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为研究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在菊科的系统发育,利用通用引物对紫茎泽兰叶绿体DNA的rpl16内含子及psbA-trnH与trnL-F两个基因间隔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其序列分别与GenBank中部分菊科(Asteraceae)植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应用Mega 4.0软件进行分子遗传进化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菊科植物在系统分类上呈现出两大类群,滨菊、野菊构成一个大类,和紫茎泽兰关系较远;紫茎泽兰和毛叶泽兰、圆叶泽兰、线叶泽兰等泽兰属植物及油菊的关系最近,与向日葵和银胶菊次之,与莴苣、滨菊、野菊关系最远,表明紫茎泽兰确实隶属于泽兰属;序列组合(rpl16+ps-bA-trnH+trnL-F)长度变异范围为2 140~2 203 bp,排序后的比对长度为2 399 bp,有381个变异位点,190个信息位点,为紫茎泽兰的系统进化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2.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L,2n=4x=28,AABB)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和基因库。抗病基因(resistance gene,R基因)是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抗性基因,通常具有NBS(nucleotide-binding site)和LRR(leucine-rich-repeat)结构域,属于NBS-LRR家族,在植物抗病和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挖掘和利用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中的R基因,基于最新发布的野生二粒小麦参考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在全基因组水平上对其NBS-LRR类R基因家族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到429个可信度较高的NBS-LRR类R基因,其中N亚家族66个,CNL亚家族205个,NL亚家族76个,CN亚家族79个,PN亚家族3个;进一步对NL亚家族R基因进行分析,发现76个NL亚家族基因在所有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并且以成簇方式存在,包含20个保守域,且在N端高度保守;表达模式分析发现,它们在花、叶片和根中的表达量较高;最后,随机选择4个NL类R基因,发现在白粉菌诱导后均上调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野生二粒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紫色丘陵区土壤侵蚀对土壤生物学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理解侵蚀土壤质量变化,该文利用137Cs技术探讨了川中丘陵区紫色土陡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生物学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侵蚀的坡地相比,陡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41%、44%、17%,土壤生物学肥力退化指数MFDI达-35%。陡坡耕地土壤蔗糖酶活性与137Cs浓度显著正相关(r=0.643,p=0.024),表明蔗糖酶活性随土壤侵蚀强度增大而降低。耕作侵蚀造成的陡坡耕地上坡土壤损失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碱性磷酸酶、脲酶及蔗糖酶活性最低,而耕作侵蚀造成的陡坡耕地坡底土壤堆积导致这4个微生物特性最高,结果陡坡耕地这些微生物特性的空间变异分别增大2.8、0.8、1.4、4.5倍。紫色土陡坡耕地土壤生物学肥力退化与空间变异性增大在今后的土地管理中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4.
为了筛选优良大麦种质资源用于贫瘠化土壤开发及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改良与建设,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模糊聚类(Fuzzy Clustering,FC)分析方法对107份引进不同地区大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比较它们的生长特点及在陕西地区的生长表现,对其适应性进行评价比较。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综合主成分可代表大麦12个表型变量91.0268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利用模糊隶属函数度量D值进行WPGMA聚类,可将107份材料划分为4类,聚类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这些引进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分布区域特点,其中野生群体综合表现较好,在品种的选育上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通过主成分分析,将相关性强的多个性状重新转化成几个新的独立并且有较强代表性的综合变量(性状),结合模糊聚类的方法进行大麦表型的综合评价,可以较好地揭示大麦品种(系)内和品种(系)间以及和群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5.
脱落酸(AB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内源激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基因作为ABA的受体,在ABA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深入发掘野生二粒小麦PYL基因,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野生二粒小麦的PYL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与分析。结果在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到24个PYL基因(TdPYLs),分布在1A、1B、2A、2B、3A、3B、4A、4B、7A和7B染色体上,且所有成员均含有PYR-PYL-RCAR-like功能域;系统进化分析发现,24个TdPYL基因可分为3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间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结构域;对这些PYL基因的启动子顺式元件进行预测,发现它们含有大量与逆境胁迫、光调节和ABA响应相关的元件;基于RNA-seq数据的表达特性分析发现,它们在不同组织中以及逆境胁迫下表达差异明显,并鉴定到多个与组织特异性以及胁迫响应相关的PYL基因;进一步对PYL基因的单倍型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在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和硬粒小麦中PYL基因的遗传变异和单倍型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本研究为深入揭示野生二粒小麦PYL基因的调控功能及其进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26.
为深入发掘小麦LBD基因的功能,利用小麦最新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小麦LBD基因家族进行了鉴定,并对其表达特性及调控网络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得到了75个小麦LBD基因,根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可将它们划分为ClassⅠ和ClassⅡ两个亚家族。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除了5D和7D外,其余染色体均含有LBD基因。共表达调控网络分析表明,15个LBD基因参与了小麦功能基因调控。利用RNA-seq数据对所有小麦LBD基因在不同组织以及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表明,小麦LBD基因在不同组织间和胁迫下存在着差异表达,多个组织特异和胁迫响应相关LBD基因被鉴定到,可作为后续功能研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