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7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运用景观分类生态原则和群落生态学原则,建立了武夷山风景区景观二级分类系统。其中,一级景观包括马尾松林、杉木林、经济林、竹林、阔叶林、茶园、农田、河流、居住地和裸地10个景观类型,二级景观包括马尾松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和成过熟林4个景观类型。在此基础上,对各景观类型的生态特在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22.
以帽儿山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根据层次分析法,采用专家共同构建的模式,提出了一套天然林小班综合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3个层次,4个指标、12个指标变量。结合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专家打分法,运用GIS数据地理技术,获得各指标变量的权重值及其评价值。经计算获得小班综合评价值。根据小班资源的综合评价,并天然林保护的基本准则,将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小班划分为4个保育等级。  相似文献   
2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空间关系及其尺度效应初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空间关系及其尺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景观类型空间关系存在尺度效应 ,尺度变化对破碎化程度高的景观类型空间关系影响较大 ,而对破碎化程度低的景观类型空间关系影响较小。研究景观类型空间关系时其取样尺度不宜太大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以 2 0 0m× 2 0 0m取样尺度最佳。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空间关系特征为低海拔高度区呈现出以居民点为中心的由农田、河流等向周围扩散的干扰景观格局 ,而中高海拔高度区则呈以近成熟、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马尾松林为主体的人为干扰较小的天然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24.
森林燃烧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然界有多种燃烧现象,其中森林燃烧是最复杂的一种。随着现代林火管理的发展,过去所谓的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空气和一定的温度)已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复杂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了森林燃烧环的理论,对森林燃烧现象作了新的解释。该理论从可燃物类形、火源、火环境及火行为等出发,提出了森林燃烧环的概念和结构,来阐明森林燃烧环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践中,可按森林燃烧环来绘制火险图,作为森林防火规划设计的理论依据;并确定扑火的方式、方法,估测扑火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评价林火损失及制定今后森林恢复应采取的措施;同时森林燃烧环还可确定营林用火安全期,选择有效的方法、技术和指标。  相似文献   
25.
应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了大兴安岭塔河地区兴安落叶松林(Larix gmelinii Rupr.)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和微生物量氮(Nm)的季节动态变化,并研究了其与土壤养分因子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的Cm的变化范围为70.02~1 065.38 mg.kg-1,其Nm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5.63~75.18 mg.kg-1。Cm和Nm基本于5—6月呈上升趋势、6—8月呈下降趋势,9月又达到一个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其中出现1~2个峰值的季节变化格局。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m与Nm呈显著相关(P<0.05),Cm与土壤温度(TS)呈显著负相关(P<0.05),Cm与土壤有机碳(CS,O)和土壤全氮(N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m与土壤有机碳(CS,O)和土壤全氮(NT)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6.
东北三大硬阔燃烧过程烟气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三大硬阔"为研究对象,采用外业调查和室内控制环境燃烧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3种树木的枝、皮和干部进行气体排放量的测定,并对比分析不同树种及部位气体排放量的差异,通过计算分别得出CO2、CO、CxHy、NO和SO2气体的排放因子。研究结果显示:3种乔木各部位(枝、皮和干)之间CO2排放量、CO排放量、CxHy排放量、NO排放量、SO2排放量和含碳气体(CO2、CO和CxHy)总量以及5种气体(CO2、CO、CxHy、NO和SO2)总量平均值都存在差异,但差异显著性不相同;3种乔木燃烧皮部与干部的CO排放量、CxHy排放量、NO排放量以及SO2排放量平均值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而CO2排放量、含碳气体(CO2、CO和CxHy)总量以及5种气体(CO2、CO、CxHy、NO和SO2)总量平均值差异不显著;而枝部CO排放量与NO排放量3种乔木之间差异不明显;胡桃楸、水曲柳和黄菠萝的各部位的CO2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2.960 8、3.068 2和2.649 2,CO、CxHy、NO和SO2的排放因子都比CO2要小很多。  相似文献   
27.
凉水自然保护区主要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的含水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凋落物层含水率研究着手,通过实际测量,获得了4种可燃物类型凋落物层熄灭含水率,并建立了凋落物层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根据熄灭含水率和回归方程,可以确定森林着火的可能性,进而采取不同的防火措施。同时进行了雨后天数与含水率的相关分析,得出降雨影响凋落物层含水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干扰,对碳循环和碳平衡具有影响。林火作为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干扰因子,直接影响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林火的发生使NPP迅速下降,改变了区域碳平衡。以多时相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CASA(Carngie-Ames-stanford-Approach)模型估算大兴安岭北部地区未过火区和过火区植被NPP变化。结果表明:1987年6月,未过火区植被NPP为145 g C m-2,轻度过火区为74 g C m-2,中度过火区为58 g C m-2,重度过火区植被NPP为38 g C m-2,火干扰后NPP分别降低了49%、60%、73%;1999年8月,火干扰1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NPP的96%以上,NPP恢复迅速,基本达到未过火区水平。2009年8月,火干扰22 a后,过火区NPP是未过火区93%以上,与火干扰12 a时相比,下降3%。虽然NPP增速下降,但是NPP总量增加,生产力也与未过火区基本处于同水平。  相似文献   
29.
森林可燃物载量估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灾的物质基础,是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影响林火发生、发展及火烧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综述国内外森林可燃物载量估测方法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对比各种森林可燃物载量静态、动态估测模型的适用性,并分析遥感技术在森林可燃物载量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前景,提出我国森林可燃物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更大尺度和范围可燃物载量估测以及数据库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Rothermel林火蔓延速率预测模型及另外2种以Rothermel模型为核心的蔓延速率预测模型对南方8种典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的适用性,为林火蔓延速率预测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方法】以南方地区8种典型速率地表死可燃物为对象,根据研究对象的野外实际条件,在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风洞实验室内,构建不同可燃物床层含水率、载量及高度的可燃物床层,每种可燃物在平地无风条件下进行36次点烧试验,共288次点烧,记录每种可燃物类型不同配比条件下的蔓延速率。通过直接使用Rothermel模型、重新估计Rothermel模型参数、对Rothermel模型形式改进后自建模型的对比,得到最合适的预测模型。【结果】 1)平地无风条件下,南方8种典型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床层最大蔓延速率为0.55 m ·min -1 ,平均蔓延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华山松、云南松、毛竹、柳杉、杉木、马尾松、麻栎及青冈栎。2)直接使用Rothermel模型预测的林火蔓延速率误差较大,平均绝对误差为0.18 m ·min -1 ,平均相对误差为70.0%。3)重新估计参数后的Rothermel模型及自建模型,预测的可燃物蔓延速率精度显著提高,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4、0.037 m ·min -1 ,平均相对误差分别<18%、16.45%。4)重新估计参数的Rothermel模型与自建模型的预测误差的差异不显著,其中自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 R 2 变化在0.71~0.90,平均为0.80。【结论】对南方8种典型森林的地表死可燃物类型,在平地无风条件下,重新估计参数的Rothermel模型及自建模型的预测精度相近,但自建模型可能更简单易用,可预测平地无风条件下可燃物地表火蔓延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