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林业   19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30篇
  53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51.
红叶樱花不同采集时期外植体萌芽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适宜红叶樱花腋芽萌发的外植体采集时期及其潜在的内源物质影响规律,分别在1—5月的每月中旬采集红叶樱花枝条,以枝条腋芽为外植体进行萌芽试验,同时测定各个时期外植体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内源激素含量,观察不同时期外植体内源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月中旬红叶樱花腋芽处于休眠期,ABA、GA3含量与休眠分别呈正、负相关,IA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在冷胁迫下含量较高;2—3月中旬,ABA、IAA、可溶性蛋白含量开始反向变化,慢慢解除休眠;3月中旬解除休眠因子GA3和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增加,GA3/ABA比值大幅上升,红叶樱花腋芽组培萌发率较高但萌发后生长缓慢;4月中旬,ZA/IAA比值开始上升,此时期红叶樱花腋芽组培萌发率最高,表明GA3含量和GA3/ABA比值在指示红叶樱花休眠中具有重要作用,ZA含量和ZA/IAA比值在红叶樱花腋芽组培生产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春季新萌枝条适宜作为红叶樱花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排除酚类物质引起的褐化影响,最适的采集时期是4月中旬。  相似文献   
152.
‘美人’楝是从楝树实生苗中选择得到的彩叶芽变新品种。其干形通直,树冠圆形,当年生枝条呈黄绿色,生长季呈现幼叶黄色,成熟叶黄绿色的特征,叶色靓丽,观赏效果佳,是庭院、行道绿化的优良栽培品种,适宜楝树适生区栽培。  相似文献   
153.
陇亚13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CI3131为母本、天亚2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胡麻新品种。于201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油2014004,于2016年通过全国胡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胡麻2016003。该品种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好,适宜在甘肃、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全国胡麻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总结已有成果,明确发展目标,为中国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文章在数字农业发展过程扼要回顾的基础上,从历史、基础、核心及目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现代数字农业的基本构成。【结果】认为数字农业是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数字化基础上决策与服务能力的现代化提升,数字农业的建设内容至少包括硬件平台、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决策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等4个部分。【结论】中国数字农业体系的建设,是面向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要保证数字农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明确数字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更要注重功能定位与服务效能是数字农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5.
为了解含铝钝化剂对土壤重金属的钝化效果,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以还原铝粉、硫磺、氢氧化钙为主要原料,按一定质量比例制备成含铝复合重金属钝化剂产品,研究了施用几种含铝重金属钝化剂对蔬菜产量、重金属Cd和Pb含量及其土壤重金属Cd和Pb形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染土壤常规施用化肥处理(PS+CF)的基础上,添施几种含铝的复合重金属钝化剂处理(PS+CF+Al_1、PS+CF+Al_2、PS+CF+Al_3和PS+CF+Al_4)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蔬菜的生物产量、降低蔬菜重金属Cd和Pb含量,并提高蔬菜收获后土壤pH值、减少土壤有效态Cd和Pb的含量。其中,PS+CF+Al4处理效果相对最佳,可比PS+CF处理提高蔬菜的生物产量32.48%,降低菜体重金属Cd含量71.95%~74.69%、Pb含量63.36%~74.69%,提高土壤pH值28.72%,减少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12.50%、Pb含量32.42%;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PS+CF+Al_4处理蔬菜收获后土壤的Cd和Pb主要以Cd_3(PO_4)_2、Pb(PO_2)_2、Pb_2(P_4O_(12))、Pb_3O_2SO_4等几种难溶性化合物形态存在,这进一步佐证了该复合重金属钝化剂的钝化效果。因此,含铝复合重金属钝化剂4(硫磺、还原铝粉和氢氧化钙按质量分数比2∶15∶100均匀混合而成)对蔬菜-土壤系统的Cd、Pb具有明显的钝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6.
基于GF-1/WFV数据的冬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条锈病是冬小麦常见病害,利用遥感影像对条锈病病害区域进行准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GF-1/WFV影像,结合条锈病地面光谱数据分析,采用冬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指数(wheat stripe rust index,WSRI)对河南西华县冬小麦条锈病发病范围进行了估测。首先,利用冬小麦NDVI加权指数(weighted NDVI index,WNDVI)获取冬小麦种植区域。其次,利用影像4个波段反射率之和提取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分布范围,值较高的为条锈病高抗品种(郑麦系列),较低的则是条锈病易感品种(矮壮系列)。再次,构建冬小麦条锈病指数(wheat stripe rust index,WSRI),结合地面实地调查的条锈病分布数据,通过设定合理的WSRI指数划分阈值,提取条锈病染病区域并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小麦条锈病空间分布识别的总体精度在84.0%以上,具有区域监测应用的潜力。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表明宽波段GF-1影像结合WSRI指数的技术,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小麦条锈病遥感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57.
为了解决紫叶加拿大紫荆试管苗生根难题,提高其生根率和生根质量,以紫叶加拿大紫荆试管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两步生根法,研究了诱导时间、IBA和NAA质量浓度、苗高及继代周期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周期为30 d、长度超过4 cm的试管苗,在附加IBA 5 mg/L和NAA0.5 mg/L的1/2MS培养基上,黑暗诱导11 d后转入空白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30 d,生根率最高可达95.4%,生根数为7.71条,根长达到3.56 cm。  相似文献   
158.
国外引进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从国外引进的256份油用亚麻品种资源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7.51%~92.43%,表明各材料间农艺性状遗传变异丰富,类型广泛;2)主成分分析将主要农艺性状凝聚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单株果数因子”、“株高因子”、“千粒重因子”和“果粒数因子”,这4个主成分对总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33.85%、25.95%、16.32 %和12.05%,累计贡献率为88.17%;3)系统聚类分析将256份品种资源在欧氏距离D=34.42水平上聚为六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Ⅲ、第Ⅳ类群,包括76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单株分茎、分枝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作为优异基因资源可以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9.
3个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形态的差异性,取成年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牛和夏洛莱牛的小肠空肠段,制作石蜡切片,常规HE染色,利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肠绒毛长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隐窝深度和黏膜厚度3个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及夏洛莱牛比较均差异极显著(P0.01),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肌层厚度草原红牛与利木赞牛差异极显著(P0.01),草原红牛与夏洛莱牛差异不显著(P0.05),利木赞牛与夏洛莱牛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显示:不同品种肉牛小肠组织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预示着不同品种肉牛的消化吸收能力、饲料利用率、生长速度等生产性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0.
该研究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皆伐区与对照区土壤动物进行抽样调查,分析比较皆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共获得土壤动物4 740头,4纲15目32个类群,通过分析皆伐与未皆伐林分土壤动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蜱螨目、弹尾纲为皆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共占物种总数的88.36%,且皆伐区土壤动物群落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度指数有所提高,而优势集中度指数C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