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林业   1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4篇
  107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近年来,蔬菜生产发展很快,种植面积增加也很快,大部分是由粮田改种蔬菜或大棚蔬菜的,而蔬菜是需高肥、水的一类作物,因而大部分土壤相对来说肥力不高,有机质及养分含量偏低,不能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故而需要大量的使用肥料和灌溉。而长期大量的施肥、灌水将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52.
粮菜间套作带型运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秉强  李凤超 《作物学报》1999,25(3):356-362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针对小麦‖大蒜(春甘蓝)/玉米‖蔓生菜豆(黄瓜或花椰菜)模式,设计1.5m, 2.0m, 2.5m, 3.0m及3.5m五种带宽,采用大小畦播种,小畦宽均为0.7m,大畦宽分别为0.8m, 1.3m, 1.8m, 2.3m及2.8m。小麦种植在大畦上,冬春菜与小麦间作种植在0.7m的小畦上。0.7m小畦上的冬春菜收获后,套种两行玉米,小麦收获后  相似文献   
53.
<正>新型肥料是指在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下其营养功能得到增强的肥料。当前新型肥料的发展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常规)肥料再加工,使其具有新的特性和功能;二是通过开发新资源,利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开发肥料新类型、新产品。目前新型肥料还没有完善的分类体系,按其新功能和新特性将新型肥料暂且划分为:缓释肥料、增值肥料、功能性肥料、全水溶性肥料、微生物  相似文献   
54.
秸秆直接还田的产量效益及土壤有机质年际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表明,小麦、玉米两熟田年亩产750公斤条件下,在耕、耙时亩施2000~2500公斤土杂肥,农田土壤有机员基本维持平衡,在此基础上秋季将全田玉米秸秆切碎还田,农田土壤有机质输入大于输出。秋季翻耕秸秆还田(耕+玉)0~25cm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提高,25~40cm基本维持平衡;作物产量比耕高,随秸秆还田年限加长,增产幅度逐渐提高。秋季以耙代耕实行耙秸还田(耙+玉),有“少耕”与“培肥”相结合的特点,第一、二年比耕与耕+玉产量高,具有“争时、节能、培肥,增产”的作用,但随耙秸还田年限加长,以15cm为界土壤养分上下层分异加剧,0~15cm有机质含量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但15~25cm有机质含量较耕与耕+玉偏低,且15~20cm处逐渐形成一肥力低、紧实度大、孔隙性差的耙底层,影响作物产量,至第四年与耕平产,但比耕+玉减产。益的耙秸还田与深松或翻耕秸秆相结合是提高秸秆还田效好途径。近年来,有关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培肥地力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多是限于与传统耕法相结合,即翻耕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研究。至于少耕加施作物秸秆还田使“少耕”与“培肥”相结合,提高秸秆直接还田效益的研究甚少。本研究自1979年秋开始,先后进行了两个周期(1979年秋至1985年秋为第一周期,1984年秋开始第二周期研究,现仍在进行)提高秸秆直接还田效益的研究。本文仅将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产量效益及土壤有机质年际动态变化做一小结。由于两个周期的试验结论一致,文中以第二周期结果为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5.
国家非常重视肥料,但是这两年肥料价格增长太快,这就影响了农民的用肥量,国家对于这个问题非常着急。而我国目前的肥料利用率较低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56.
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 选用中穗型冬小麦品种泰876161, 在留有70 cm间套行条件下, 研究了带状种植小麦的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 主要结果是: (1) 带状小麦同常规方式, 在精量播种下获得高产。 大播量、 大群体栽培减产。 (2) 带状小麦实播面积下降, 最优群体产量较常规方式最优产量减产。 带型愈窄, 实播面积愈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利用葡萄糖对尿素改性可延缓尿素水解,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从葡萄糖与尿素的反应特征、产物结构方面,研究其作用机理及葡萄糖添加量对尿素分解的影响.[方法]将葡萄糖按10%的比例加入到熔融尿素中获得葡萄糖改性尿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葡萄...  相似文献   
58.
不同施肥制度对夏玉米产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北京褐潮土13年长期定位不同施肥制度夏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特性,主要结果:(1)长期N、P、K化肥配合(NPK处理)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或秸秆配合施用(NPKM与NPKS处理),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表现稳定且持续高产;(2)长期N、P、K化肥非平衡施肥的处理(NP、N、NK、PK处理)以及不施肥的CK,夏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连年持续下降,植株矮小、瘦弱,甚至出现发育停滞现象。氮磷钾缺乏其中任何一种元素,都会造成植株和籽粒发育障碍,影响生物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59.
化肥产品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肥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无效养分有效化,二是有效养分高效化.化肥无效养分有效化产品创新,以植物矿质营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以合成氨和湿法磷酸为代表的现代化肥产业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为世界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化肥有效养分高效化产品创新,以农业绿色增产为目标,通过多途径调控、多学科交叉、多策略集成,实...  相似文献   
60.
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农机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宿州市永安镇农机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期为永安镇农机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