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62篇
  5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9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7 毫秒
51.
氮肥对棉花应用增效缩节胺封顶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棉花施N对DPC~+(1,1-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化学封顶效应的影响,以新陆早53号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N量对棉花株高和果枝数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棉花的产量。中N(300kg/hm2)处理子棉产量最高,较低N(150kg/hm~2)和高N(450kg/hm~2)分别增加23.5%和6.6%。棉花株高和果枝台数随DPC~+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剂量DPC~+的株高较CK增加4.8~11.6cm,果枝数增加3.8~4.6台。中剂量(750mL/hm2)DPC~+处理的平均产量与CK基本持平,高剂量(1 050mL/hm~2)略有降低,低剂量(450mL/hm~2)的较CK降低6%~9%。中N中剂量DPC~+的产量是所有处理中(包括CK)最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干物质向经济器官的分配较多。低N和高N量下,分别以低剂量DPC~+和高剂量DPC~+的产量相对较高。施N量和DPC~+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影响。棉花生产中需要根据N肥用量确定适宜的DPC~+剂量进行化学封顶。  相似文献   
52.
为探讨缩节胺(Dimethylpiperidinium choride,DPC)类调节剂对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株型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安徽东至与湖北石首、荆州调查了“棉太金”处理下短季棉品种国欣早11-1与国欣早12-1的株型结构。在7.5万、9.0万、10.5万株·hm-2 3个密度下,将“棉太金”用量设置为0、1.08、2.16 L·hm-2 3个水平,分别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体积比1∶2∶3喷施。结果显示,“棉太金”化控可以有效调控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的株型结构,小幅度降低第一果枝节位高度,减少果枝数量;有效抑制果枝长度与株高,使用剂量越大,作用越明显;天气影响其使用效果。综合不同的株型结构因素认为,“棉太金”在中高剂量1.08、2.16 L·hm-2下,可以使棉花株型紧凑,有利于机械采摘。研究结果可为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3.
研究棉太金对不同种植密度下长江流域麦(油)后直播棉产量形成和成铃结构的影响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2011―2013年以早熟棉品种国欣12-1为材料,在安徽和湖北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7.5、9.0、10.5株·m-2)下,不同棉太金施用量(0、1.08、2.16 L·hm-2)在盛蕾期(7月28日)、盛花期(8月28日)、盛铃期(9月21日)分3次施用处理试验。结果显示,2011―2013年化控和年份显著影响了籽棉产量,化控与密度之间没有互作,化控与年份之间存在显著互作。在天气正常条件下,喷施棉太金能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喷施棉太金会抑制营养生长,从而避免花铃期出现蕾铃脱落和烂铃,显著增加籽棉产量;在干旱少雨的条件下,喷施棉太金则会对产量不利。密度影响单位面积成铃数,但不影响籽棉产量。在7.5株·m-2条件下,分3次施用棉太金1.08 L·hm-2,利于实现长江流域棉区麦(油)后直播棉高产及机械采收。这些结果对长江流域棉花轻简化栽培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不同干旱方式和干旱程度对玉米苗期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玉米杂交种高油115为材料,研究了直接干旱和渐进干旱两种方式(各设水分充足、轻度干旱和严重干旱3种处理)对管栽玉米苗期根系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渐进干旱方式,根系在轻度干旱时生长最好,严重干旱时最差;而采用直接干旱方武,根系在水分充足时生长最好,轻度干旱次之,严重干旱时最差.在水分充足条件下,细根(直径0.05~0.25 mm)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及其占总根系的比例高于中等根(直径0.25~0.45 mm)和粗根(直径>0.45 mm),直接干旱表现出降低细根比例、增加中等根和租根比例的趋势,说明细根受干旱的影响较中等根和粗根更大.这可能是玉米幼苗根系生长对干旱的一种适应性反映.  相似文献   
55.
王晔  田晓莉 《作物学报》2013,39(10):1843-1848
以中棉所41和辽棉17为材料,采用单接穗双砧木嫁接的方法构建分根体系,在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研究棉花幼苗钾吸收的系统反馈调节。分根处理6 d后,高钾侧(2.50 mmol L–1)根系(Sp.+K)的吸收能力受到低钾侧(0.01 mmol L–1)K+需求信号的诱导,吸收动力学参数Imax (最大吸收速率)与整根高钾对照(C.+K)相比增加了79%~92%;低钾侧根系(Sp.-K)的Imax则受到高钾侧K+供应信号的抑制,与整根低钾对照(C.-K)相比下降了27%~40%。中棉所41分根处理3 d后去除低钾侧根系,保留的高钾侧根系失去K+需求信号的诱导,其Imax下降。棉花幼苗K+吸收的这种反馈调节与地上部和根系的K+含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6.
棉花应用脱叶催熟剂对后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麦后直播棉生产中应用脱叶催熟剂对后茬小麦出苗、苗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土壤添加不同浓度的'噻苯隆'后,测定小麦出苗及苗期生长指标;在田间条件下应用不同浓度的'噻苯隆'与'乙烯利'混用进行棉花脱叶催熟,并测定后茬小麦出苗率、苗期生长指标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噻苯隆'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9 d,土壤...  相似文献   
57.
棉花钾营养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展曼曼  王宁  田晓莉 《棉花学报》2012,24(2):176-182
 棉花属于喜钾作物,目前生产上因缺钾而导致的棉花早衰问题日趋严峻。不同棉花基因型的钾营养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并从钾吸收和利用等方面分析了差异的机制,以期为棉花钾高效育种和栽培提供指导。钾吸收效率高的基因型通常根系发达、根毛较多或生理吸收能力较强(最大吸收速率Imax高、亲和常数Km和维持净吸收的最小钾浓度Cmin低);钾利用效率高的基因型可实现有限钾的高效运转和再分配,且其生理生化代谢的最低需钾量较小、碳氮代谢较为平衡、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文中还提出了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
缓释缩节胺包衣处理对棉花农艺及经济性状的调控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缓释缩节胺和杀虫剂包衣、使种子亚丸粒化技术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 ,结果表明 ,缓释缩节胺包衣处理的株高、主茎节间长度和果节数不同程度地减少 ,单株生产力随株高的降低明显下降。不同缓释材料间引起的差异一般大于不同缩节胺剂量间的差异。在缓释缩节胺中添加杀虫剂还可大大减轻棉花的苗期虫害。  相似文献   
59.
陈乔  田晓莉  颜为  王宁 《作物学报》2015,41(12):1888-1898
为了探究棉花中上部叶片首先出现缺钾症状的生理机制,以中棉所41为供试材料,于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缺钾(K)土壤上(速效K含量64.0~70.9 mg kg–1)进行试验,设置低钾(225 kg K2O hm–2)和高钾(375 kg K2O hm–2)2个钾处理,以不施钾为对照,观察蕾期至花铃后期主茎叶缺K症状的发展动态,并测定了叶片的K+含量。结果表明,棉花叶片缺K症状并不是简单的自下部老叶逐步向上发展,而是从第10节位左右向上推移,并且这种推移呈跳跃式,植株中部某些叶位的叶片一直未出现缺K症状或症状很轻微。棉花这种缺K症状模式与叶片K+含量无必然联系。叶片K+含量基本遵循随叶位上升而增加的规律,符合缺K条件下的一般特征,但这种自下而上增加的幅度及增幅较大的部位在不同生育时期和不同年份存在差异。大部分叶片的K+含量随叶龄增长呈或快或慢的下降趋势,但在蕾期至盛花期某些幼叶和功能叶的K+含量会出现上升现象,如2013年的第7~第14叶、2014年的第13~第16叶。要揭示棉花缺K症状的生理机制,还需要从不同叶片对K+的敏感性、K+在整株水平的再分配等方面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0.
穗分化期UV-B增强辐射对大田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材料,在玉米穗分化期各个阶段田间进行UV-B增强辐射处理,辐射强度比环境强度增强20%,研究了UV-B增强辐射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开始第1和第2周UV-B增强辐射处理使玉米株高显著降低,分别降低8.91%和7.71%;拔节开始第1和第2周UV-B增强辐射处理显著缩短穗下节间和降低穗位,第2周处理效应最强;第3和第4周处理对株高、穗位、穗下节间长度影响均不显著。整个穗分化期UV-B增强辐射处理对玉米株型和产量性状影响程度最大,株高降低21.30%,穗下各个节间长度降低,穗位下降15.70%,但对穗位比和根层数影响不显著;同时使玉米穗粒数降低18.60%,穗秃尖长度增加89.31%,籽粒产量下降23.40%。拔节开始后第3和第4周UV-B增强辐射处理对玉米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比拔节前期处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