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1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篇
  149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71.
本试验是在黄土高原建造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优化结构功能的一项新尝试。试验结果表明;按照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原理整治宁南黄土丘陵,其土地生产力可提高8倍以上,人均收入可增长6倍,失调的生态经济系统可以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并进而走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72.
半干旱区柠条生长与土壤水分消耗过程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采用工程整地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柠条灌木林建设与土壤水分消耗及调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 :在半干旱区柠条生长前 6年为幼龄期 ,6~ 14年为中龄期 ,14年后进入老龄期。幼龄期 0~ 80 0cm土壤中未形成干层 ,中龄期土壤干层厚度为 2 4 0~ 2 6 0cm ,老龄期干层为 70 0cm。水平阶整地丰水年土壤水分盈余 4 4 82mm ,对照亏缺 5 1 5~ 79 6mm ;平水年亏缺 5 3 91mm ,对照亏缺 10 3 6 4mm ;干旱年亏缺 10 2 87mm ,对照亏缺 15 3 32mm。不同降水年份土壤水分的补偿深度为 80~ 180cm ,对照为 2 1~ 4 5cm。根据柠条主根、侧根和毛根的根量分布比例得出 ,土壤水分要恢复正常 ,丰水年需要 13年 ,平水年需要 16年以上 ,干旱年约需 2 0年以上 ,而对照无论是丰水年、平水年还是干旱年均需 2 0年以上  相似文献   
373.
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旱作农业已大体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旱坡种植,水平梯田,增投化肥,优化栽培,其中发展较快的典型地区亩产已近200kg(以主体作物小麦为例),再要提高,降水不足已成为主要限制因子,仅应用常规旱作技术已不可能。面临21世纪建设现代高...  相似文献   
374.
[目的]作物在生长过程,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时常经受干旱和复水(降雨或灌溉)过程。干旱胁迫下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产量降低;同时,经过干旱胁迫后作物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有所提高;而干旱胁迫后复水,为了弥补作物干旱期间的损失,作物往往表现出补偿性生长,在产量上产生补偿甚至超补偿效应。作物旱后复水补偿效应是作物对干旱胁迫的积极响应与复水后补偿性生长的共同结果,在旱区作物生产中合理利用旱后复水补偿效应可以有效提升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源库”关系被广泛用来解释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调控源库关系也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旱后复水补偿效应的产生与作物“源—库—流”响应关系密切。[结果]基于当前的研究进展,从“源库”关系总结作物旱后复水补偿作用产生的机制。在干旱胁迫过程中,源端表现为气孔关闭、光合降低、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增加,而库端表现为库活性增加。复水后补偿效应产生过程中,在源端气孔打开、光合恢复、短时间内甚至高于干旱胁迫前,同时源端(叶片)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强,促进作物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能力提高;在库端(籽粒)库活性维持较高水平,同化物卸载和累积速度加快;同时流中同化...  相似文献   
375.
[目的]探究渭北旱塬区不同年限撂荒地的土壤养分、胞外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渭北旱塬区撂荒地的改善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渭北旱塬不同年限(5 a, 10 a, 20 a, 25 a和33 a)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养分和参与土壤碳(C)、氮(N)和磷(P)循环的5种胞外酶活性,随后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学模型和主坐标分析(PCoA)研究不同撂荒年限下土壤养分和胞外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C和N获取酶活性显著减小,而P获取酶活性显著增加;土壤C、N和P含量变化与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反。随撂荒年限延长,土壤微生物的C限制得到缓解,P限制逐渐加强。PCoA拟合环境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总磷(TP)、速效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是驱动酶活性及其计量比变化的关键因子。[结论]撂荒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但随撂荒时间延长(20 a以上)会加剧微生物P限制,因此对经过长年撂荒的土地应当适量施用磷肥,以改善其土壤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