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1篇
农学   58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5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机械粒收玉米生理成熟后田间站秆脱水期间的倒伏问题, 本研究通过多点试验调查夏玉米和春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类型和规律, 分析影响玉米生理成熟后倒伏发生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 茎折率升高是倒伏增加的主要原因; 茎折率随抗折力降低而升高, 抗折断力降低至14.3 N时, 茎折率超过5%; 植株重心高度逐渐降低, 茎秆基部第3节间穿刺强度(RPS)、第4节间压碎强度(CS)、第5节间弯曲强度(BS)均逐渐降低, 基部节间单位长度干重(DWUL)和含水率也逐渐降低; 茎秆抗折断力与RPS、CS、BS、DWUL和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RPS、CS和BS均与DWUL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 玉米生理成熟后植株自然衰老导致的茎秆干物质降低和水分含量下降, 是茎秆机械强度降低、茎折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适期收获, 避免田间站秆时间过长引起倒伏率增加导致的收获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82.
 【目的】基于LANDSAT-5像元尺度,分析棉田生长密度监测准确定性的影响因子,并提出改进方法,探索减弱非棉苗背景空间差异的遥感指数,确立棉田生长密度遥感监测的最佳时相,为棉花估产和棉田农作分区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实地调查13块棉田(630 hm2),获取了棉田生长密度、经纬度以及播种时间、出苗时间所组成的60个样区数据,每样区3个样点;从播种期到盛花期5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提取EVI和DEVI,样本等分为建模数据和模型检验数据;采取分播期和不分播期两种方式分别使用EVI和DEVI建立棉田生长密度估算模型,其决定系数经过显著水平检验后,进行模型估算准确性检验,并将优势模型应用于县域范围的棉田生长密度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出苗时间,大、小苗对棉田生长密度的监测影响较大,以中期播种数据为例所建立的分播期估算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在6月9日和6月25日每公顷棉田生长密度的估算误差分别为2.05×104株/hm2和2.07×104株/hm2,而采用不分播期估算方式时,两个时相模型的绝对估算误差为2.80×104株/hm2和2.53×104株/hm2。在5月24日,DEVI对土壤等背景的空间差异消除作用得到表现,与使用EVI相比,监测时间从6月9日提前到5月24日;兼顾模型监测的准确性和时相因素,棉花现蕾到开花期是棉田生长密度监测的最佳时段;以新疆建设兵团148团为例,使用优选出的6月9日I式估算方法进行示例监测,区域监测结果可以较好表明不同棉田生长密度的分配比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论】出苗时间和土壤等背景是影响棉田生长密度监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分播期估算能显著提高监测准确性,DEVI遥感参数可以使监测时间提前,从现蕾期到开花期是棉田生长密度估算的最佳时段,优选模型可以在县级区域应用。  相似文献   
83.
黑龙江第1~第3积温带玉米机械粒收现状及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7年在位于黑龙江省第1~3积温带的绥化、齐齐哈尔、哈尔滨、大庆等10个地点开展15组玉米机械粒收研究,对其中4组试验采取机械粒收及其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15个样本子粒含水率分布范围在10.6%~39.6%;机械粒收子粒破碎率均值为7.52%,高于≤5%的国标标准要求;杂质率均值为1.15%,产量损失率均值为0.76%,分别低于≤3%和≤5%国标标准。子粒破碎率偏高是当地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子粒含水率与破碎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560**),含水率高是导致粒收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利用子粒含水率和单产两个重要指标按双向平均作图法,初步筛选出适合第1~第3积温带及不同热量条件区域的玉米机械粒收品种。  相似文献   
84.
玉米籽粒的成熟和干燥与温度密切相关,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干燥特性和区域内积温(≥0℃)分布对合理配置玉米品种,降低玉米籽粒含水率,提高玉米收获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2016-2018年在东北春玉米区开展多点试验,同时根据78个当地气象站的气候数据,在80%的积温保证率下以100℃为间隔将该玉米种植区划分为15个积温带...  相似文献   
85.
基于冠层平行平面光谱特征的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个小麦品种,4个氮素水平的大田小区试验,及光谱仪传感器在冬小麦群体侧面水平测定不同叶层反射光谱,分析不同叶层光谱特征参量与冠层氮素分布、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的分层光谱模型。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冠层内氮素分布特点不同,普通蛋白质含量小麦京冬8号上、下叶层对不同氮素处理反  相似文献   
86.
基于成像光谱仪的冬小麦苗期冠层叶绿素密度监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自主研发的MSI200型成像光谱仪对冬小麦苗期叶绿素密度进行遥感监测, 并与ASD Fieldspc FR2500型非成像地物光谱仪测定数据相比。结果表明, 两种仪器所得R720、FD660、FD550、TCARI、GNDVI、PPR(550, 450)、NRI等光谱特征参量均与叶绿素密度显著相关, 拟合度较高, 说明MSI200型成像光谱仪测定的作物光谱数据是可靠的。对筛选出的模型进行检验, ASD Fieldspc FR2500模型的预测精度达86.61%~92.79%, MSI200达91.26%~95.54%, 其中PPR对叶绿素密度预测精度最高, RMSE分别为0.8391和0.0979。与传统非成像地物光谱仪相比, 成像光谱仪能够提取纯冠层光谱信息, 所得模型精度高、误差小, 筛选的植被指数和特征波段对于航天、航空遥感器的定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
叶片垂直分布对小麦冠层方向光谱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株型小麦冠层叶片垂直分布的方向光谱响应进行研究,探索精确描述小麦冠层空间信息的途径,为农田作物快速、无损的光谱监测提供新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以2个株型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自下向上分层切片方法,分析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对冠层方向光谱的影响。【结果】去除不同叶位叶片后,小麦冠层光谱在300~700,800~1 300,1 400~1 800 nm波段差别明显;不同观测角度中,与传统90°视角获得反射信息比较,30°和60°视角反射光谱包含较多下部叶片信息,下部叶片对冠层光谱反射率贡献较大,0°视角反射光谱包含较多上部叶片信息,上部叶片对冠层光谱反射率贡献较大;小麦冠层的穗层和倒1叶对方向光谱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的2个小麦品种,ZY9844上部叶片对反射率的影响比P7弱。【结论】小麦冠层不同部位叶片,对冠层方向光谱影响不同,根据冠层特点,通过改变光谱观测角度,可以提高作物冠层光谱监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88.
冬小麦套作玉米作物氮磷吸收分配规律和施肥运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喀拉喀什河流域冬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攻关田内,研究了单产15 000kg/hm2的小麦、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需求规律和土壤主要养分供给能力和动态变化,提出了具体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两种作物氮、磷养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呈单峰曲线,小麦、玉米的氮磷需求高峰分别在孕穗-抽穗期和抽雄期;同时指出土壤养分供应不足是限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9.
北疆高产棉田棉叶呼吸作用及其与光合作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测试了北疆高产(2000kg·hm-2)棉田棉叶的呼吸速率(R)和净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1)高产棉田花铃期棉叶夜晚呼吸消耗比普通棉田低26.2%,但白天净光合总量比普通棉田高46.1%。高产田夜晚呼吸消耗占日间总光合量的8.39%,低于普通棉田(15.47%)。(2)正常条件下,北疆棉田棉叶日间暗呼吸量/总光合量比值约为30%~40%。(3)R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北疆高产棉区两者的回归关系日间为R日=-0.088+0.387TL,r=0.305,n=218,P<0.01;夜晚R夜=-10.824+0.633TL,r=0.664,n=34,P<0.01,夜晚气温低是北疆棉花产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4)棉株叶片呼吸的空间分布随功能叶的转移而变化,花铃期和吐絮期R表现为生育前期大于生育后期,果枝叶大于主茎叶,中上层主茎叶大于下层叶。(5)棉花单叶呼吸作用具明显的午休现象,其日变化趋势与Pn变化大致相当,两者相关系数r=0.943**,北疆棉区棉叶的光合午休以及下午Pn明显低于上午的现象不是呼吸作用造成的。(6)新陆早7号夜晚R显著高于新陆早4号。(7)土壤缺水使R和Pn均降低,且吐絮  相似文献   
90.
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和籽粒品质的重要因素,不同熟期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有差异,同时品种间熟期的差异也使其田间脱水的环境不同,造成其脱水特征难以精准比较。本研究于2018—2019年,以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间隔约10 d的8个播期处理,播期覆盖自早春播至晚夏播,创制籽粒田间脱水的环境差异,观测籽粒含水率动态过程,分析品种之间籽粒田间脱水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品种生育期长短呈显著正相关(r=0.810*, 2018; r=0.912**, 2019),早熟品种收获时含水率低、晚熟品种高;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与灌浆期长短呈显著负相关(r=–0.484**),早熟品种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高、晚熟品种低;籽粒生理成熟前脱水速率(r=–0.655**)和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r=–0.492**)均与生育期长短呈显著负相关,表现出早熟品种籽粒脱水速率快、晚熟品种脱水速率慢的特征;籽粒生理成熟前脱水速率与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66**),一般而言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较快的品种,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也较快,但是存在生理成熟前脱水速率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