033、1830、1423和1017个采样点反映的污染区的空间分布特征非常相似,610和203个采样点预测的污染区域面积明显扩大,对各级污染区域的空间特征细节表现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该镇域内的土壤重金属Cd污染指数的研究,1017个左右采样点是比较合理的采样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