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9篇
综合类   90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91.
参考洋水仙BCH基因设计引物,以中国水仙花瓣cDNA为模板克隆出中国水仙NtBCH基因,全长959 bp,编码303个氨基酸。以中国水仙LCYE和BCH为目的基因,利用pKANNBIAL、pBI121和pCAMBIA1301等载体构建了LCYE RNAi与反义BCH双价植物表达载体,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中国水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2.
研究了生长季内刈割频次和时间对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草甸植物全年积累的生物量及其氮素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刈割2次(6和7月份每月1次)或3次(6、7和8月份每月1次)比不刈割(仅在生长季末收获现存生物量)显著降低了植物地上和地下积累的生物量,但生长季内多次刈割能增加植物地上部分氮含量和贮量.与不刈割相比,生长季内不论在6、7或8月份刈割1次有利于获得较高的植物地上生物量和氮贮量,而且在8月份刈割1次是所有刈割处理中全年地上积累生物量及氮贮量最高的处理.除6月份刈割1次植物地下生物量及氮贮量显著小于不刈割外,7或8月份刈割1次与不刈割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生长季内多次刈割不利于四川嵩草草甸植物生物量及氮的积累,而在8月份进行1次刈割可获得全年最大的地上积累生物量及氮贮量.  相似文献   
193.
针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乳猪腹泻调查了某县级行政区域内存栏产仔母猪10~13671头的养猪场(户)344个,调查发现腹泻死亡率在30%以上的严重乳猪腹泻现象占36.92%,中等程度和轻微乳猪腹泻发生率分别为54.65%、9.30%,流行范围广泛且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发现调查地病情具有与猪场固有条件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特点、一定的季节特点、流行特点和危害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并研究相关文献后对病因进行分析,并概括为环境性因素、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三大类,其中病理性因素又包括病原性(病毒、细菌、寄生虫)、中毒性、免疫抑制性病理性因素。提出了以预防为主、养防并重、治疗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具体化了野重管理、控环境、免基础、健母猪、护仔猪、快治疗冶的系统防控技术,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94.
罗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6,(30):193-19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分析了盐津县委县政府在推进小麦产业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措施,重点在于坚持4个导向,实现4个转变,以及强化科技和体制创新。延津县坚持优质导向、特色导向、安全导向、专用导向,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机制创新、实施集群发展,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以市场和消费需求为导向,强力推进优质、绿色和无公害小麦种植,促进小麦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有效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5.
罗鹏 《科学养鱼》2023,(7):60-61
<正>加州鲈的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户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导致加州鲈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断扩大、日常大量投喂饵料等行为,容易造成养殖水体环境恶化、病害日渐增多,对加州鲈的养殖产生较大危害。本文根据天全县某养殖场一例越冬后加州鲈出现鱼体烂身病,通过对病因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总结了加州鲈养殖过程中烂身病的治疗方法,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针对该病应采取的相关措施方面的参考,有利于降低该病对养殖户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6.
基于动态数据驱动应用系统(DDDAS)技术范式,对北京市森林火险预报与发布系统进行了研究.利用野外自动气象站获取的实时、动态数据以及气象部门提供的预报数据,实现了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的自动化业务运行,并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方式对预报结果进行发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根据预报结果自适应地对预报模型进行修正,使预报结果精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7.
罗鹏 《科学养鱼》2022,(4):56-5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十年禁捕工作的开展、近年来水产品消费市场对黄颡鱼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黄颡鱼大规模、高密度人工养殖已经成为主要的养殖模式.但是在黄颡鱼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黄颡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本文根据一例黄颡鱼暴发性疾病所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98.
199.
利用东北三省气候、土壤和地形等数据和红松分布样点,分别在MaxEnt软件和R语言中输出建模精度、因子重要性和分布范围,对比最大熵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对预测物种潜在分布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最大熵模型训练数据AUC为0.927,检测数据AUC为0.865,随机森林模型的AUC为0.902,两个模型精度接近;(2)两个模型的输出结果有所差异,最大熵模型结果显示影响红松潜在分布的主要因子顺序是气候、地形和土壤,随机森林模型显示的结果是土壤、气候和地形;(3)两个模型模拟的红松潜在分布结果有着很大的重合度,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的中东部,说明东北地区的中东部最适合红松的生长。最大熵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精度相似,但是输出结果具有一定差异,原因是输入的训练样本不同,在构建物种分布模型时,需要考虑输入样本的合理性,分析样本对预测物种分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0.
罗鹏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5):173-175,封3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出口型农企遭遇了生产、运输、国际贸易纠纷等诸多挑战,为解决出口型农企的困境,中国政府及各地金融机构实施了一系列帮扶措施。结合新冠疫情现状及法理规则,梳理了中国出口型农企面临的挑战,从企业自身角度和国家政府角度分别提出应对建议,为中国出口型农企摆脱现实困境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