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49篇
  7篇
综合类   3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35年青藏高原植被带变化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被类型及其生长状况被认为是指示气候及其变化的重要因子,历来受生态学及气候研究重视,而以植被带随气候暖化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迁移为视角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指示植被带生长状况的归一化植被指数(AVHRR/GIMMS-NDVI)为分析手段,选取在气候变化中较为敏感的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分析了1981–2015年35年间其植被带生长状况的时空差异,并与其对应的87个气象站点及同化数据的气温、降水气象资料以及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对比,以此来分析植被带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结果显示:1)整个青藏高原在最近35年植被带生长状况总体上好转,这与气温及降水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但以高原为整体的研究在原因解释上较为困难。由于高原内部区域间差异很大,以不同的分区来研究植被带变化对气候及人为影响的响应无论在空间变化差异还是在原因解释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在高原中部及其西南部的高海拔地区,植被带出现了普遍的增长,暖湿化的气候趋势是其主要原因。即气候暖化使得高海拔地区严寒的植被生长环境改善,林线上升,植被带扩展,NDVI增加。3)在高原东北部、东部边缘区及其东南部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其植被带普遍出现了退化趋势,与缓慢的气候变化相比较,人口增加等人为干扰因素的增强是其主要原因。即气候变化使得一些地区适宜于人类游牧和定居,人口迁入,城市化发展,当对植被带的影响超过了其承受能力时则出现逆转现象,植被带退化,NDVI减少。  相似文献   
112.
茶,品出味来之后,便生发许多拟人化了的比较。比如在我看来,江苏太湖的碧螺春犹如江南水乡的小家碧玉;浙江杭州的龙井则为倾城倾国的绝代佳人。香草美女,相得益彰,倒也比得妥帖。无怪东坡居士有“从来佳茗似佳人”之说。我本钱塘人,习饮龙井茶。龙井“无味之味至味也”,一杯在握,看其它茶,多少有点不太通情理的居高临下。去茗叟庄晚芳先生家,这位事教50年的浙江农大茶学老教授,每每赐我开化龙顶,言说此为上好烘青。打开闻闻,并无扑鼻之香,亦无娆媚之姿。静心迸息细闻,奇了,幽兰之气竟若有若无悠悠然而来,袅袅不绝,逐渐浓烈。那色泽呢,干时褐…  相似文献   
113.
在对新疆数控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数控人才的现状和需求及培养教育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 新疆数控人才培养及数控的技术推广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4.
阿拉尔垦区日光温室墙体的保温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在阿拉尔垦区发展迅速 ,大大缓解了垦区深冬新鲜蔬菜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 ,改善了垦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 ,垦区现有的日光温室墙体 (后墙和山墙 )因结构不合理 ,保温性不良 ,在严寒季节 ,室内温度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影响了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延误上市 ,给垦区菜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 ,合理设计日光温室的墙体结构 ,改善其保温性 ,已成为垦区菜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日光温室墙体的设计要点1 .1 热工设计1 .1 .1 墙体结构必须有一定的热惰性 ,即白天为温室的蓄热体 ,夜间为放热体。1 .1 .…  相似文献   
115.
介绍了塔里木大学农业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如何搞好毕业设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6.
霜后的棉桃不仅可收获皮棉,还可作为畜牧业养殖饲料。新疆是我国植棉大区,由于劳动力不足,霜后棉桃大多放弃不收,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本文针对新疆棉花生产特点,设计了MT-1800型棉花棉桃收获机,介绍了主要技术参数、总体和主要部件的设计及结构特点。试验表明,机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满足棉桃收获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7.
正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渔业产值逐年不断增加,但水产致病菌导致的病害也不断大规模爆发。防治水产致病菌最常用的方法仍为使用各种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而药物的滥用又会导致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研制新型水产抗菌药便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研究传统中药的抗菌作用是寻找高效、环境友好、对人类无致病  相似文献   
118.
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碳垂直剖面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自然农田和长期定位站点(178个剖面,0~100 cm土层)农田土壤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了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农田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表层含量高于底层;不同地区农田土壤无机碳含量变化趋势不一,随土壤深度增加整体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呈现下降趋势。土壤剖面深度为100 cm的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密度平均值分别为8.33和15.83 kg m-2,农田土壤无机碳储量大约是土壤有机碳的2倍。土壤深度为0~30 cm的有机碳占100 cm总有机碳含量的45%,无机碳仅占100 cm总无机碳含量的29%;土壤无机碳主要集中在30~100 cm土层,占100 cm总无机碳含量的71%,远高于有机碳在此土层占100 cm总有机碳含量的百分比(55%)。综合自然农田和长期定位站点农田土壤碳的数据,土壤容重与土壤p H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自然农田土壤有机碳与土壤p H(R2=0.61,p0.01)和土壤容重(R2=0.64,p0.01)呈显著负相关;长期定位站点土壤无机碳与土壤p H(R2=0.56,p0.01)和土壤容重(R2=0.63,p0.01)呈显著正相关。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将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提供数据基础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9.
为减少棉田多年覆膜种植方式下耕层土壤中的残膜存量,修复土壤结构,提出一种旋耕刀齿起膜、膜土抛送分离输送的耕层残膜回收方法,设计了旋耕刀齿起膜装置、输送筛分装置等关键部件;以膜土抛送过程不同落点建立分离模型,分析膜土分离运动过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旋耕刀齿起膜装置抛送土块质点速度初始值为2.0 m/s,输送筛网倾角初始值为35°时,土块回落后掉入至田间的位移为1.24 m,即土块通过旋耕起膜抛送至输送筛网后,反向回落至输送带下端,碎土块经筛网过滤掉落至田间;而残膜抛送距离更短且密度较小,输送筛网可直接将残膜传送至回收箱内,从而实现膜土抛送分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样机作业速度增大,残膜回收率降低,含杂率则升高。当作业速度为5 km/h时,回收率为80.06%,作业效率0.725 hm2/h,含杂率25.47%,此时具有较好的残膜回收效果。全耕层残膜量由作业前的268.29 kg/hm2降低至作业后的16.49 kg/hm2,每个样点的平均残膜片数由作业前的370片减少至作业后的90片。机具在0~200 mm耕层土壤中残膜回收效果明显,可用于新疆棉田耕层残膜回收。  相似文献   
120.
新疆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难点问题,残膜污染是塑料污染在农田的表现形式。新疆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覆膜种植总面积达347.8万hm2,年地膜投入量超过20万t,是全国残膜污染最为严重区域,具有代表性。总结新疆农田残膜污染的特点、综合治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对全国农田残膜污染的治理有较大的借鉴作用。该文应用文献检索归纳、信息查阅以及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农田残膜残留区域分布特点与残膜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分析了地膜投入成本、地膜力学性能以及回收因素等残膜产生成因;对近年来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农艺防治、可降解地膜、多种回收组合模式以及机械化回收等4大类综合治理技术。最后,探讨了目前残膜污染综合治理中存在的农机农艺融合综合治理、残膜机械化回收、系统性农艺措施以及监测评价等问题,分析了完善残膜污染治理法规、把握农机-农艺-农膜相结合理念、加大耕层残膜的分级治理、研究新型地膜技术以及创新地膜应用栽培模式等污染防控策略。研究表明:现阶段PE地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应用方式,开发新型地膜与可降解地膜,实现PE地膜的完全替代是未来的研究目标;新疆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应坚持"遏制增量,减少存量"的方针,加大地膜的机械化回收,规范农用地膜的使用与回收再利用,优化种植模式,建立残膜污染治理的可循环模式,以期对典型区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借鉴参考与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