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科学   72篇
  11篇
综合类   1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平原河网地区灌溉泵站群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原河网地区,为保证河道生态用水量,需要解决河道的引水能力与二岸农田灌溉泵站提水流量不匹配的现象。为此,提出了灌溉泵站改造布局优化的动态规划模型,可在满足农田灌溉、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等条件下,确定泵站群的最优开机组合,该成果可对平原河网地区的灌溉泵站布局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此类耦合约束带有明确可行域的动态规划模型,提出了简单、方便的递推方法。  相似文献   
22.
大中型输配水渠道工程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23.
从管网的优化布置和设计着手,详细介绍了运用正交表进行优化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并提出了概化方案网络的概念。  相似文献   
24.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对江苏农村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规划和管理中不同类型地区的节水工程措施、节水工程措施的选择、节水工程推广与经济总量等进行了分析 ,可供有关节水示范园区建设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参考  相似文献   
25.
<正> 目前渠道设计方法均是按不同流量、地形的各段分别经验地选择纵坡,在此基础上进行纵横断面设计,然后校核渠道的流速是否满足不冲不淤的要求,最后校核上下游水位的衔接情况,反复假设调整,直到全部满足要求。其特点是水力要素纵坡的选择全凭经验,并要反复试算,最后的设计结果仅仅是一个可行解,而不是最优解,本文提出的输水渠道设计动态规划模型,就可克服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26.
运用三维不可压缩流体的RNG k-ε紊流模型,分别对拱型、屋脊型和斜顶型大棚内部气流场进行精细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3种大棚在进气口附近都存在着多个回流区.流动呈现高度的三维特性,流态较为复杂,而在远离进口的大部分区域,流动趋于均匀。大棚进口两侧的回流区范围较大,其具体范围因大棚形式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大棚形式对其内部气流流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从生态、环境、投资、自然等影响农业节水工程措施选择的9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江苏省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不同地区农业开发节水示范项目的节水工程措施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28.
机电泵站的改造与建设规划,必须随着灌区内用地布局的大面积调整而进行优化与调整.采用动态规划法,以泵站为阶段变量,水量为决策变量,泵站群灌溉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对区域灌溉泵站群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结果提出泵站建设和改造的调整方案,对当前提高农村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率和水资源利用率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淮安市淮涟灌区的优化规划改造,提高了灌区工程的效益,保证了灌溉需求.  相似文献   
29.
渠系网络图在大型灌区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系规划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重要内容。简要介绍了渠系网络图的特点、绘制的方法和绘制的意义,通过在灌区规划中的应用表明,采用这种图形能从整体上直观清晰地反映灌区灌排渠系布置情况,既便于规划中有关设计参数的推求,又便于灌区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0.
现代灌排工程是一个多阶段、多目标、多层次、多属性、多功能的复杂系统,传统理论与方法处理该问题时已日显掣肘。作为现代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前沿之一的计算智能,与古老而又现代的灌排系统工程相结合,是灌排工程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该文在对灌排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计算智能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别就计算智能中常用的理论方法如模糊集理论、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粗集理论以及混沌理论等,在灌排工程的系统规划、建模预测、工程设计、综合评判以及优化运行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与综合评述,最后对计算智能在灌排系统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