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41.
对菜豌豆αf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将其用于育种。研究结果表明:菜豌豆半无叶性状受一对相对基因控制,F2单株分离符合3:1的比例,普通型为显性性状,半无叶型为隐性性状,αf(小叶突变基因)与i(子叶颜色基因)、lf(初花节位基因)连锁,位于第一染色体。αf在lf和i之间,αf和i间的图距为6.80个遗传单位,αf和lf间的图距为36.74个遗传单位。利用αf基因选育出的优质、高产菜豌豆新品种‘须菜1号’,具有发达的嫩卷须,可作龙须菜新菜种;其嫩茎、嫩荚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42.
为诱变甘薯非倍性有益突变体,用0.05%秋水仙素(C22H25O6)和2%二甲基亚砜(DMSO)混合水溶液处理秦薯1号甘薯种子,时间分别为12、24、48和72h,培养温度分别为5℃~6℃、10℃~12℃、15℃~16℃、18℃~20℃和30℃。结果表明,用0.05%秋水仙素和2%DMSO混合水溶液间歇处理甘薯种子24h,培养温度为15~16℃时,可获得良好的诱变效果。对处理后代进行了细胞学观察比较,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变异,但出现可遗传的短蔓变异,进而选育出高产、高淀粉、高蛋白、高铁、高锌短蔓甘薯新品种短蔓3号。  相似文献   
43.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用秦薯1号自交后代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试验对甘薯的分枝数(x1)、最长蔓长(x2)、分枝总长(x3)、节间长(x4)、蔓粗(x5) 、叶面积(x6)、单株绿叶重(x7)、藤叶重(x8)、单株薯数(x9)、单薯重(x10)、根冠比(x11)和单株产量(y)12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测定。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绿叶重对单株产量的影响最大;单株薯数和单薯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高产育种以单株产量为选择目标时,应以单株绿叶重、单株薯数和单薯重的选择为主,结合根冠比、分枝数、叶面积和蔓粗,对这7个性状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44.
采用杂交与回交置换法获得了10个具有粗厚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核质杂种,并对核质杂种和核供体亲本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Ae.crassa 6x细胞质对普通小麦的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叶绿素含量、抗穗发芽性等方面有较好的综合效应,在普通小麦改良中有较大的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45.
冬小麦高密度栽培与超高产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冬小麦高密度栽培试验及高密度型品种莱州3279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北部冬麦区冬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总体思路,提出该地区超高产育种走高密度型模式较易实现育种目标.高密度型品种的模型株型紧凑,叶片窄小,旗叶夹角23°左右,下部叶片小于35°.各叶片长宽比为倒四叶>倒三叶>倒二叶>旗叶,且旗叶长宽比小于10,倒二叶长宽比小于13.5,倒三叶长宽比小于16.株高在75 cm左右,秆子坚硬,基部节间短,抗倒伏性强.产量构成三因素分别为每公顷成穗975~1050万,每穗25粒以上,千粒重36 g以上.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好,比对照品种增产30%以上,同时具备良好的耐密性、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抗倒伏性等.  相似文献   
46.
以普通型豌豆中豌5号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90-PE-1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通过世代选择,运用一年三代加代选择法,选育出半无叶型超高产专用豌豆新品种宝峰3号。宝峰3号株型收敛,株高66cm左右,有效分枝3.8左右,主茎节数18个左右,托叶正常,小叶突变成卷须,属半无叶型,托叶颜色深绿,根系发达,白花,白色荚,单株荚数10个左右,单荚粒数5个左右,双荚率90%以上,圆粒,绿子叶,千粒重220g左右。中晚熟,春播生育期103d;抗倒伏性强,抗旱性良好,成熟时不裂荚,抗猝倒病、根腐病、白粉病。籽粒品质:粗蛋白24.99%,粗脂肪2.32%,人体及动物体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大田生产一般单产3750kg/hm^2左右,高产可达7500kg/hm^2,比主栽品种中豌6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47.
用1%邻苯二酚溶液处理2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纯度检验,并与田间纯度检验进行比较,发现过高地估计了品种纯度;而用0.125%邻苯二酚溶液处理这20个品种,又过低地估计了品种田间纯度。对另外4个品种用0.125%邻苯二酚处理,染成浅色和黑色种子进行穗发芽抗性鉴定,发现与PPO活性密切相关的穗发芽抗性存在较大的变异。对18个小麦杂交组合的F2种子用0.125%邻苯二酚处理,分别将浅色和黑色F2种子种植并测定株高,结果表明:PPO活性与株高并无相关性。实验证明酚染色法检验小麦品种纯度尚缺乏准确性,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8.
半无叶型菜豌豆af基因遗传规律研究及其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菜豌豆af基因进行了定位研究,并将其用于育种。研究结果表明:菜豌豆半无叶性状受一对相对基因控制,F2单株分离符合3∶1的比例,普通型为显性性状,半无叶型为隐性性状,af(小叶突变基因)与i(子叶颜色基因)、lf(初花节位基因)连锁,位于第一染色体。af在lf和i之间,af和i间的图距为6.80个遗传单位,af和lf间的图距为36.74个遗传单位。利用af基因选育出的优质、高产菜豌豆新品种‘须菜1号’,具有发达的嫩卷须,可作龙须菜新菜种;其嫩茎、嫩荚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49.
腐植酸钠对镉胁迫小麦幼苗的生物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镉(Cd)胁迫土壤中施用腐植酸钠对小麦幼苗的生物效应,探讨腐植酸钠在抗重金属胁迫方面的生理作用。【方法】以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腐植酸钠不同施肥方式(种子浸种、土壤灌施、土壤混施)对Cd胁迫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及矿质元素(Cu、Zn、Fe、Mn、Cd)吸收和累积的影响。【结果】采用不同施肥方式施用腐植酸钠可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发育,缓解Cd对小麦幼苗的毒害,促进小麦幼苗干物质的积累,其中以土壤混施方式生物量增幅最大;在背景土壤中,不同腐殖酸钠处理能明显抑制小麦幼苗对Cd元素的吸收,促进小麦幼苗对Cu、Zn、Fe、Mn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随着Cd胁迫程度增加,不同腐植酸钠处理抑制小麦幼苗Cd吸收能力逐渐减弱,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幼苗Cu、Zn、Fe、Mn营养元素的吸收累积影响存在差异。【结论】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增施腐植酸肥料,可以明显减轻重金属元素对植物造成的伤害,这对于改善土壤环境和实现农业绿色生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秦麦3号小麦新品种是用东方红3号作母本,昌农921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在水土栽培条件下比对照品种冬京8号增产6.74%,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增产22.6%,具有高产,稳产,抗寒,耐旱,抗白粉病,抗条锈病,抗倒伏,抗穗发芽,品质优良及适应各种水肥条件种植等特点。并根据本区生态和生产条件,总结出该品种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