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水肥耦合效应对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灌水定额、氮肥和磷肥对保护地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辣椒生育性状和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灌水,其次是施磷和施氮,灌水和施磷的交互作用对茎粗和分枝数的影响也是显著的.辣椒生育性状和产量较佳的水肥管理措施为:灌水定额170.0 m3/(hm2·次),施纯氮225.0~273.9 kg/hm2,施纯磷90.0~180.0 kg/hm2.  相似文献   
62.
不同培养基对松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PDA为基础,分别加入松口蘑土、松枝、松针、糙皮侧耳菌丝和Fu浸汁,制备成琼脂培养基,对照PDA和浜田氏培养基培养松口蘑纯菌丝。结果表明糙皮侧耳菌丝麦Fu汁培养基的效果明显优于包括浜田氏培养基在内的其它配方,松口蘑土培养基也有良好表现。松口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特征也不尽相同。进一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几种不同真菌菌丝为原料制成的菌丝麦Fu汁培养基上,松口蘑菌经线生长速度的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3.
长白山区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批量生产姬松茸纯培养菌种为突破口,根据长白山区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状况,组装集成“季节选择”、“培养基配制”、“发酵”、“覆土”等配套技术,引种姬松茸。通过试验和示范,建立了长白山区姬松茸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4.
姬松茸的菌种特性和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松茸(Agaricus blazei)又名巴西蘑菇。当前我国的栽培量越来越大,但各地在栽培过程中出现种性不稳,制种困难等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试验,现报道如下:1 姬松茸的菌种特性1.1 菌种不耐低温贮藏 1997年我们两次从韩国引进姬松茸母种。菌种的菌丝生长正常,但扩繁后均无一成活。而后,我们通过子实体分离获得了菌种,经扩繁和栽培均获成功。但经冷藏保存后的姬松茸菌种,再次扩繁时又无一成活;而在室温下保存的菌种却可以转接成活。试验结果表明,10C以下保存的菌种,虽菌丝外观正常,但扩繁时菌丝难以生长。  相似文献   
65.
本文对长白山区松茸驯化研究的进展以及松茸窝的意义、形成机理、层次结构、动态变化、适地判断等基本理论进行了专题论述。  相似文献   
66.
以采自长白山区野生猪苓菌核经组织分离得到的猪苓纯培养菌种为试材,对猪苓菌丝体胞外蛋白酶和漆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及最适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菌丝体胞外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适宜反应pH值范围是7.0 -8.0;猪苓菌丝体胞外漆酶反应的适宜温度范围为45~50℃,适宜pH值范围是4.5 -5.0.  相似文献   
67.
以大球盖菇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探讨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大球盖菇液体培养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合大球盖菇液体培养基组分为:木屑粉0.1g、麸皮粉0.2g、豆粉0.1g。  相似文献   
68.
[目的]以长白山区鸡爪苓菌丝为材料,通过SMART技术构建全长cDNA文库.[方法]采用Trizol reagent试剂盒提取菌丝体总RNA,通过LD-PCR反转录合成双链cDNA,连接至载体λTriplEx2,构建鸡爪苓菌丝体全长cDNA文库.[结果]经测定,原始文库的滴度为1.66×106 pfu/ml,重组率为96.97%,扩增文库的滴度为1.504×1010pfu/ml,插入片段主要分布于500~2000 bp.[结论]成功构建了鸡爪苓菌丝cDNA,为鸡爪苓生长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介绍了植物蒸散抑制剂的试制及其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蒸散抑制剂ZF—2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0.
影响田间持水量主要因子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0.01mm粘粒含量、毛管孔度、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作为影响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田间持水量的直接影响以<0.01mm粘粒含量为最大,总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的共同作用对田间持水量的间接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