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28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为了探究黄蒿(Artemisia annua)和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e)作为砧木嫁接菊花的效果,拓展菊花嫁接的砧穗组合,本研究以园林小菊钟山粉韵和钟山紫辰为接穗,黄蒿和大籽蒿为砧木,比较4种砧穗组合嫁接对嫁接株的成活和发病、生长特性(冠幅、冠丛周径、砧木茎粗、最大根长、接穗干重、根干重、总...  相似文献   
32.
光反应周期在切花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生产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状。选择光反应周期差异较大的6个品种配置3个杂交组合:‘Q-17’ב绿黄红边’、‘南农庐火’ב迷你黄’和‘Q1-39’ב黑心黄’,3个组合分别获得了386、208和181株F1后代。光反应周期的变异系数依次为5.85%、10.94%和8.76%,现蕾期、露色期、株高、节间长和叶片数等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27%~27.21%之间,光反应周期在3个组合F1群体中的中亲优势分别为5.81、6.88和9.69;除‘Q1-39’ב黑心黄’组合的株高中亲优势不显著外,其他的5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正向或负向中亲优势。混和遗传模型分析发现,光反应周期、现蕾期、露色期在3个杂交组合中的遗传模型存在差异。光反应周期在‘Q-17’ב绿黄红边’组合中符合A-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0.4%;在‘南农庐火’ב迷你黄’组合中符合A-0模型,没有主基因控制;在‘Q1-39’ב黑心黄’组合中符合B-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84.93%,属于高度遗传力。  相似文献   
33.
对54个大花蜂窝型切花菊株系,以株高、节间长、茎粗、茎充实度、叶长、叶宽、叶柄角度、花径、花高/花径、舌状花数和管状花数共11个观赏性状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并开展株系的筛选.研究确定了各性状的权重值,其中花高/花径影响最大,权重为0.241,其次是舌状花数和管状花数,权重为0.155和0.11...  相似文献   
34.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茶用菊黑斑病抗性品种,用于抗病育种.[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进行黑斑病病原菌分离纯化,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态学鉴定,并采用真菌18S rDNA-ITS序列进行分子水平鉴定.基于黑斑病菌致病力检测结果开展38个茶用菊品种苗期黑斑病人工接种鉴定.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表皮毛和气孔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5.
为揭示切花菊瓶插寿命的数量遗传变异机制及其相关的分子标记,以80个切花菊品种和100个‘南农雪峰’ב蒙白’F1代杂交株系为材料,系统调查瓶插寿命的表型变异,并通过关联分析和连锁作图解析瓶插寿命的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切花菊品种的瓶插寿命为20 ~ 58 d,变异系数为17.96%;F1群体瓶插寿命在24 ~ 56 d之间,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且普遍存在超亲个体。基于混合线性模型(MLM)的关联分析检测到6个与瓶插寿命性状显著相关的标记,单个标记的表型贡献率为8.67% ~ 11.26%,其中,标记SSR131-3、SSR149-4和SSR150-5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10.20%、11.26%和11.14%,应为主效位点;QTL定位分析在‘南农雪峰’连锁图的X2连锁群检测到2个控制瓶插寿命性状的加性QTL(qVLX2-1、qVLX2-2),其加性效应分别为11.60和10.86 d,贡献率分别为6.34% 和3.15%。  相似文献   
36.
采用3种定植期(5月22日、6月9日、7月15日)、3种定植密度(35 cm×35 cm、40 cm×40 cm、45 cm×45 cm)、3种摘心方案(摘心1次、摘心2次、摘心3次)对滁菊进行3因素共27个处理;分别于现蕾期、盛花期测量滁菊的株高、冠幅、分枝数、茎粗、地上部茎叶鲜重,并记录花期;分批采收,统计单株产量、单株花数、枯叶数、倒伏率,并测量单花重、花直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绿原酸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定植期的推移,滁菊的花期没有受到显著影响;7月15日定植的株型显著小于5月22日、6月9日定植的株型,5月22日、6月9日定植的株型大小差异不显著;随着定植期的推移、摘心次数的增加,枯叶数、倒伏率显著降低;各处理间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绿原酸含量差异不显著;6月9日定植,定植密度为45 cm×45 cm,摘心2次的单株产量最高;6月9日定植,定植密度35 cm×35 cm,摘心2次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7.
菌核病是菊花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菊花菌核病病原菌的种类、品种抗性差异和有效的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鉴定,并筛选了33个切花菊品种以及7种杀菌剂.结果 表明,从感病植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能够重新感染菊花,并且再次分离得到的菌株与原菌株相同...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β–氨基丁酸(BABA)能否缓解Cd胁迫对菊花生长和生理代谢的毒害作用,以耐Cd型菊花品种‘钟山金葵’和Cd敏感型菊花品种‘钟山丹桂’为试验材料,用1/2Hogland营养液培养,研究了200μmol·L-1 Cd单独处理和200μmol·L-1 Cd+0.2 mmol·L-1 BABA处理下两个品种的生长、生物量、Cd积累和转运、根尖Cd流量以及叶片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d胁迫抑制菊花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引起膜脂过氧化伤害。耐Cd品种‘钟山金葵’的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细胞膜的完整性较好,能快速、大量地合成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来减轻Cd胁迫的毒害作用。BABA能改善Cd胁迫下菊花的生长,缓解Cd胁迫对株高、根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BABA还可减缓Cd胁迫下叶片MDA含量的增加和相对电导率的升高,但并不增加脯氨酸的含量。耐Cd品种‘钟山金葵’根尖Cd离子流量大于Cd敏感型品种‘钟山丹桂’,能积累较多的Cd,并可以利用老叶贮存Cd,且受害程度较低。BABA能促进Cd胁迫下根系对Cd的吸收及其向地上部的转运,但对Cd在地上部不同叶位中的分布无影响。BABA处理可以促进菊花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39.
菊花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不同小菊品种的叶片、茎段、花瓣及子房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外植体对相同激素水平的反应是不同的。以叶片为外植体时,品种Rm 27-2的分化率高于Rm6-4;Rm27-2最适培养基为MS BA0.5mg/L NAA0.5mg/L和MS BA2.0mg/L NAA0.2mg/L,而品种Rm6-4为MS BA6.0mg/L NAA0.4mg/L;茎段分化率高于叶片,叶片基部分化率高于中上部。子房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 BA1.0mg/L十NAA1.0mg/L和MS BA2.0mg/L NAA2.0mg/L;MS BA20mg/L NAA0.2mg/L培养基可有效诱导花瓣产生愈伤组织及芽的分化。并对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在再生中的作用及适宜浓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0.
根据菊花花器官表达序列标签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和5’-RACE技术对类黄酮3'-羟化酶(F3’H)基因进行全长cDNA克隆.克隆获得F3'H cDNA全长为1 760 bp,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524 bp,编码一条包含508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GenBank登录号为AB523844.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