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21篇
  21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46篇
水产渔业   59篇
畜牧兽医   75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551.
对退耕还林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宏飞  王爱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436-9437
阐述了退耕还林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目的、特点等相关问题,提出了退耕还林区域内产业结构有效调整优化应具备的条件,即支柱产业、人力资源、政府支持等,同时应处理好结构调整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与市场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52.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协青早 A为母本 ,与自选的强恢复系盐恢 5 5 9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协优 5 5 9,1999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至1999年推广面积约 2 0 0万亩 ,遍及长江中下游籼型杂交稻种植区。产量表现  1997~ 1998年江苏省杂籼区试两年平均  相似文献   
553.
“水生生物学”课程专业化教学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为例,探索水产养殖学专业基础课的专业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资料展示水生生物世界的有趣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大背景的课堂教学,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确立专业理想和职业定位;利用失败案例反推分析,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辅以研究型实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兴趣化学习,专业化发展,享受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554.
为探究眼柄摘除对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arinatus)生长、性腺发育及体色的影响,对6月龄红螯光壳螯虾[体质量(47.47±3.48)g]进行了摘除眼柄处理实验。结果显示,4周后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体质量为(84.40±13.41)g,显著高于不摘除眼柄组[(49.63±6.47)g]和摘除单侧眼柄组[(51.47±4.08)g](P<0.05);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存活率为60.0%±4.8%,显著低于不摘除眼柄组和摘除单侧眼柄组(分别为94.4%±2.3%和97.2%±2.1%);摘除双侧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性腺指数为1.23±0.50,显著高于不摘除眼柄组(0.20±0.06)和摘除单侧眼柄组(0.35±0.08)。利用ImageJ软件对红螯光壳螯虾体色RGB值分析表明,摘除双眼柄组红螯光壳螯虾体色G值和B值(分别为99.26±5.23和98.40±3.58)显著高于摘除单侧眼柄组(59.02±3.85和44.07±4.57)(P<0.05)。结果表明,眼柄摘除能促进红螯光壳螯虾生长和性腺发育,影响体色变化。  相似文献   
555.
中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稻8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中粳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3年7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其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是: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用肥,促苗早发;管好水浆,协调群体;防治病虫,保苗增穗。  相似文献   
556.
本研究以南海西沙海域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为实验对象,通过CSE-1成像色度检测分析系统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其外套膜颜色多态性,同时,比较外套膜颜色与形态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大部分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分布在蓝原色和红原色区域,少部分个体分布在绿原色区域,且偏亮绿色;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共聚为6个颜色类群,各类群间颜色色差均>15,其中,第4类深蓝色和第6类黄色色差最大,为74.68;第3类浅蓝色和第4类深蓝色色差最小,为18.98;番红砗磲外套膜颜色L、a、b值与壳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2080、0.2210和0.2375。本研究结果可为砗磲资源保护和珊瑚礁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7.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鱼种生长、消化率及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率和体成分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的鱼油、豆油、猪油、花生油和混合油(鱼油∶豆油∶猪油=3∶4∶3)制成5种等氮试验饲料,饲喂均重为(6.04±0.05)g的异育银鲫60d。结果表明,混合油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鱼油组和猪油组(P<0.05),但与其他组无显著差异(P>0.05);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豆油组的肠体比显著高于鱼油组和猪油组(P<0.05);猪油组的肝体指数(HSI)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猪油组的内脏指数显著高于混合油组(P<0.05);不同脂肪源对肥满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鱼体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和磷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猪油组肝脏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和花生油组(P<0.05);肝脏中粗蛋白鱼油组和豆油组显著高于猪油组和花生油组(P<0.05);猪油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当豆油和花生油单独添加时,与添加鱼油组表现出相似的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和体成分,而单独添加猪油,鱼体对...  相似文献   
558.
分离、克隆了吉富罗非鱼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共557bp,编码18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FAS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2%~82%。为了研究饲料中脂肪对吉富罗非鱼FAS活性和表达的影响,设置3组含不同脂肪含量的等氮饲料组(3.71%组、7.67%组和16.55%组),饲养90d,禁食48h,测定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的生物活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了饲喂3.71%组、7.67%组和16.55%组饲料的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以及再投喂后6、12、24、48h肝脏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显示,饲料脂肪水平对肝脏中FAS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显著高于肌肉(P<0.05),肝脏和肌肉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再次投喂后6~48h,各个组的肝脏中FASmRNA表达丰度显著下降(P<0.05)。结果说明,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高于肌肉,饲料脂肪水平能够抑制FASmRNA表达,脂肪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59.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脂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16.55%共6个梯度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90 d.结果显示:5.69%,7.67%及9.64%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肥满度较高1.73%和16.55%脂肪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除了1.73%脂肪组,其他各组中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脏体指数越高.7.67%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71%组(P<0.05),同时显著低于16.55%组(P<0.05),但是其肝脏中脂肪含量与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脂肪含量越高,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越高.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影响吉富罗非鱼的部分形体指标,尤其对肝脏形态的影响较为明显.饲料中过多的脂肪容易在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沉积,同时鱼体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能够反映饲料的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本研究旨在为饲料脂肪水平的合理设置及脂肪营养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0.
4种防治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病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多毛类寄生病是我国养殖马氏珠母贝普遍存在的病害,同时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害。本研究比较了4种防治多毛类寄生病方法(淡水浸泡法、饱和盐水浸泡法、SBS涂料涂覆法和水泥涂覆法)的效果,通过分析处理后10d和处理后60d试验贝中的活虫数、有虫率和贝死亡率,用£检验同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水泥涂覆法在处理后前期的杀虫效果明显,在长时间养殖中对提高试验贝的成活率方面有显著的优势,该法成本低、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